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

2011-08-15 00:50:24盛建龙余小三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院校职业

盛建龙 余小三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由侧重外延扩张转向注重内涵提升的新时期。如何营造差异性即独具特色和个性化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既是众多高职院校的现实课题,也是我国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历史抉择。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是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对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现实的引领作用。

一、科学发展观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化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2008年高职高专招生数是1998年的18.4倍,达880万人。当今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各高等院校的竞争异常激烈,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的灵魂和根基,是一所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由于高职院校办学历史短,且缺少文化底蕴,校园文化建设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高职院校只有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校园文化的重要意义并大力发展独特的校园文化,才能促进高职院校持续稳步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其次,科学发展观指明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育人、塑造人、锻炼人,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文化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涵为理念基础,为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根本目标提供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使学校成为学生乐于学习、健康成长成才,教师安心教学,坚持教书育人的美好“家园”,这是建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最后,科学发展观拓展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了新的路径。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很多不足,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短期性、片面性,例如校园文化建设仅限于对学生的管理而缺少对师生共同的人文关怀,校园文化的品味和水平较低,与企业文化脱节,大多数院校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而轻视精神文化建设,创新性不强,缺乏职业和行业特色等等。要根本改变这一现状,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重新审视校园文化的价值和目的,探索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创新文化建设的方法,在“全面”、“协调”、“可持续”方面走出一条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具有各校特色的新路。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征

高职院校是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学术教育向应用教育转变背景下的产物,它与传统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有着明显的差异,其校园文化建设也有其独特性。高职院校的两个基本属性,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一是“高等性”,属于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自然应该具有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共性;二是“职业性”,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其校园文化应尽可能凸显职业教育的特点,融入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养等元素。因此,其校园文化建设又应该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主要表现在:

1.独特性。普通本科院校以通识教育为主,因而具有相似性和普适性。而高职院校以专业技能教育为主,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思维、行业差异及特色专业,因而具有独立性和差异性。

2.职业性。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学生一进校,就基本选定了就业的方向,与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了联系,学生要根据所选职业岗位要求,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规划、职业道德并掌握足够的专业技能。

3.合作性。开展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培养未来职业人所需要的综合职业素质,必须与社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共同建设校园文化。

4.兼容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这决定其校园文化必然要吸纳优秀企业文化的内核,让学生迅速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自然的融入现代企业文化之中,平稳、快速地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

5.地域性。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学历教育,它主要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高职校园文化会受当地主流社会文化的影响,从而体现出一定的地域性。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采用单一安全系数的可靠度设计计算抗力效应特征值,即R=单桩垂直承载能力标准值Q/(安全系数K=2),对应的作用组合效应S采用标准组合的效应设计值;而《码头结构设计规范》中采用水准Ⅱ-近似概率论设计法的可靠度设计计算抗力效应设计值,即R=单桩垂直承载能力标准值Q/(抗力分项系数1.45~1.55),对应的作用组合效应S采用持久组合的效应设计值。考虑到持久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分项系数取1.2~1.5,据此得到“相当性安全系数”= 1.2 × 1.45 ~ 1.5 × 1.55 =1.74 ~ 2.33,在取低值时“相当性安全系数”与建筑行业安全系数相差约15%。

三、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华中科技大学的涂又光教授曾提出著名的“泡菜”理论,认为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水的味道,同样,大学的文化氛围决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一所大学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能够使学生产生深层感受,从而使他们净化灵魂、塑造品格。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自己的行业和职业“味道”,建立一种有别于其他院校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应突出职业素质培养

高职学生正处于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高级阶段。为使高职学生沿着正确、健康、积极的轨道向前发展,需要坚持正确导向,要以人为本,突出育人氛围,引导健康向上的精神境界。注重从严治学,严肃考纪考风,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职业生涯活动的前奏和后续发展的不竭源泉。

高职院校应以培养职业素养为切入口,将企业文化精髓根植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如将“质量第一”、“安全生产”、“信誉为本”、“顾客至上”、“上下协作”、“创新进取”等强烈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融入高职校园文化中,促进高职学生了解熟悉企业文化的精髓,纠正认知偏差,形成正确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针对现代企业对员工最看重的“两种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和“两种能力”(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求 ,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创业意识与能力。

同时注重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突出职业技能的实践教学,学生在进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通过感受、模拟、维护、制作等多项活动,养成良好严谨的职业习惯,同时深化对职业岗位和企业文化的感情。

(二)必须统筹兼顾,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主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社会区域为依托,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既要体现高等性特色、又要突出职业性特色。通过展现地域特色、彰显行业特色,凸显职业特色为主的高职校园文化。要重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交替”、“服务区域经济”等办学理念,将办学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走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贴近社区的道路。这种新认识、新理念,必须通过校园文化建设 ,将其融入学校的精神层面 ,使之成为全体师生的共识。

2.全方位、多层面建设校园文化

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构建学校和企业相互学习方式,做到教、学、做三者合一,教学空间延伸到企业,形成一种“大课堂”的教学模式。同时,以课堂教学、课外业余生活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两大主阵地,以仿真的专业实训基地、实操的校外实习基地及社会实践为辅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渗透企业文化元素,形成一种具有企业管理和学校教育双层文化背景的高职校园文化。

