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图书馆2.0环境下学科信息门户的再建设

2011-08-15 00:49
图书馆 2011年4期
关键词:门户检索个性化

周 军

(广东金融学院图书馆 广东广州 510521)

1 引言

图书馆的主要读者群体以从事教育、科研为主,对他们而言,互联网上的学科信息缺乏必要的管理、过滤及质量控制,检索结果精确度极低。为此,许多图书馆纷纷加大了学科信息门户的建设力度,通过对相关学科领域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加工和组织,实行“一站式检索”。相对于其它信息组织方式,学科信息门户具有专业性、知识性、集成性和智能性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教育及科研的信息需求。然而,随着读者个性化、交互性等需求的与日俱增,传统图书馆人财物不足等制约因素再度凸显,经过快速发展的学科信息门户逐渐陷入重重困境。瓶颈如何突破,亟待研究。

2 传统学科信息门户利用现状分析

学科信息门户始终致力于“专、精、深”的资源服务,进展显著且日趋规范化。然而,实际利用效果却是差强人意,难以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有价值的学术资源。据OCLC发布的专门研究报告《图书馆与信息资源的理解:给OCLC成员的报告》指出:同样是信息搜索,84%的读者使用搜索引擎,只有1%使用图书馆网页;大学生有着最高的图书馆使用率,但其中只有10%认为图书馆馆藏可以满足其信息需求〔1〕。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除去经费有限、馆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由来已久的客观因素外,主要集中在:

一是门户的资源建设难以满足用户需求。信息资源总量匮乏导致可提供服务的学科面偏窄,信息追踪滞后使得资源开发的深度不够,资源组织体系不规范加大了共享的难度,馆际合作性差不利于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是门户的建设和服务缺乏用户的参与和评价,特别是在加强用户信息交互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门户与用户之间缺乏互动,用户作为信息资源的被动接受者,难以发挥群体的集体智慧和创造性价值;门户的信息资源以馆藏资源为主,用户的个人资源往往被孤立;个性化实现程度不高,用户难以进行基于个人兴趣的收藏、编辑、推荐、发布等活动。

两者相较,前者的拓展空间由于受过多因素制约而极为有限,后者则完全可以通过内部挖潜加以实现。事实上,传统学科信息门户长期注重对学科专家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利用。毕竟,学科专家们掌握着大量的学科信息线索,无疑极具权威性。然而,作为信息服务的基础,信息资源的选择和筛选标准是否合理,服务方式是否人性化,都必须经得起广大用户的评价和意见反馈。

3 图书馆2.0

近年来,具有极强渗透力的Web2.0为经济、文化、思想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的显著变化。历来重视信息技术应用的图书馆深受影响,其理念与技术在图书馆行业中的应用通常被定义为图书馆2.0。图书馆2.0代表着一种办馆新思维,它不仅仅是一些技术的组合,更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和管理理念〔2〕,为图书馆,特别是为传统学科信息门户诸多瓶颈的突破,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及再建设的动力。

3.1 图书馆2.0的服务理念

图书馆2.0提倡以用户为中心,鼓励用户的参与协作,强调依靠集体智慧,从而打破图书馆的障碍,提供优质服务〔3〕。从此,用户作为信息资源的建设主体,参与信息资源的组织和控制,共享其他用户的资源成果。图书馆2.0的服务理念在学科信息门户建设中通常体现为〔4〕:

一是注重以用户为中心。学科信息门户在资源建设、信息服务、系统功能设计等方面都应秉承这一理念,应尽可能及时地满足用户在兴趣、知识结构、心理倾向、信息需求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以节省资源获取时间、提高利用效率。

二是强调用户的参与互动。门户强调用户集体智慧的力量,鼓励、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参与。通过使用户由单纯的服务接受者转变为资源建设、服务开展的参与者,增强了服务的个性化及互动程度。随着服务吸引力的增强,一个围绕学科信息门户的学习和交流中心逐渐形成,实现图书馆本质的回归。

三是无障碍图书馆。合法用户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任意查询、检索和获取需要的各类信息资源,并随时可以和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做到信息民主,实现包括学科信息门户在内的无障碍图书馆理念。

四是倡导个性化知识服务。学科门户通过运用Web2.0和知识管理技术手段,实现知识服务的个性化和人性化,体现图书馆相应的专业服务水平。

五是保持开放性。学科门户通过开放的系统架构,信息服务和各种大众搜索引擎进行开放链接,将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浏览线索进行组织,借助博客、维基等技术手段聚合大量分散的网络资源,增强用户的社会关联程度。

3.2 图书馆2.0的技术手段

一是博客(Blog)。博客是一种网络日志,注重个人思想的表达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其显著特征是交流互动性,并为馆员与管理者之间、馆员之间、馆员与用户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消除了使用图书馆的障碍。

