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论析

2011-08-15 00:45王瑞红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环境

王瑞红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社会工作系,山西 太原 030001)

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论析

王瑞红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社会工作系,山西 太原 030001)

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以发挥大学生潜能、完善人格、促进大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环境育人和自我教育两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各种技巧,期望学生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

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高校教育工作者或心理辅导人员以全体学生为对象,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引领下,采用多元化的辅导措施,帮助大学生尽可能圆满地完成各自的心理发展课题,从而发挥学生的自我潜能,完善大学生人格,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1]185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心理学家就对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研究。1984年,国际心理学联合会对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作了明确的界定,现在,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指向学生未来的发展,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相比,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第一,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以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为对象,关注学生的未来,提高学生潜能,从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以人本主义潜能论和心理发展理论为基础,将提高心理潜能和完善人格作为发展目标。人本主义潜能论认为潜能发展的动力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潜能发展的关键在于形成和发展自我。

第三,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性干预为主。充分考虑和分析不同阶段个体可能面临的问题,设法加快完成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从而预防问题的发生。

第四,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以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实现途径。通过提供给学生一个促进其成长的发展性的综合环境,在以人为中心的方法的指导下,让学生慢慢地发现和揭示自我,从而走向独立,走向创造性。

三、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发展性这一根本特点为出发点,强调心理潜能的开发和人格的完善,体现心理发展理论和人本主义潜能论。根据当前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学习能力的发展。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在应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本领。具体内容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思维策略,同时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注意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控力、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发展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友谊感、奉献感、竞争和合作意识等;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使其能够接纳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创造能力的发展。即培养学生创造的动机、创造的兴趣、创造的愿望,并认识自己创造的潜能,掌握创造的思维方法与策略,发展创造性想象,进而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根据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目标及实现途径,针对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应从两大方面着手:环境教育和自我教育。

(一)环境教育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以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实现途径。通过提供给学生一个促进其成长的、发展性的综合环境,在以人为中心的方法的指导下,让学生慢慢地发现和揭示自我,从而走向独立,走向创造性。环境教育主要包括:学校环境教育、家庭环境教育、社会环境教育。

1.学校环境教育。

学校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硬环境包括课程体系教学、专业教学渗透;软环境包括学校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环境。学校环境教育就是指通过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课程体系教学。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到学校教学体系之中是高校实施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应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依据不同的年级,开展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向广大学生系统地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课程的内容应包括自我意识与人格塑造、学习心理、挫折与适应、情绪调控与人际关系、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等与大学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在完成课堂知识教学的同时,应开设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课程。近年来,心理拓展训练被引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成为一种有效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它是一种典型的户外体验式培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都是体验性的实践活动,该训练强调体验式的学习过程,通过培训使参训队员充分感受,继而理解,最终能够应用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对大学生,可以开展如5千米长跑、俯卧撑专项运动等体育训练活动,信任考验、“无家可归”、“同舟共济”、“建高塔”等团体游戏活动,还可以采用心理障碍突破训练、挫折能力训练、情绪调控训练、个性塑造训练等心理拓展训练。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和室外心理拓展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使其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掌握维护自身健康心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和发展。

第二,专业教学渗透。除系统的课程体系教学外,专业教学渗透是开展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课程体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科学的心理学知识,专业教学渗透则是将心理学知识融会于常规的学科教学,自觉地、有意识地将心理素质培养内容渗透在专业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形成相应技能的同时,发展各种心理品质。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情境设置、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结合学科教学任务来融合和体现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促进学生形成更成熟、更丰富、更健全的人格。

第三,软环境育人。软环境包括学校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环境。从生活环境入手,创设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打造积极向上、丰富多彩而又具有创新性的文化环境,构筑充满温馨、平等互助的和谐人际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进而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发展性心理健康的关键,学校要大力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充分发挥学院各社团和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每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周(月),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活动,普及大众心理知识,营造关注心理健康、关心学生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使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

2.家庭环境教育。

家庭是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他不仅给大学生提供物质支持,而且对大学生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提供天然环境。家庭氛围良好,沟通顺畅,成员关系和谐,给学生发展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大学期间,家长要多关注大学生的成长,加强亲子沟通,给予更多的情感关怀,使学生在一种充满关怀和支持的环境中成长。当然,学校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举办短期培训班、建立家庭联系卡、邮寄校报等,向家长普及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提高家长对子女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从而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3.社会环境教育。

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为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社会支持。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水平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有直接关系,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心理问题就越少。由此可见,要充分整合与利用社会、政府部门的各种资源,如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医院、社会服务机构、网络等向学生宣传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品质的知识,限制一些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利的娱乐场所,杜绝各种不良书籍和音像资料特别是黄色网站对大学生心理的侵蚀。总之,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学校为中心,家庭和社会为主要载体,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充分发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自我教育

自我的概念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种成分。自我教育的能力是大学生发展性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个体的内在心理需求,突出个性特点,强调自我发展,因而开展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自我心理探究、自我心理训练、自我心理辅导、自我心理激励、自我心理暗示等形式的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立意识、自信心、自尊心、自制力等,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信念,提高自己的主观幸福感,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善自我人格。

综上所述,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1]马惠霞.大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冯自变】

1672-2035(2011)01-0145-02

G644

B

2010-11-18

王瑞红(1976-),女,山西太谷人,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环境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