欧彦伶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以人的三重关系为视角,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欧彦伶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这既是对理想的自由王国的积极迈进,又是直面我国现存的矛盾、挑战与风险的主动应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关键在于和谐地处理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有效地解决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三对关系可能出现的紧张、冲突甚至对抗的情况,使其能够达到和谐共生、和谐共融、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开创良好的局面。
和谐主体;人;自然;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所描述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积极迈进,又是妥善处理我国面临的各种矛盾、机遇、挑战的主动回应。人作为社会存在物,在劳动实践和社会交往中,必然与自然、社会、自身发生联系、冲突、甚至对抗,人与这三者关系的和谐处理将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从人的三重关系维度出发,探讨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现实价值和时代意义。
回顾人类发展历程,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代文明到后现代文明,人类对自然从顶礼膜拜到全盘控制,从匍匐在大自然的脚下到自然的主人,彰显着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过分陶醉于对自然肆意践踏的“人类中心主义”,却是错误曲解了马克思对于“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1]的论断,人类以主人般的姿态把自然完全当成是僵死的对象,无视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特别是在科学主义、工具理性、功利主义主导的现代社会,更是把自然重重地踩在脚下,以其作为发家致富的手段,却从不试图穿越那中间的河流,去了解、掌握彼岸的自然世界。这种单向、片面性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模式,必然造成生态系统的混乱。这正是人类把无限的欲望放置在有限的自然资源上的结果,当恩格斯预言人类将受到自然的报复时,人类充耳不闻,当真理再次印证时,却发现自然界早已被人类糟蹋得千疮百孔,最终人类只能自食其恶果。
我国属于后发展型国家,其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制定了改革开放战略,实行市场经济模式,加入世贸组织等一系列积极主动发展自身的实践。在这种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很容易走“经济决定论”的极端,形成唯经济主义、科技主义,并以经济效益为最终发展目标的功利实践模式。同时,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这种利益化倾向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根深蒂固”的观念,致使人们把目光停留在如何使物质利益最大化而恣意地破坏自然环境,以至于各种随意破坏自然环境而付出惨重代价的社会新闻不绝于耳。西方社会也曾经历过这种黑色的发展阶段,付出了环境的代价换来了经济的腾飞,而作为社会主义的我国更应积极面对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锐减这铁一般的事实,树立生态平衡观念,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如有些学者所言:我国的现代化已经比发达国家晚了近一百年,我们已没有时间重演别人的悲剧。
为了端正人与自然失衡的关系,谋求和谐共生,实现人类的永续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明确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要体现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把保护生态自然的观念上升为个人的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行为习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深化。思想和行动的高度统一是发展科学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的可靠保证。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形成节能减排的生产发展模式。过去的经济发展主要采取以浪费自然资源、污染环境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这种不负责任的增长方式应彻底转变为保护生态环境、节能减排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第二,养成环保低碳的生活模式。低碳生活就是降低人的发展对自然的损耗,减轻自然的负担,既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又有利于呵护我们的地球家园;第三,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当今的自然世界处于失衡状态,主要还是人类环保意识薄弱及对自然无限度的索取。因此,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人类要认真履行承诺,使失衡的自然世界重归平衡,同时,这也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2]也就是说,社会由人组成,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可以具体化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往。人类主体际间的交往实践,促进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断磨合,推动着人类全部社会形态的前进发展。同时,社会也为每位成员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舞台与丰富的资源。因此,我国倡导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要在个人层面上,促进个人积极参与到社会各个领域,实现社会的繁荣进步;而且要在社会层面上,为个人更积极地融入社会生活,提供重要的基础性、享受性与发展性设施。总之,和谐社会的主旨在于人与社会的和谐共融。
