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钟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
重庆地域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的问题研究
丁 钟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
自重庆市决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伊始,地域文化的符号标志便与其紧紧贴合。要使文化创意产品有明确的特征和较高的识别度,结合地区的精神属性是不二选择,但当两者真正并肩携手之时,他们强烈的文化特性差异也显露无疑。围绕融合之后的产业发展提出问题并加以分析,试图找出求同存异的发展道路。
重庆; 地域文化; 文化创意产业
今天重庆城市中的地域文化元素在慢慢增加,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链条也在逐步完善和壮大,这套表意系统正以惊人的速度得以不断丰富。虽两者之间的对接还尚存诸多问题,但二者却以一种相互渗透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
重庆市政府已经认识到打造地域文化的品牌对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近几年重庆市开始慢慢尝试将地域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磁器口是千年古镇,是重庆的缩影。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繁盛一时,美誉为“小重庆”。磁器口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现在的磁器口不仅仅是一个借助传统文化使都市人回归传统的场所,其自身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磁器口以古镇、古街的形式传承民族地域文化中的民风民俗以及建筑风格,以此作为外壳。而在其中经营餐饮业、手工业、古玩业,同时以此为宣传点推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兴旺,古镇的宾馆住宿得以发展,城区也加开了多趟城际公交。一个小小的磁器口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其周边也获得了经济的发展,商家纷纷看中这片旺地进行投资,房地产商借磁器口作为宣传开发房地产业等等。在这里,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民俗文化各具特色:有古朴粗犷的巴渝遗风,有古风犹存的茶馆,有历史传承的码头文化;有正气凛然的红岩志士抗战遗址;有独具特色的川剧清唱、火龙表演;有工艺独特、品种繁多的传统旅游产品;有享誉四方的毛血旺、千张皮、椒盐花生等饮食三宝。可以说磁器口是不可多得、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历史街区,是人文荟萃、风景优美的展现地域文化的胜地。
2006年建成的洪崖洞位于重庆市核心商圈解放碑沧白路,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坐拥城市旅游景观、商务休闲景观和城市人文景观。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沿江而建,让解放碑直达江滨。因位于渝中半岛的地理优势,洪崖洞被打造成具有重庆特色的小吃城。在建筑外形上借鉴民族文化的形式,将洪崖洞装点成古镇古巷的形式,宣扬重庆的吃文化,经济收益自然不必多说。外来游客可观吊脚群楼,观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烫山城火锅,看两江汇流,品天下美食,览不夜风情的休闲娱乐新天地。洪崖洞借助民族文化成为重庆市最亮丽的城市名片。
在历史上,重庆有过多次移民,是一个较典型的移民区域。在众多的移民史中,最为有名且影响最大的应算是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的“湖广大移民”,俗称“湖广填四川”。
湖广会馆不仅是重庆城的历史见证,同时也是清代前期到民国初年重庆的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到20世纪90年代,整个会馆群已经破败不堪。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重庆市和渝中区两级政府投资1亿元对湖广会馆核心区建筑群进行了保护性修复。修复后的湖广会馆不仅拥有禹王宫、齐安公所、广东公所等古建筑群,同时还增加了重庆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商务休闲接待会所。现在,湖广会馆已成为人们了解重庆近代历史的一个窗口,欣赏清初精美古建筑的绝佳之所,川渝两地人民寻根问祖之地,研究者探寻会馆文化的一个重要场所。
近年,重庆火锅扩张出现又一明显标志——文化“征服”。火锅人士都在津津有味地谈论着同一话题:火锅利用“口味”在全国攻城掠地、全面告捷的同时,开动火锅文化马达,巩固和扩大战果。现今有人将重庆的火锅文化浓缩成所谓“火锅赋”,目前起码有8个以上的版本。“火锅赋”多为有关重庆火锅沿革、景象、发展、趣事的朗朗上口的闲文。商人开始有意识地将重庆火锅与重庆的鲜明个性“捆绑”在一起整体销售。以码头、船工等为背景的重庆火锅文化,对消费者有神秘的诱惑力。所谓文化“征服”,就是借此向火锅加盟商和消费者推销以重庆为主体的正宗的火锅文化,进而扩大火锅市场。