二是维基(Wiki)。维基是支持社群协作式写作的知识积累和共享平台,是一种用户共同编辑、保存编辑历史、不断丰富与改进内容的系统,具有开放、协作的特点,通常被用于OPAC、参考咨询、资源整合等方面。

三是站点摘要(RSS)。RSS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格式,通过一定的标准和协议,借助智能技术获取用户的需求,系统根据用户的特征和定制信息的内容,定期为用户传送所需信息。通常被用于新闻报道、服务推送、数据的定题查询定制,以及数据库的推广等。

此外,利用网摘(Social Bookmarks)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网络标签(Tag)对用户需求进行标引、利用社会网络(SNS)构建学科信息资源社区、利用即时通讯(IM)实现一站式实时信息服务、利用等联网(P2P)实现用户之间的直接人际交流和文件交换等,都已陆续在基于图书馆2.0的学科信息门户中得到应用,进一步加快了信息资源的交流。

3.3 图书馆2.0环境下学科门户再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这是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体现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学科门户的发展趋势是根据用户或社区的需求提供主动的信息服务,正好与图书馆2.0以用户为中心,提供用户积极参与的无障碍服务理念不谋而合,有利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体现。基于图书馆2.0,用户交流程度增强,自主参与到资源建设中,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及知识的创新,保障了图书馆及学科门户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Web2.0提供了丰富的经验。Web2.0催生了一大批用户积极参与的服务网站,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如:对文献的揭示远远走在图书馆前面的网上书店;打破传统以作者和出版者为编目方式中心的社会性编目网站;利用回答咨询问题获取积分等手段调动用户参与积极性的参考咨询网站。

再次,很多搜索引擎和商业数据库已经在使用方式无障碍化方面进行了较多的尝试。如Google实现了检索词推荐、即时帮助、动态输入提示、自动改正输入错误等功能;CNKI的知识搜索将文献资源知识化处理,可以直接查找相关学术概念、统计数字、学术趋势、图表、大众热点等。

最后,已有基于图书馆2.0的学科门户建设的坚实基础。大多数图书馆近年来普遍注重改善用户服务,提供诸如一站式检索、数字参考咨询、将博客用于OPAC系统的发布和评价,以及将RSS技术应用于新闻和资源的推送等服务,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基于图书馆2.0的学科门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种种技术方式,图书馆2.0围绕用户参与、共享与协同,有效弥补了传统学科门户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基于图书馆2.0,用户交流程度增强,自主参与到网络资源的构建中,发表观点、意见和参与讨论,有效地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进而实现知识的创新。因此,图书馆2.0必将为学科信息门户的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发展。

4 基于图书馆2.0的学科信息门户再建设

随着各种学科信息门户合作程度的增强,资源范围被拓宽、资源数量激增、服务手段多样化。面对不同门户的不同检索方式和检索技巧,学科用户“读”得手足失措,提出了强烈的“写”意愿,希望参与学科领域资源建设,在学科信息门发表自己的观点。基于图书馆2.0的再建设,有助于学科门户改进服务手段和提升服务质量,势在必行。

4.1 学科门户服务特点的转变

图书馆2.0并非单纯的技术解决方案,代表着实践网络社会化、个性化的理想,实现了由单向传递向双向交互传递的演变,更有利于用户集体智慧的体现。相对于传统学科信息门户,新服务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服务主导者多元化。传统学科信息门户的信息资源传播是以权威用户为主导的,学科专家们以信息资源的拥有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身份与用户进行交流。图书馆2.0环境下,信息资源交流的途径多样化,用户作为资源的接受和建设者,自主在门户中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观点,实现资源的交互共享。

二是服务渠道多样化。传统学科信息门户的信息服务渠道相对单一,普通用户只“读”不可“写”。图书馆2.0环境下,借助Web2.0技术手段,用户参与到门户建设中,实现了信息服务渠道的多样化,在促进了显性知识共享和隐形知识挖掘的同时,保障了知识领域中信息资源的应用和传播。

三是服务反馈机制灵活化。学术观点的最终形成,往往是众多学者和用户集体智慧的聚合。而传统门户是单向服务模式,强调信息获取,忽视了用户的反馈信息。基于图书馆2.0,用户实时进行交互,拥有对资源标引、描述、推荐、评价的权限,不仅是资源的接受者和建设者,更是资源利用的最佳反馈者。

4.2 图书馆2.0典型技术在学科门户中的应用

图书馆2.0环境下,学科信息门户将由传统的半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依托于相关技术支撑,人性化、交互化、智能化等理念得以体现〔5〕。

4.2.1 基于博客的个人知识创建和管理机制

首先,博客是信息交流平台。供用户发布关于学科领域的最新资讯、提供专题信息服务,鼓励更多用户参与;用户之间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工具讨论问题,通过留言实现资源的交互共享。

