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秦筠
二十一岁,多么美好的年龄。小灵在一所重点大学上学,大二,在她家所在的城市,家里就她一个独生女,父母对她疼爱有加,学习优异,相貌出众。小灵还是班里的活跃分子,班上的集体活动都积极参加和策划,老师和同学们也都很喜欢这个开朗的女孩。可是这段时间,小灵突然抑郁了,请了一星期的假,回来后人变得很憔悴,不爱说话,见到老师和同学连招呼都不主动打了……她病了,是糖尿病。
很长一段时间小灵都觉得自己在梦境里,她总是拍着自己的头强迫自己说快醒来快醒来,然后哭累了,睡着了,醒来后还是满眼的白墙白床单。她说那种感觉很绝望。和她同病房的有一个六岁的小女孩,父母不让吃零食,一天到晚的哭闹,她曾经这么喜欢小孩子的,这时候也觉得这个小孩如此面目可憎。后来病房里又来了一个老太太,看样子不是第一次来医院了,跟医生护士都很熟,心态也很平静,一天到晚看看电视看看书,聊聊天,逗逗旁边的小女孩。每次看到小灵都好像有话要说,但又咽下去。小灵开始觉得她就像所有悲情电影里的主角一样,有一个美好的开始,其实是为了衬托更悲惨的结局。爸爸妈妈每次见到她都还是笑容满面,轻松愉快的样子,可她看得出来那故作轻松下面的疲惫与憔悴。那时她想她这辈子就这样完了,治不好的病,这将跟着她一辈子,她这一辈子也将变得很短暂……
强化治疗一周后,小灵的血糖及各项指标基本正常了。出院前一天护士及医生来给她讲了好多关于糖尿病饮食运动的事,告诉她要好好管理,注意控制。她茫然的只会点头,不知道要如何回应。同一病房的老太太在这天也来恭喜她。可能是一段时间的冷漠让小灵觉得对老太太有些不好意思,她对她笑了笑。老太太于是很热心的询问她的状况,并把自己的故事及经验说给她听。老太太说自己患糖尿病18年了,注射胰岛素也有五年了,这并不可怕,技巧掌握得好根本就不会疼。而且现在她并没有严重的并发症,这个结果她和医生都觉得意想不到的,这要归功于她的自我管理做得好。老太太开始告诉她糖尿病饮食的一些原则,告诉她饭后要运动,告诉她注意测血糖,告诉她要多看关于糖尿病知识的书刊。老太太还说见过很多像小灵一样的小女孩,小小年纪患上糖尿病,但是控制好了一样过得很幸福的。她介绍给她一些糖尿病的书刊及论坛,说上面有很多糖友的故事及经验,还可以跟病友多交流,这样会有益于更快的掌握知识及走出阴霾。小灵看着滔滔不绝的老太太,觉得她很可爱,突然想到自己这么大年纪时是否也会是一个可爱的老太太呢,她被自己的这个想法逗乐了。与老太太成了朋友,还留了联系方式。
出院回家后,小灵也回学校上课了,学校离家不远,每星期她都能回家,所以生活上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不便。只是这个病就像一片阴霾一样,不知何时才能从她心里驱散。
后来小灵开始经常泡在论坛上,慢慢的对糖尿病的认识深入了很多,也慢慢接受这样的事实了。她说,那段时间常常看着论坛上的帖子,眼泪就会在眼眶里转悠,她努力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积极的去面对和控制。因为她想这总比慢慢被疾病的阴霾吞噬来得有价值。
如果我们只看重结果,那所有人最终的归宿都是一样的。认认真真地对待,好好的听医生嘱咐,管好嘴巴,坚持运动。小灵说,她也在期待意想不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