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子化时代的幼儿个性和谐发展

2011-08-15 00:48张立新
皖西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少子时代幼儿园

何 静,张立新

(1.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2.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吉林长春 130024)

论少子化时代的幼儿个性和谐发展

何 静1,张立新2

(1.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2.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吉林长春 130024)

在少子化时代对幼儿个性和谐发展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少子化时代背景下如何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了关注的焦点。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家园合作并转变家庭教育观念,以此来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

少子化;幼儿个性;和谐发展

少子化是发达国家共有的社会现象,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已经提前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少子化时代背景下如何促进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少子化时代对幼儿个性和谐发展带来的挑战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工作优先”的观念、学历至上主义以及城市化等都影响着人们的婚姻观、育儿观和价值观。伴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家长溺爱孩子、隔代教育等困扰了中国幼儿的个性发展。少子化时代的幼儿社会性发展较差,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同伴之间交流较少;独生子女难以自主自立,胆小并具有攻击性,性格中含有较多如自私、娇气、不合群,缺乏同情心等消极特点;家长非理性的育儿观也使得中国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面临着挑战。

(一)少子化时代改变了儿童生存的生态传统。儿童生存的理想生态传统应是在得到家长老师关注的同时拥有较多的同伴。同伴之间的交往、竞争和合作对儿童的个性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我国计划生育国策实施之后,造成了中国家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的现象。从1998年开始,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就已经降到10‰以下,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进入世界上的低人口增长国家行列。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已经是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极低的国家之一, 200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降到5‰,更重要的是我国的妇女总和生育率已经降至到1.8以下[1]。幼儿数量大大减少使得幼儿不仅少兄弟姐妹,甚至在同一社区都很难像过去一样形成幼儿活动群体,儿童更多的是与成人进行交流,缺少同伴之间的互动。而随着今天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革新,现在的幼儿多数时间主要是进行个人游戏,如电子游戏、玩具游戏等等。这样更加减少了幼儿体验同伴之间的交往、合作、矛盾、冲突、友爱等机会,容易使幼儿产生孤独体验。幼儿的孤独体验会导致幼儿出现一些不正常的心理表现,对幼儿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产生消极作用,也不利于幼儿人际关系的发展以及交往能力的形成[2]。

(二)少子化时代冲击着人们的理性育儿观。现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提倡树立理性的育儿观: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要把父母的愿望理想加诸在孩子身上;孩子是有独立人格的,父母应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个性特征;孩子和大人是平等的,应当得到大人的尊重等。但是,随着少子化的发展,家庭育儿数越来越少。对孩子的事情,父母不仅要介入,而且要代办,小到孩子的游戏、大到孩子的未来发展,无所不包。这种“过度”行为的直接后果就是剥夺了孩子自我思考、自我判断、自我行动的机会,使孩子难以自主、自立,这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和以后的成长极为不利。

一方面,中国父母都把孩子当成“宝贝”,无形中保护、溺爱和干涉的行为较多。溺爱在我国的家庭中普遍存在,家长溺爱孩子的表现如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包办代替孩子的一切事情等[3]。现如今中国有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祖辈长大的,隔代教育的一个明显弊端便是老人对孩子无条件地溺爱,孩子形成不良习惯和骄横跋扈的性格。有资料显示,中国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老人育孙不当有关[4](P134-137)。

另一方面,中国家长溺爱孩子的同时也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是“未来的投资”,并把孩子当成是自己意志、理想的完成者,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为了未来的“出人头地”,不惜牺牲孩子今天的快乐,不惜放弃孩子的一切个人爱好和兴趣。如果孩子没能达到家长的要求,就会受到打骂、讽刺。

中国的家长对儿童实施双重模式的教育——飞扬跋扈的“暴君”和没有自由的“奴隶”,严重影响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儿童的人格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5](P12)

最后,中国的少子化还带有一个新的问题——重男轻女现象较为普遍。“男孩才是传后人”、“男孩是劳动力”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许多家长都希望养育男孩,使得男女比例失调,造成社会性别的失衡,最终形成新的社会问题。

二、少子化时代对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要求

时代在变革,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改变。目前我国的教育对孩子知识的储备要求过高,但是在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交往能力方面欠缺。

(一)少子化时代相伴随的竞争特征增加了人才的竞争性。与少子化时代相伴随的时代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人才日益竞争的时代。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所要求的人才应是在具有多种技能、多种智能的同时,还要具有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尤其在少子化时代,对人才创造性的要求较为突出。人类创造智慧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它是思维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意志的本质属性[6]。在少子化时代,不仅要关注幼儿认知发展,还要大力关注幼儿情感、个性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创造性的思维和交往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少子化时代需要儿童个性和谐发展。少子化时代不仅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崇尚民主并强调和谐的时代。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民主和平的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世界需要和谐发展,更需要人的个性和谐发展。幼儿是祖国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未来必将是属于他们的。培养良好的个性,培养创造性思维,以及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对幼儿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个人发展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科技发展的要求,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三、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策略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幼儿园、托幼机构担负着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双重功能。一方面,从父母角度而言,幼儿园和托幼机构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培育幼儿,成为父母育儿的好帮手。进而减轻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从幼儿角度而言,幼儿园和托幼机构为孩子提供集体游戏、活动、生活的场所,使幼儿更好地发展其社会性、培养其道德性、养成其自主自立的生活能力,这能有效地抵制少子化对孩子发展的消极影响。所以,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方针政策来充实幼儿园以及托幼机构的教育,这样做不仅减轻了家长的负担,也极好地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另外,政府需制订相关政策来使得幼儿教育向下延伸,促进0-3岁婴幼儿的发展。