其次,博客是科研日志平台。供用户存放科研日志,为研究范畴相似的用户提供参考,提升其对知识的感悟;允许其他用户就此发表评论,使研究成果得到充分的共享交流。

再次,博客是信息资源积累平台。供用户存放经过搜索、积累及收藏的信息资源,供其他用户及时了解最新科研动态,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群体的参与程度和参与热情。

学科信息门户运用博客,改变了传统信息提供模式,使用户及时了解到各方面的最新信息,国家图书馆主页上的“国家图书馆博客”,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图书馆近年来形成的会议博客惯例,都对图书馆界有很大的示范作用;用户通过博客,可以及时发表看法和评论,实时参与用户群体的交流,目前有很多图书馆员开了博客,仅新浪“图林博客圈”就有500 多名成员〔6〕。

4.2.2 基于维基的资源优化和知识协作共享平台

作为资源优化和知识协作共享平台,维基开放且简单易用,通过在学科信息门户中的应用,较好地综合了用户群体的智慧,在促进现有资源利用的同时,实现了用户间的知识共享和创新,主要表现为:

一是提供了个人知识积累平台。用户可将科研过程中发现和收集的信息资源以符合维基的方式进行组织和存放,并可供他人进行修改和完善,以形成有关概念和知识主题的具有知识层级的知识库。

二是支持同行评议。用户登陆维基系统,可以阅读及修改其他用户发表的文章或阐述的学术观点,修改记录会相应予以标记区分,从而有利于非科学性观点得到及时、有效的修订,促进学科领域知识创新和新学科体系的形成。

三是实现了信息资源的交互共享。维基提供了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分工协作的良好环境,项目组负责人可实时查看各成员完成相应任务的工作进度,并进行校对和修改,实现对信息资源的交互共享。

4.2.3 利用RSS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

目前,传统学科门户的简单信息浏览和检索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要真正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信息资源使用效率,就必须基于不同用户的兴趣,有针对性地提供信息资源。通过RSS,为学科信息门户实现了个性化推送和定制服务。注册用户在门户中借助RSS阅读器阅览最新的学术信息资源,根据需求保存定义信息,系统会根据定义条件定期搜索资源,并通过RSS推送给用户,以利于用户及时了解本学科或感兴趣的信息资源,从而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

4.3 图书馆2.0与其它关键技术的集成

基于图书馆2.0在技术上的支持,用户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通过网络将专业信息资源提交给学科信息门户,供用户群体进行交流,进而产生许多新的观点和看法,使信息资源的内容得到更新,从而实现对资源的交互共享。学科门户提供信息服务离不开多种技术的支持,通过图书馆2.0与其它关键技术的集成,能为多种服务系统的信息共享和相互协作,以及多类资源的有机结合和无缝链接提供有力保障。这些关键技术通常包括:

一是构件技术。应用构件技术开发应用系统,将系统各部分设计成独立的、可重用的模块,便于系统的修改、功能增强和扩充,缩短开发周期、提高软件质量。如:Ajax、浏览器插件、开源软件等。

二是跨库检索技术。跨库检索技术实现了在统一检索平台对多个分布式异构数据源的检索。系统将用户的检索要求进行转换,提供给各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对检索结果按照检索平台的要求进行转换,最终将结果呈现给用户。其宗旨和目标是一次认证、一次检索得到全部结果,省去重复登录、重复检索、重复筛选结果的繁琐,为用户节省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检索效率〔7〕。

三是智能代理技术。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成果,可以在用户没有明确具体要求的情况下,根据提供的需求判断其意图,主动代替用户完成工作。智能代理技术是实现学科信息门户智能化、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有效保证。

图书馆2.0和这些技术都具有分布式架构、平台独立、可共享和重用、技术门槛较低等特点,可方便地建立与用户的交互,为构建和优化集成信息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如:博客和IM提供了与读者交互和通信的手段;维基和Tag可聚合集体智慧,建立信息共享的平台;RSS可实现信息资源的聚合和推送等;浏览器插件扩展了浏览器的功能;Ajax采用异步通讯模式优化用户体验;开源软件则提供了开放代码和开放内容,对资源融合和服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8〕。

4.4 再建设后的信息服务

4.4.1 个性化信息定制

个性化定制服务是通过信息分类定制服务系统,供用户根据目的和需求,自己设定信息的资源类型、表现形式和系统的服务功能等,通常有两种模式:

一是个人定制服务模式。其实质是用户按照自己的目的和信息需求,自行设定信息的来源方式、表现形式,并从门户所提供的服务中选取特定的系统服务。

二是系统预测服务模式。其实质是通过系统对用户提交的信息和系统记录的用户偏好和访问习惯等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自动搜索并组合出对用户有用的最新资料,并发送给用户。