在办学实践中,将优秀企业制度引入高职学生行为规范中,注重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强化诸如诚信、守纪、敬业、团结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注重培养与企业员工类同的行为习惯;在校企文化的互动和融合中,通过举办讲座、专题报告会、企业文化论坛等多种形式,对全体师生进行企业价值理念、品牌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相关内容的教育,定期邀请企业相关人员到学校作专题讲座。在全校师生中形成以积极、开放、理性的态度去对待企业文化,树立起开放的校园文化观念,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精神层面的融合。

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具有区域性(或称地方性)特征,要运用区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以充分发挥区域文化的育人功能。努力做到“四个适应”:一是要与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适应;二是要与企业需求相适应;三是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力相适应;四是要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吸引地方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参与,实现科研和实训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共建、共管、共用、共享。

3.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多元化

管理人员群体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划者和引导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做到未雨绸缪,从学院的发展大局出发,以身作则,积极推动文化建设。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主导者,因此,在教师中倡导积极进取的创新意识,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热情,从而打造出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洞悉行业前景和专业发展方向的能力、引领校园文化潮流的崇高精神品质的教师队伍。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相对来说较弱,因此要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的教育。

同时企业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共建者,要让企业走进校园,参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和教学实施计划,共同承担教学和实习任务,共同对学生的学习、技能、品德实施考核,吸收学生参与本单位的文化活动,丰富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体现出高职院校特有的职业教育文化特色。可以成立包括高职院校的主要领导及有关管理者、骨干教师、政府和行业的管理专家在内的专门组织,由高职院校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题会议,研究落实有关文化共建问题。

4.构建行之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制度

建立规范有序的学校管理制度,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最终目标的制度保障。校园制度与文化建设中重视引入企业化管理,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科学化的管理制度,为校园文化有序、健康发展搭建良好平台。

通过进一步修订完善作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常规工作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学院管理规章制度,把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分级目标管理之中,同教学、产研和精细化管理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并检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院各项工作同步发展。

在制度的制定中要做到“目中有人”。制定标准要符合高职院校绝大部分教师的心理、业务等素质水平,特别是要符合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生活学习实际,符合高职院校管理基础。制度的执行要“言必行”,也要“操作有情”。“行”要行之有理、有节、有效,要注意根据事情的因果、轻重,量“情”灵活操纵。要注意制度完善过程的动态性,适时予以修改,发挥制度体系作用、重视制度落实,建设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

(三)应坚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

创新型的校园文化是指一种以创新为基本要求、为行为导向、为做事态度、为办学目标的人文生态环境,是一种着力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培养独创能力的文化形态。

1.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理念

围绕高职人才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干得好”并初步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树立以“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科技创新、人格本位”的办学理念,构建具有实践精神的校园文化。

应大力构建一种选择机制,使得学院能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领导能在办学理念的更新中不断选择提升办学水平与能力的目标,教师能在正确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灵活地挑选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在规章制度允许的前提下,自由地选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只有规范,没有选择,会变得死气沉沉;只有选择,没有规范,会显得乱而无序。只有建立起“规范”和“选择”的管理机制,才能形成严谨有序而又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尤其是主要领导者的文化选择能力是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正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开放性,高职教育与企业、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是高职校园文化创新的内在需求。校园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以及大众文化的冲突与统一,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创新的现实问题。要正确对待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各种文化张力推动创新。

2.校园文化建设要感知时代脉搏,从内容和形式上适应时代的变化

紧跟时代节奏,根据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的新特点来建设校园文化。很多高职院校校园建设正如火如荼,要打破传统校园建设单一的缺少内涵的刻板格局,着眼文化视角,创设行业环境,使校园处处弥漫着浓郁的独特人文气息,充满着理想和职业激情,使校园文化具体落实到每一位师生员工的日常生活,彰显高职校园文化的活力。

文化是校企合作纵深推进的强劲动力,校企之间必须深层次地交流与渗透,并最终达成文化层面的相互交融和相互依存,才能够使校企合作具有持久性和生命力。其形式也要从传统的校园社团文化、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活动项目转向具有企业文化特质的质量管理、模拟职业面试、科技节、技能节、职业生涯规划等社会化的活动中来。

3.把握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大力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要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价值追求,有学生自己的声音,让校园文化“激起年轻人的一些诗心的回荡”(纽曼语)。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校园文化理念、精神、价值、制度、行为和环境的建构工作。应以学生组织为依托,要在理念、观念、方式、方法、方向上加强指导,把校园文化建设权、发展权交给学生组织。同时注重对社团组织的建设,因为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主轴,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的社团活动为广大学生课余活动和个人爱好提供了场所,成为大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舞台,为校园文化注入活力。

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发展,通过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方面要组织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活动,展示学生的个人才能。如“英语角”、“未来技能创意大赛”、“小发明”等;另一方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通过行为规范、公约自律、执勤监督等志愿者行动,开展文明岗、党员寝室、争先创优等活动,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学会做人做事,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

总之,通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个性塑造增强校园文化渗透力、向心力、感召力,使校园文化根植于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中,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雷久相.探析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定位及内涵[J].教育与职业,2006,(9).

[2]麻富游.基于职业特征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0,(1).

[3]郑杭生.关于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的几点思考[J].学术研究,2006,(12).

[4]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院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