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糖尿病护理》的一项为期1年的新研究表明:按时测血糖,并且把测得数值记录下来绘制成图表,能对2型糖尿病控制起到极重要的作用。
这项研究涉及256名参与者,其中无人使用胰岛素,他们被要求在每次复诊前的三天,每天早上起床后、餐前及餐后,就寝前使用血糖仪检测血糖。这些数据非常有助于医生对饮食、运动及用药进行调整,从而帮助患者将血糖控制得更好。
以往有诸多证据表明,病毒感染可能在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最近,有研究者对曾经发表过的24项研究中涉及的4400人进行统计分析,发现1型糖尿病儿童曾患病毒感染的人数比非糖尿病儿童高10倍。这项研究并没有证明流感病毒与1型糖尿病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它至少为“流感病毒能引发糖尿病”这一推论提供了一条新的佐证。
目前,健康人群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机制仍未阐明。为此,有研究者评估了肝酶与外周组织和肝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清除以及血糖水平的相关性。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健康人群GGT与ALT水平升高是发生组织与肝脏胰岛素抵抗的生物标志,GGT与ALT水平升高同时伴随胰岛素分泌增加与肝脏胰岛素清除率降低。该研究于2011年4月26日在线发表于《糖尿病》杂志。
众所周知,对于有糖尿病的孕妇来说,严格控制血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过高的血糖值会对胎儿产生损害。而真正做到非常好的血糖控制并不容易,因为在怀孕期间,孕妇的身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最近,研究者设计了一种主要由连续血糖监测器和胰岛素泵组成的人工胰腺,准备应用于为怀孕的1型糖尿病孕妇自动提供胰岛素,以保证其血糖24小时平稳正常。在研究的绝大多数过程中,人工胰腺的作用都堪称完美,不过据研究者称,在受试者摄入高碳水化合物膳食之后,人工胰腺的表现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2011年5月2 日,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发布公告,批准Tradjenta(活性成分为linagliptin)片剂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据了解,Tradjenta能通过阻断二肽基肽酶-4(DPP-4)而刺激餐后胰岛素释放,从而使血糖得到更好的控制。FDA药物评价和研究中心代谢和内分泌产品部主任Mary Parks博士说认为:“此项批准为数以百万计的美国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治疗选择”, “当作为单药使用或添加到现有治疗方案时,这种治疗是有效的。”
8项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证实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些研究共纳入约38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使用Tradjenta的患者血糖控制得到改善。不过,由于尚未对Tradjenta与胰岛素合并使用进行研究,目前该药尚不能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Tradjenta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上呼吸道感染、鼻塞或流涕、咽喉痛、肌肉疼痛和头痛。
如今,胰岛素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但此前还一直不清楚到底哪种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是最适宜的。关于这个问题,最近发表于《糖尿病护理》杂志的一项新研究大概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这项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使用餐时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使糖化血红蛋白降到7%以内的可能性要比使用预混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大,而使用预混胰岛素则又优于单独使用长效胰岛素,然而,使用长效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体重增加等并发症的几率更少。
糖尿病对你会产生哪些影响?以后在说到这一问题的时候,你可能要重新考虑了。最近一项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配偶同样承受着巨大的挫败感、焦虑等心理压力,如同糖尿病患者一样,配偶的这些压力也可能引发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而这一问题在此前并未引起人们关注。因此有学者呼吁,对于糖尿病患者配偶的心理健康,我们也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这也应成为促进家庭和睦,改善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胃旁路术和胃囊带术的优劣之争最近终于尘埃落定——研究表明,前者在解决肥胖、缓解糖尿病、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后者。
从手术方式上来讲,胃囊袋术比胃旁路术要保守,胃旁路术是对消化道不可逆性的重建,而胃囊带术是在胃顶端安置了一条可调节性的带子,是可逆性的。研究者观察了200例手术后患者,其中100例采用胃旁路术,而另100例采用胃囊带术,一年之后前者的超重减轻了64%,而后者减轻了36%,两组的并发症发病率无明显差别,且均没有出现死亡病例。胃旁路术后一年内,四分之三的糖尿病患者病情得以缓解或改善(超过50%的糖尿病人用药量减少),而做了胃囊带术的糖尿病患者只有一半的人病情得以缓解。该研究发表于今年2月份的《外科学档案》。
以往大量研究显示,高血糖与认知功能受损具有相关性,但目前尚无研究评估老年人群中严重的高血糖发作对未来痴呆风险的影响。鉴于2型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升高,并且与痴呆风险升高具有相关性,因此评估高血糖是否与痴呆相关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伴有严重高血糖发作的患者未来出现痴呆的风险增加。此项纵向观察性研究共纳入1680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显示,随访7年间共有2502例患者出现痴呆。与无高血糖发作的患者相比,高血糖发作超过1次的患者痴呆风险增加75%。当评估高血糖发作类型时,结果表明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痴呆风险最高。
看到这则消息,你的咖啡瘾也许能找到更好的借口了。一项涉及700名妇女的新研究表明,咖啡能使血液中某种调节雄激素及雌激素的蛋白质水平升高,这两种激素被认为与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等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有关。研究者发现,每天喝4杯以上咖啡的女性与不喝咖啡的女性相比,前者血液中的该蛋白质水平更高,也更不容易患糖尿病。
一项英国研究发现,夜间闭环胰岛素给药系统(人工胰腺)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有助于改善其夜间血糖控制,并可降低夜间低血糖发生风险。该研究论文4月14日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
研究纳入了24例18~65岁的1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接受中等量晚餐(19:00摄入60克碳水化合物)和大量晚餐伴酒精组(20:30摄入白酒和100克碳水化合物)。受试者既往至少接受胰岛素泵治疗3个月。结果显示,与胰岛素泵相比,夜间闭环胰岛素给药系统使中等量晚餐和大量晚餐伴酒精摄入组患者目标血糖水平维持时间分别延长了15%和28%。
据了解,该研究采用的闭环胰岛素给药系统血糖测量值须人工输入。尽管研究者推测,这并不会对闭环胰岛素给药系统的作用造成影响,但也有学者认为,缺乏自动化操作这一问题必须在此设备用于家庭血糖监测之前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