4.4.2 个性化信息推送

推送技术是一种信息发布技术,它提出了一种新的服务模型,在这种模型下的服务具有主动性。学科门户按照一定的技术标准或协议,从网上的信息源或信息制作商获取信息,通过固定的频道直接把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传送给用户。

常见的推送技术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一是频道式推送技术,即将某些网页定义为浏览器中的频道,用户可以像选择电视频道那样去收看感兴趣的、通过网络播送的信息;二是邮件式推送,即通过一个基于Web的电子邮件发送系统,以电子邮件方式主动将有关信息发布到列表中的用户。

推送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减少了用户上网搜索的工作量,将个性化的信息直接送给用户,提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目前利用RSS是学科门户实现信息推送的主要方式,它主要用于信息资源内容的聚合、订阅、共享、发布、推送等。

4.4.3 个性化参考咨询

个性化参考咨询服务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及通讯技术,在充分采集、分析用户信息需求及使用特征的基础上,为其提供有价值、实效性、针对性强的服务。主要包括利用网上信息咨询台为用户提供实时在线的数据、知识导航、学科导航、定题跟踪、专题论坛等。从而突破了传统参考咨询服务的时空限制,提供给用户一个更为灵活的信息服务和信息获取方式。例如:利用维基建立参考咨询知识库作为信息导航工具;利用博客建立重点学科信息库等等。

4.4.4 个性化信息智能代理

智能代理技术主要是指具有智能性,支持高级、复杂的自动处理的代理软件技术。它能够按照设计者的指示,独立地搜集信息,并在此过程中自我学习,具有自主性、目标驱动性、连续性、能动性等特点;它可以在较高程度上去分辨、识别、理解预期用户的需求及其特征;它还具有推理能力,能根据检索结果调整检索策略,提高检索效率,特别适合个性化的用户信息定制服务。在没有明确具体要求的情况下,智能代理技术可根据需要,代替用户进行信息资源的查询、筛选及管理,并能推测用户的意图,自主制定、调整和执行工作计划。

4.4.5 我的图书馆

所谓我的图书馆,是以用户为核心、以个性化选择为界面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搜集方式及信息服务。也就是说,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通过Web页面以个人的形式,收集和整理个人所关注领域的数字资源相关链接,并提供最新信息,从而为用户建立一个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库,提供一个集标签功能、分类定制服务、信息推送服务、学科导航服务和智能代理服务于一体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目前国内许多图书馆都相继推出“我的图书馆”服务,并在基于这种服务理念的基础上拓展相关图书馆2.0信息服务。

5 未来展望

目前,图书馆2.0技术与学科信息门户的结合主要有两种方式,即采用链接方式或借助Web2.0技术的部分模块为用户提供资源。尽管新服务模式的功能充分体现了个性化、交互性的服务理念,但许多相关技术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基于图书馆2.0的学科信息门户的环境与功能都有待完善,服务的高度集成化与知识化是其发展的趋势。

在集成服务方面。尽管图书馆2.0带来了诸多便利,但由于各种图书馆2.0服务之间的关联性不大,“信息孤岛”仍然存在。为此,用户往往不得不通过多种途径才能获得所需信息,费时费力。为提高效率,新服务模式通过采用信息技术与应用软件,将各种信息服务模块加以集成,使之更充分地发挥各自的长处,实现门户信息资源在同一界面中的无缝存取。如:将博客和维基结合,通过界定用户级别,高级别用户具有编辑发布及修改他人发布信息的权限,而低级别用户则只能阅读信息和发表评论。这种新型信息发布和交流服务模式比博客更强调参与性,比维基更具严谨性,更适合应用于学科信息门户中。

在知识服务方面。知识服务是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9〕。基于图书馆2.0学科信息门户的知识服务是为适应用户多变的需求,借助图书馆2.0的理念和技术手段,对门户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处理,揭示有价值的知识单元,并进行采集、组织、编目和维护,从而使显性知识被更大范围地应用、传播和共享。在这个过程中,众多的隐性知识不断显性化,知识的创新得以实现。

1.Perceptions of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2005):Conclusion by OCLC.http://www.oclc.org/reports/2005perceptions.htm

2.张林龙.国内图书馆2.0研究综述.图书馆杂志,2010(5):24-28,32

3,8.焦玉英等,图书馆2.0环境下信息集成服务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5):56-60

4.魏群义等.图书馆2.0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图书与情报,2009(4):16 -21,46

5.袁源,Web2.0环境下学科信息门户服务模式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王波.图书馆2.0之我见.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5):1-6,71

7.夏明春等.我国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的现状调查与建议.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1):39-44

9.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32-37

猜你喜欢
门户检索个性化
关隘:要道门户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基于内外网门户系统的研究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中小型高校图书馆门户的设计与实现——以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门户为例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