说到巴渝文化,首推巴将军。巴将军为古代重庆守城之将,遇敌交战,宁死不降,可谓将重庆人骨子里那份坚毅与信念展示得淋漓尽致,巴将军的形象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和主流媒体倡导的重庆人文精神之代表,是重庆“城市名片”之一。而今精明的商人把“巴将军”作为火锅名称,以强调这滚烫的汤料中就蕴含着重庆人独有的血性与胆气,麻辣生猛、耿直豪爽。重庆“巴将军火锅”凭借其别具一格的火锅文化和风格,迅速抢占了全国的饮食市场,并凭借“巴将军”一名争得了一席之地,现已有300余家直营店和连锁店分布全国各地。这一独特的文化传承与结合,使文化创意产业伸向了人们身边的方方面面,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行业看中了重庆的地域文化特征,在不断挖掘重庆的历史文化,并加以提炼,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形成新的文化创意经济链条,为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回报。
厉无畏先生把文化创意的产业化模式分为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4个同心圆的创意产业价值体系。如从以上4个维度的价值体系来看,地域文化同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本质矛盾具体表现在文化与产业二者根本不同的立足点上。文化的核心是“尊重人的创造性”,产业的核心是“惟有利益至上”。
地域文化是以文化作为角度进行研究,重庆地域文化的重点是重庆三峡文化、巴文化、移民文化、红岩文化、民族文化等五大文化积淀,简而言之就是重庆千百年历史所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这样的传统文化在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打磨之后,已经形成了自身存立于世的壁垒,且难与现代社会的使用属性相结合,更多的是一种仪式化、程式化的规约。
文化创意产业虽然也有文化二字,但其重点在产业上面。产业即是经济,也就是说大力发展文化在于经济的增长,需用文化发展来拉动经济需求,必须让文化为经济服务,灌入人们易于接受的普适价值,来冲淡本身的异样性,但这样一来,文化本身的独特性就大大降低。就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态势而言,是落后于当今世界上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强国的。这种落后主要表现在: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还不够,理论基础、政策制定、产业布局、人才培养、总体发展战略等研究不够;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不成熟,需求不稳定,产业链不完整等等。大力发展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求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增长极,建成西部的经济文化中心,以率先在全国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定位为指导思想,进而全面构建重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
地域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既然形成了既互相矛盾又相互关联的关系,寻找其中的连接点就显得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在敞开国门发展经济的同时,西方文化也开始改变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模式。现在人们对于时尚的认识往往都是来自西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是认为西方的文化普遍具有时尚的本质,而本国的地域文化不具备这样的素质,因此导致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上升到时尚的很少。并非说自己的民族文化逊于西方文化,也不是说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不能作为时尚融入都市,只是人们的思想观念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认识到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同样可以作为时尚元素生存于都市之中。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其实我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深受西方影响的时尚文化冲击着我国的民族文化,冲击着追求时尚的年轻人的思想意识,影响着民众的消费观念和审美意识。进入21世纪,通过在加拿大、西班牙、法国等国开展中国年的活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成为外国人眼中的时尚。在国内各大城市中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使得散落在神州大地的地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例如山东着力打造齐鲁文化、湖北以荆楚文化为主、成都重点放在蜀文化、河南将中原文化作为重点等。重庆的历史悠久而独具魅力,有着深厚的巴文化和土家文化,同样作为一个国际化都市也不缺乏市场,为什么不能让重庆的地域文化融入时尚呢?为什么不能使千百年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呢?
