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怀忠
(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陕西渭南714000)
从利与弊的关系看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
赵怀忠
(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陕西渭南714000)
坚实的政策支持、突出的自身优势、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强力推进自身发展构成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积极因子;其消极因子则包括:机构职能定位缺失、没有权威的政策指导.这会带来管理难度增大、人员缺少、资金短缺、文献结构不对称、扰乱教学秩序、安全隐患、珍贵文献保护等问题,使知识产权和信息利用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直接影响对学生读者的服务.所以说高校图书馆还不具备完全社会化服务的条件,要实现完全的社会化服务还需要假以时日.它不但是一个学术问题,同时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其实践性、操作性和要求都很高,都必须以大局为重,无论是理论的研究还是实践的探索,应坚持相应的原则.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利弊关系;影响
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约占社会总量的60%,“高校图书馆是否该向公众全面开放”,在2007年有关媒体对近两千人参加的零点调查中,75.99%的人选择“应该”.可见,“对社会开放”是方向,社会需求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要认真面对的问题.那么,究竟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利弊关系是个什么概念?笔者想借此机会略作探讨,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趋利除弊,科学发展.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对正反两面加以清醒认识,是成功的重要思想基础.
(1)“学校图书馆必须向学校辖区所有成员提供平等的服务,而不论他们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别、语言、专业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必须向那些不能获得图书馆正常服务和咨询的用户提供特殊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校图书馆宣言》)[1].
(2)“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修订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2]
(3)高校馆开展社会服务,是宪法赋予高校图书馆神圣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宪法》第一章第22条有明确论述[3].政策支持即政策依据,依据的含义:主要是指一项事业或一项活动在法律法规、政府决策和行业条例中的规定和说明.可靠的依据是一项事业开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1)信息资源.与本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相比,高校馆无论从资源门类、学科结构、馆藏量等方面,专业性、实用性、完备性、系统性优点显著.尤其是数字资源,像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等,近年来在高校图书馆发展尤为迅速.馆藏资源质量高、结构合理,不但能满足本校教读者文献信息的需求,而且还能为社会读者提供知识服务.
(2)技术手段.在高校图书馆,已经普及了以存储、网络、通信等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规划要求,在连接国际互联网、全球范围的信息网络的基础上,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要把全国大部分高校连接起来,充分利用日益强大的联网检索能力和网上服务能力,使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技术设备优势更加突出[4].
(3)人员素质.高校馆专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他们长期的图书馆工作实践,培养了其采集处理文献信息资源、鉴别和开发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与此同时,他们大多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知识结构合理,还熟练地掌握了现代文献信息的服务技术,是知识服务的主力军.
(4)自然环境.高等教育的发展往往也带动着地区经济的发展,高校多处于中心城市以上的环境,人口众多、经济繁荣,图书馆建筑都是高校的标志性工程,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与完善的途径之一,就是利用自身优势,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5]至于处于城市边缘地带的新建校区,周边一般都是急需科学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信息的厂矿或乡村.高校馆可以及时向周边的厂区和村民提供知识信息,充分发挥自身传授知识、提供信息的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
(5)资金保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加快了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使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向前迈了一大步.其中的生均占有藏书量和生均新书拥有量指标迫使各高校向图书馆加大投入,馆藏量剧增.
(6)人文环境.优雅的文化环境能够陶冶人的志趣,丰富人的知识,提高人的品质,升华人的精神,大学优雅的文化环境,育人和引领文化的责任与使命具有社会性和永恒性.“大学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最为深厚、深刻、深远,大学是社会文化发展中心.”“大学是最高教育机构,包含众多学科领域,集精神建构、学术研究、科学发现、人文培育以及人才培养于一体.它有科学、民主、创新的精神理念,有开放、平等、自由的学术氛围,有几十、甚至数百年的文化积淀.”(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语)“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就是它代表着社会先进文化和崇高道德的高度……代表真理的化身和社会的良心.”(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语)可见,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优雅的人文环境,为社会公众传播先进文化、渗透高尚文明的理念、挥洒真善美的雨露,化育社会读者是责无旁贷的.
(1)图书馆服务是一种公共产品(Public Good),属于公益性服务,是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无差别的服务,人们均可平等享受,不受地位、种族、富裕程度和城乡差别的限制[6].
(2)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加强其社会服务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鉴于我国目前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许多地区文化落后,发展很不均衡,就公共图书馆事业来说,人均拥有图书的数量太少,与广大社会读者和非高校的研究者成就学业、钻研学问、提高科技文化素养的需求很不协调.[7]
(3)高校图书馆没有理由不向社会打开大门,为社会成员提供知识服务.尽管从高校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来看,它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其主要任务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的[8],但是,它属于公共物品,其资源购置、人员工资、馆舍建筑和业务工作所需的经费大多都是通过国家财政拨款而来的,而国家财政拨款大都是通过农业、工业、商业等行业的产值和公民的税收所获取的.
(4)高校图书馆无论是人才资源、设备资源还是文献信息资源,其利用率距最大化还很遥远,部分文献甚至常年滞留于书架,利用率为零.据统计,高校图书馆藏书的60%-80%处于闲置状态,高校图书馆的藏书流通率普遍较低,一般均低于40%,有些图书馆藏书流通率甚至低于20%,数字化信息的利用率也很低.尤其是寒暑假,高校的大多学生都离校回家,馆藏文献资源几乎闲置.而社会读者又迫切需要.因此,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不但可以提高人才资源、设备资源和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还能起到促进社会文化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5)拓展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校图书馆将成为多功能教育和社会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其教育功能从间接转变为间接与直接相结合,从寓教育于服务到直接实施教育于读者.