然而,当前我国不管是在个人层面,还是在社会层面,都存在着某些不和谐的因素,这些因素不仅会阻碍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更重要的是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发展。一方面,在个人层面上,个人本应在融入社会、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发展点,但是,某些人却不惜伤害别人、损害社会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如毒奶粉、染色馒头、纸箱肉馅等问题食品也因此“应运而生”,其严重危害了他人的健康与安全。因此,温家宝总理曾尖锐地指出,企业家的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但是,违法商家却被物质利益遮蔽了自身作为社会公民所必须坚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使应有的道德诚信美德被经济利益所“殖民统治”,最终得到的只是惩罚的回报。因此,在加大力度处罚违法行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引导每位社会成员树立把追求合理合法利益与坚决维护诚信道德相结合的价值原则,使每个社会公民和谐的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对他人诚实守信,共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另一方面,在社会层面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理应为每位成员公平地提供各种社会资源。但是,由于各地区发展水平、地理位置、资源情况差异等原因,造成了资源分配不均的事实,例如教育、卫生、医疗、保健、食品、住房保障、工资待遇等等。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更好地统筹资源配置,发挥地方优势,帮助、扶持落后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搞好发达省份对落后省份的扶持工程,资源丰富省份对资源稀缺省份的输送工程,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对口援建等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因此,只有从两个层面出发,统一两者,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之,我国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共融,就是人应该融入社会,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奉献,只有融入社会才能体现人生价值,形而上的世界将得到丰满;而社会也应创造各种条件包容每一个人,提供各种途径满足不同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深化人的发展程度,提升发展层次,体现出“公平正义”的原则。只有从两方面着手,共同前进,在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整体进步的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早日实现。
人异于动物,只因人有两重世界,“人双重地存在着,主观上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着,客观上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中。”[3]正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和谐共存,使人成之为人,也正是这两重世界,使人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平衡两者,失衡变成了“常态”。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人们能够更好的驾驭这双重的世界,使人真正成为“和谐人”而非“异化人”。
然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如何达到主客平衡的恒常状态,更有效地实现个人主观愿望与社会客观发展的统一,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亟待每一位公民认真思考与不断反思的。[4]人的主客观世界是在实践中实现和谐共存,如何实现两端世界的平衡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正视客观世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只有正视客观现实世界才可能获得自由与幸福,“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目的服务。”。”[5]因此,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为主观目的服务,才能使人避免主观盲目,实现自身发展。因此,我们要承认、尊重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构建好自身的客观世界。第二,端正主观世界。现实世界之所以异彩纷呈,正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但是,由于人的主观世界千差万别,必须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教自律,不断学习与实践科学理论,培养高尚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在现实中仍不乏失却主观能动性的行为,如环境决定论与宿命论者,认为环境与自身的命运决定一切,在消极被动地对待一切,无所作为,虚度一生。因此,人们要实现主观世界的良好构建,必须发挥主动性,克服被动性,努力完善自身各方面素质与能力。
综上可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当前重要的战略目标,顺利平稳地实现有赖于全社会每位成员的共同努力。然而,为了使自己成为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和谐主体,就要有积极的态度与行动,在具体地实践中和谐的处理与自然、与社会乃至与自身的关系,使三对关系能够达到一种稳定恒常的理想状态,即和谐共生、和谐共融、和谐共存。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成员中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奠定更充分、更充足的社会条件。
[1]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
[2]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2.
[3]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41.
[4]万东升.原创性学术研究方法的两维度[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3):137-140.
[5]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55.
On Promot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 an’s Tr iple Relation ship
OU YAN-ling
(Political and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China)
In the new period,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dvocates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which is not only a positive move to the ideal realm of freedom,but also a initiative response to face p resent conflicts,challenges and risk s.And the key to make harmonious society lies in man’s trip le relationship,including man and nature,man and society,man and him self.Take effective solution to the tension,conflict and even antagonism appearing?in the processof practice so as to enable them to achieve the ideal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and to create good beginning for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harmonious subject;people;nature;society
刘志新)
D616
A
2095-042X(2011)03-0017-03
2011-05-03
欧彦伶 (1986—),女,广东韶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