第一,民族文化不是喧哗浮躁的,它体现的是中国五千年来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是十分高雅的。民族文化融入时尚,融入都市,带给都市的不仅仅是无限商机,还能熏陶都市人的文化素养,提高民众的思想意识和对古典文化的理解与感悟。既然可以通过数字创意经济产业将黄桷坪的老工业区重新打造,以时尚的形式融入都市中,同样可以将重庆地域文化进行包装,让民族文化携手时尚。通过平面媒体与电视媒体将传统文化在不破坏其本质的前提下进行宣传和包装,使其时尚化。当然,仅仅是宣传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应该在不破坏其本质的前提下,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在此前提下进行宣传和包装,使其融入时尚,再次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借以引起大众的关注,从而唤醒人们对于即将逝去的珍宝的保护。
第二,重庆地域文化既然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完全可以从巴文化、三峡文化、土家族文化入手,从中寻求商机,作为大众消费品摆放在民众眼前。文化对于大众来说往往都是高不可攀的,认为文化只是属于一部分精英人群或者艺术家、学者。于是应该将这些文化融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渐渐褪去其神秘的色彩,以一种大众化的形式出现,以此来加强民众的认识,使民众可以近距离接触以往高高在上的地域文化。
第三,以生活用品为载体,融入地域文化精髓。日常生活用品在人们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把具有重庆特色的地域文化融入其中,不仅会满足民众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还会创造出一些新的亮点。巴文化和土家文化中的一些图腾和花纹体现的是古朴、粗犷的民族气概,与日常生活用品结合一定会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同样,这一结合还能使重庆地域文化中的一些精髓被民众广泛了解,深入到大众的思想认识中。例如将富含巴文化、土家文化特色的图案、花纹、样式制成梳子、镜子、饰品、碗筷等放在城市商场店铺中出售。
第四,包装少数民族风情的服饰,用全新的面貌推向市场。前面在写到土家族风俗时,提到了土家族的“西兰卡普”,西兰卡普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被列为中国五大织锦之列。西兰卡普是以深色的锦线为经线,各种色彩的粗丝、棉、毛绒线为纬线,进行手工挑织。它色彩艳丽,图案新颖,多达几百种,整体效果古朴典雅,层次分明,惟妙惟肖,光彩夺目。按照这种传统的工艺再配以土家族的服饰形式,具体来说就是男穿对胸衣,双排七至十一扣,俗称蜈蚣扣,袖口、领口及裤管末端加花边;女人则右开襟,袖大而短,饰花边,拄银铜佩饰,俗称“满襟”;未出阁的少女着花衣,讲究大红大绿;小孩喜戴菩萨帽、虎头帽;男鞋多为青蓝布,女人穿绣鞋。这种古朴又独具特色的服饰必定会在都市的消费市场引起一阵时尚的风潮,在成为消费热点的同时又能使人们认识到土家族服饰文化的无穷魅力。
最后,民族文化在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戴上时尚的光环,必定会带动相关经济产业的发展。民族文化融入时尚应该是重庆地域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良好发展的一个方向。
地域文化经济的落后为其文化的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从经济入手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只有经济上来了,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之后,才能有机会从事保护祖辈遗产的工作。但是在这里必须要强调一点,就是一定要先解决好对地域文化的保护。所有的经济政策必须建立在保护地域文化的前提之下,才可以使重庆地域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新的动力,推动整个重庆的发展。为了“引入创意经济,拉动民族文化”,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政府必须根据当地的地域文化现状,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中寻找与文化创意经济相适合的切入点。此时政府的作用可分为两重:一是地方政府的直接作用,如直接针对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制定各类规划、产业促进政策、财政金融政策等;二是地方政府的间接作用,如强化知识产权、智慧产权、人才使用等方面的政策。
然后再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联系,研究当地发展与民俗传统适合哪种经济发展方式,邀请专家反复进行研讨,最终拿出一个合适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在源头上做好,才能打牢基础,使得随后进行的经济发展能够切实改变当地的贫困面貌,而且还能起到宣传和保护地域文化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第二,政府畅通地区交通,使人们出入自得,这不仅便于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还能借此吸引商机,引入都市经济的元素,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在保护当地民风民俗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借旅游业来带动一系列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使得当地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收益。这样的行为一定要注意不能过度进行商业开发,一定要在政府的掌控之下,按照一定限度进行,否则,不仅对文化是一种破坏,对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也是一种亵渎。这个方案会使重庆各个地域文化中心通过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全世界的游客来达到经济收益和文化宣传双赢的目的。同样这个方案一定需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支撑,将都市文化和数字创意经济文化由都市转向农村,使更多的人了解什么是都市文化,什么是数字创意经济文化,这对于重庆地域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同样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第三,当地政府应重视民族文化的基础建设,制定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并派出专家小组,深入到土家乡村农户,采访座谈,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最大限度地保护土家习俗。同时应该建立以县直属文化单位为龙头,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为基础,农村文化中心户为补充的多层次、多体制的文化网络,成立民族文化保护领导小组。利用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优势,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依赖多媒体、软件、网络和计算机等数字技术),以信息技术为开发手段,以数字设施为存储和传输介质(例如网络),对巴文化和土家文化进行抢救式挖掘,向外界宣传,让世人了解、认识重庆地域文化。