(6)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可以通过共建的活动,由高校馆投入人力资源、技术资源、文献资源,社区投入一部分资金,同心协力完成为社区读者知识服务的任务.
开展社会服务,对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也十分有益.
(1)能扩大社会影响力.社会声望是高校巨大的无形资产.高校馆通过向社会开放这个途径,可以使更多的人更深刻地了解高校,达到其他方式无法实现的宣传效果,有效地提高高校的社会声望,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2)有利于馆员业务能力的提高.高校馆开展社会服务,获取反馈信息的范围扩大,以便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补充馆藏,提高馆藏质量,形成馆藏特色.另外,还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的情报职能发挥,增强馆员的情报意识.
(3)有经济效益.向社会开放,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吸引资金,补充经费的不足.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虽不以赢利为目的,但适当收取费用是应该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图书馆的经济基础,改善馆员的待遇,稳定图书馆的人才队伍.
(4)便于深人地了解社会需求信息.高校馆开展社会服务,能避免信息生产、开发与需求脱节的不足.把学校科研机构和社会信息需求用户联系起来,有利于使学校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9]
(1)随着学生读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如果开展社会服务,无疑削弱了学生读者服务的力度,使学生读者感到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标准降低,从而引发学生读者的不愉快现象.因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核心读者对象是学生,另外还有教师读者和其他读者.
(2)近年来,高校普遍扩招,在校学生人数剧增,馆藏文献资源尚显不足,为本校师生服务尚有困难.如果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会带来许多问题,如管理难度增大、人员缺少、资金短缺、文献不足、扰乱教学秩序、安全隐患、珍贵文献保护等问题.如果不重视这些问题,或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那么,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就会落空.所以,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不能一蹴而就,或短期内不能完全实现.
(3)关于高图书校馆开展社会服务这个问题,其有关管理机构至今还没有具体的政策出台,缺乏权威机构的政策指导,所以,高校图书馆可能会因故而暂缓开展社会服务[10].
(4)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是一定的,所收藏学科的文献信息结构是与高校自身的专业结构、学科特色相适应的,它不可能包罗万象.如果向社会服务,就会出现其空间、资源、人员等问题.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的传播和利用过程中,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必然会涉及到,使得信息利用和知识产权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11].
(5)高校图书馆机构职能定位的缺失.“我们可以提倡有条件的高校向公众开放图书馆.但是,不能因此认为,不向公众开放就是资源垄断或知识歧视.我们没有赋予高校图书馆服务公众的社会性功能,也没有提供实现这一功能的相关配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学专家陆士桢教授语).这从机构职能的定位上说明高校馆不具备完全社会化服务的条件.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缺乏对外宣传,一直为校内读者服务,其馆藏资源和服务长期不为社会所知.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服务方式、藏书体系,或封闭、或被动、或专业化等特点.高校图书馆亦未能跳出图书馆界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小而全、大而全的窠臼.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目标不明,服务理念陈旧,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学校缺乏相关的配套政策.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利弊的分析对比,其利大于弊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于其消极的负面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科学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需要达成以下共识:(1)高校图书馆进行社会服务,既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技术支撑得益于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大力发展,可见,高校图书馆进行社会服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高校图书馆还不具备完全社会化服务的条件,要实现完全的社会化服务仍需要一个过程.(3)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它不但是一个学术问题,同时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其实践性、操作性和要求都很高,都必须以大局为重,无论是理论的研究还是实践的探索,坚持“鼓励、引导原则,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原则,主次有序、内外有别原则,灵活务实原则,依法保护原则”.为实现高校馆的信息资源全社会共享而努力.
[1]孙淑宁,刘延平,丘东江.学校图书馆宣言[J].图书馆论坛,2001,(4):108,110.
[2]赵国忠.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平衡机制研究[J].情报探索,2009,(12):33-36.
[3]千学技,金红敏.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法律地位探讨[J].情报资料工作,2004,(年刊):38,29.
[4]孙忠芳,罗威,谷春红.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3):195-197.
[5]唐晓应.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之我见[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6):59-60.
[6]路茂林.创建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新思想[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3):214-216.
[7]朱静.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5):46-47.
[8]赵国忠.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知识服务探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8,(3):97-100.
[9]朱蕊.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新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61-62.
[10]李英,朱慧.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可行性和障碍性[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1):61-63.
[11]帕提曼.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障碍举要[J].图书与情报,2007,(6):21-23,49.
Probing into the Social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Based 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ZHAO Huai-zhong
(Library 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Enhancing the policy support,highlighting its own advantages,bettering the social needs,and reinforcing the selfdevelopment form the positive factors of social services in the university library;the negative factors include being lack of institutional positioning functions and non-authoritative policy guidance,which will result in the more difficulties in management,the shortage of personnel and funds,the irrelevance in document structure,the mess in teaching,the safe leak and the problem in preserving valuable documents.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u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information becomes more prominent which will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reader service to students.So the library does not yet have full social service conditions,and to achieve full social services also needs to take time.It is not only an academic issue,also it's a social problem for its strong practicality,feasibility and higher requirements.Hence,it must consider all situations and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xploration research should adhere to the relevant principles.
university library;social services;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impact
G252
A
1009—5128(2011)06—0083—04
2010—03—23
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科研计划项目(111040);渭南师范学院科研计划项目(07YKS013,11YKF003)
赵怀忠(1959—),男,陕西渭南人,渭南师范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责任编辑 曹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