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福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人民医院,广西博白537600)
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秋季腹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人数多,引起脱水、呕吐、发热、电解质紊乱等,甚至引起休克,迄今尚无特效治疗。现选2009年10月~2010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64例秋季腹泻病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山莨菪碱疗效。33例采用山莨菪碱治疗,31例采用维生素B1治疗。
①年龄6~30个月;②病程3d内,每天大便次数4次以上,为水样或蛋花汤样,无黏液脓血;③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④就诊前未用过微生物制剂;⑤能口服药物;⑥无其他严重疾病。治疗组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轻度脱水5例,中度脱水25例,重度脱水3例,发热12例,呕吐9例,电解质紊乱15例;对照组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轻度脱水6例,中度脱水22例,重度脱水3例,发热13例,呕吐10例,电解质紊乱12例。
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口服山莨菪碱0.2~0.3mg/(kg·次),2~3次/d,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5~10mg/次,3次/d。此外,两组均给予静脉补液或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并指导饮食治疗。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次数恢复到发病前的正常次数,大便性状正常;改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每天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以下或比以前减少,大便性状比以前改善;持续:临床症状几乎无改变,大便次数及性状同前;恶化:临床症状加重,大便次数比以前增加,大便仍然呈稀水或带血丝。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治疗6d后,治疗组治愈18例(54.5%),改善12例(36.4%),持续3例(9.1%),恶化0例,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治愈14例(45.2%),改善11例(35.5%),持续6例(19.3%),恶化0例,总有效率80.6%。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和80.6%,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有一过性面部潮红2例,无需处理,自行消失;对照组无不良反应。
轮状病毒是引起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病毒入侵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坏死。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裸露病变。小肠黏膜回吸收水,电解质功能下降,肠液在肠腔内积聚引起腹泻,常伴发热、呕吐、肠痉挛、患儿哭闹等[1]。山莨菪碱为M胆碱能受体阻断药,能对抗外周胆碱能作用,抑制肠道痉挛,起到解痉止痛作用,减少大便次数,解除患儿哭闹。另外,山莨菪碱能解除血管痉挛,尤其是微细血管,改善微循环[2],有利于肠道组织上皮细胞的修复,促进小肠黏膜回吸收水,电解质功能恢复。从本组资料看,山莨菪碱能缩短秋季腹泻的病程,明显改善腹痛哭闹及呕吐情况。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94-296.
[2]吴钰.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