(二)增强社区凝聚力。要保持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必须根据幼儿成长的特点保证幼儿每天都有足够的机会接触其他幼儿组成游戏集体,并与父母一起游戏,享受亲情[7]。这就需要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增建必要的保育措施,还要使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来补充核心化家庭的保育不足。社区要创造能使幼儿健康、安全、情绪稳定的生活环境,使之在充分发挥自我的过程中开展活动,以求身心的健康发展,并且给处于各个发展阶段的幼儿及家庭以必要、及时的帮助。

(三)强化幼儿园意识,加强家园合作。首先,幼儿园应该创设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环境和氛围。教师应当注意不要对孩子要求过多。否则易养成幼儿循规蹈矩、小心翼翼的性格特点,并且习惯于依附他人,形成自卑无主见的心态,这就不利于幼儿个性品质良好地发展。幼儿园应创设开放式的环境,用丰富多彩的、富有启发性的教育手段,积极诱导幼儿敢于去想、去说、去做。这种开放式教育环境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思维能力,养成动脑、动口、动手的好习惯。

其次,幼儿园应该开展多种教育活动,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如通过语言活动对幼儿进行道德行为教育;通过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领域活动,丰富幼儿的积极情感体验;在体育活动中,老师要和幼儿一起玩耍,不但让幼儿增进身体健康,更让幼儿形成乐观向上、不畏艰难的个性品质。

再次,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观念和策略上和幼儿园必定有所不同,幼儿教师应当和家长多进行沟通,互相交流教育观念和策略,做到幼儿在幼儿园和在家庭基本能够接受同一教育观念下的教育。在少子化背景下,幼儿的个性教育尤为重要,幼儿园和家庭要为培养幼儿具有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个性共同努力。

(四)转变家庭教育观念、调整家庭教育策略。目前中国家庭仍旧是独生子女居多。独生子女在家庭之中,家长是他们的唯一互动对象,孩子是家庭的核心人物和互动的焦点。观念指导行为,观念的形成离不开行为本身[8]。这样一来,父辈甚至祖辈都不约而同而又心甘情愿地“围着孩子转”。基于此,中国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的突出表现有三:第一,尽可能为孩子提供最优化的成长环境,最大限度满足孩子需求,让他们以家长所认同的最为安全与幸福的方式生活;第二、将家庭里最大、最完善的期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希望他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成为被社会所认可的最优秀的人;第三,重视智育[8]。在少子化时代,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存在着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如:包办代替、溺爱、过分满足孩子的需要、训斥打骂孩子、对孩子期望过高、过于重视幼儿的学习等。这主要是因为父母过于疼爱孩子,加之缺乏育儿知识而导致。幼儿家长认为少子化会使得儿童任性、孤独、独立性差、社会适应性不强等,他们也已经意识到并注意调整自己的教育措施[9]。适应少子化社会,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要增强幼儿家长培养幼儿爱心、利他行为、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控能力、独立性、进取性以及为幼儿创造交往环境的意识。

总之,在少子化时代背景下的幼儿个性教育,政府和社会要给予大力支持,社区、幼儿园都要加强与家庭的合作。除此之外,家长也应该转变教育观念,调整教育策略。这样,少子化时代的幼儿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1]汪铃添.中国计划生育政策须适度调整[J].知识经济, 2010,(10):90.

[2]杜亚男.幼儿个性与孤独感[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6):50-51.

[3]姚伟,吴琼,张宪冰.“尊重的教育”理念下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7-28.

[4]王燕,张雷.当代中国都市父母教养现状与反思[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祝琳.创造性人才与幼儿教师素质的提高[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4):62-64.

[7]高飞.人口少子化问题及育儿援助社会政策研究——以日本为例[J].社会科学,2007,(3):60-63.

[8]刘晶波.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其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64 -68.

[9]杨丽珠、李灵、田中敏明.少子化时代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研究——中、日、韩跨文化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1999, (5):32-35.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ersonalities in the Time of Falling Population of Children

HE Jing1,ZHANG li-xin2

(1.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130024,China;2.Kindergarten Attached to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130024,China)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ersonalities faces challenges and requests in the time of falling population of children.How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ersonalities has been a central issue.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in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ersonalities.The cohesion force of community should be strengthened.As well as,the cooperation between families and kindergartens should be promoted and the educational ideas of families should be changed.

time of falling population;children’s personalities;harmonious development

C913.1

A

1009-9735(2011)04-0041-03

2011-05-02

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园个性教育”阶段性研究成果(0905066)。

何静(1988-),女,甘肃张掖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少子时代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人口少子化
爱“上”幼儿园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经济学视角下日本“少子化”问题的思考与启示
少子化冲击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