重庆的地域文化历经千年,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这片土地孕育了重庆悠久的历史。
千年后的今天,现代文明开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打造新重庆。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重庆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样也带来了问题。如何与重庆地域文化相结合,共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第一,政府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重庆地域文化。重庆的地域文化一直处于边缘状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传统的地域文化在一些人的眼中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各种各样以盈利为目的破坏地域文化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必须通过政府针对重庆地域文化的现状和独有的特色来制定法律法规,约束人们的行为,严格保护重庆的地域文化。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让巴文化和土家族文化等传统文化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自己的魅力。
第二,民间组织促进地域文化深入生活,为地域文化打上了重庆特色的烙印。重庆地域文化是重庆古老的先民们在千百年的劳动中形成的,是源于生活、赞美生活的美丽篇章。现今已经很难在人们的生活中发现其缩影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的确令人痛心疾首。仅仅通过政府的宣传并不能从根本上取得成效,而要在民间成立组织,通过最基层的方式将重庆地域文化深入人心,使其成为根深蒂固的文化形式。
第三,加强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仅仅局限在重庆这一地区,重庆的地域文化永远也只是属于少数人,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国内外文化创意的高端技术和产品,搭建一个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交流、产品交易和项目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结合重庆自身的特点,打造成为融创意思维、科技含量、文化底蕴于一体的世界性文化创意,充分展示具有重庆地域特色文化的文化创意产业,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重庆地域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是一时之事,而是造福子孙的千秋功业,对传承民族文化和构建新型经济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地区必须明确发展方向,找出阻碍本地文化发展的症结,并结合实际地缘优势,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开拓之路,争取早日将重庆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文化之都、创意之都、经济之都。
[1]曹毅.土家族民间文化散论——土家族研究丛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2]向柏松.土家族民间信仰与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3]段超.土家族文化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4]理查德·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艺术的商业之道[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5]薛新力.重庆文化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6]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重庆民族志[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7]权国强.中国创意产业园建设反思——基于创意产业特性分析[J].兰州学刊,2009,(3).
[8]大卫·赫斯蒙德夫.文化产业[M].张菲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阿芒·马特拉,米歇尔·马特拉.播学简史[M].孙五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0]蒋三庚,王晓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On Chongqing Regional Culture and the Problem of Cultural Creation Industry
DING Zhong
(School of Literatur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Since Chongqing decided to greatly develop the cultural creation industry,the regional cultural sign is closely connected to it.To have a clear feature and a better recognition,the only choice is to connect it with the regional spirit.When the two go hand in hand,their strong difference of cultural features become obvious.Problems are pointed out and analyzed around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a good way of development is suggested.
Chongqing;regional culture;cultural creation industry
G124
A
1674-0297(2011)04-0080-04
2011-03-28
丁 钟(1987-),男,重庆市人,西南大学文学院电影学专业影视产业与文化传播方向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影视文化传播研究。
(责任编辑:张 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