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是怎样造就的

2011-08-15 00:43:22□陈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5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工作者队伍

□陈 强

(南阳晚报,河南 南阳 473014)

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是怎样造就的

□陈 强

(南阳晚报,河南 南阳 473014)

新闻工作者是社会和时代的先行者,肩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神圣职责。新闻工作者要想履行好自己的使命,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就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锻炼,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一、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新中国建立以来,新闻传播媒体不断发展、健全,新闻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应当说,我们的新闻队伍是一支很好的队伍,是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队伍,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新闻队伍建设,特别是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方面,还存在不少不尽如人意之处,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理论根底薄弱。近年来,新闻队伍自身更新的步伐很快,大批年轻同志耕耘在新闻园地,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富于开拓创新精神,给新闻队伍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年轻同志没有接受系统、深入新闻理论学习,理论根底不深,在对千变万化的事物作出反应时,容易出偏差。

爱岗敬业精神不足。部分新闻单位缺乏科学的考核体系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依然存在,造成政治上不学习、不思进取,业务上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人不少,甚至有少数人热衷于在社会上拉关系、走门路,或为了揩点儿油水,或忙于办私事,不把本职工作放在心上,只把“记者”、“编辑”当成金字招牌,作为自己捞好处的工具。

工作不深入。新闻的“富矿”在基层,新闻工作者必须沉下去,腿勤,嘴勤,脑勤,手勤,只有这样,才能抓到“活鱼”。遗憾的是,真正能够沉下去的记者不多,反而是泡会议的多,跑上层的多。作风飘浮,不深入基层,造成稿件差错频出,假新闻屡有发生。

职业道德滑坡,不正之风滋长。新闻工作者和教师一样,被誉为“人民灵魂的工程师”。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记者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职业道德削弱,有些地方“有偿新闻”泛滥就是例证。这种“一切向钱看”的倾向,严重地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

二、加强新闻队伍职业建设的重要途径

强化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一名新闻工作者要想站在时代的高峰,正确反映色彩纷呈的大千世界,就必须有扎实的理论根底。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是马列主义新闻学的精髓。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集中体现在党性原则。学习和掌握党的基本理论,遵循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做好新时期新闻工作的最根本保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论基础,只有学好和掌握党的基本理论,才能自觉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强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因为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主心骨”。要注重掌握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注重掌握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善于运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新闻实践。

强化中心意识,树立全局观念。所谓“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局”就是党的总方针、总路线、总政策,就是国家的总形势、总任务、总目标,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要使自己的工作有益于党的事业,有益于国家的进步,有益于人民的幸福,就必须强化中心意识,树立全局观念,使自己的宣传工作能够围绕中心,服务全局。

在围绕中心方面,新闻报道要紧紧围绕当前国家经济生活中最突出的大事,以此为主题,正确定位,同时,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进行正确引导,这样,就有助于全社会形成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的合力。

再说服务全局,记者要有全局观念,才能自觉地为自己的作品正确定向。必须把握新闻宣传的度,写什么,不写什么,应有标尺。要坚持弘扬主旋律,要帮忙,不能添乱。如对改革过程中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过分渲染;对一些热点问题,不能“炒”,不能激化矛盾。新闻舆论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氛围,符合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记者、编辑是什么样的人?刘少奇同志所作出的“定位”极为明确:是调查研究的专业人员。他还进一步指出:“报纸上的一切文章,都应该是调查研究的成果。”由此可见,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学会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就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火热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这是新闻写作的本源。老一辈优秀新闻工作者是我们最好的楷模,如《谁是最可爱的人》、《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著名的优秀新闻报道,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都是长期深入到群众当中,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才可亲、可信、永远具有感召力。

爱岗敬业,锤炼艰苦奋斗的作风。新闻业有一句行语叫“跑新闻”,道出了新闻记者的工作特点。新闻是靠勤奋奔波采访得来的,不是闭门造车想出来的。新闻工作者必须爱岗敬业,必须养成艰苦奋斗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立于时代潮头,写出人民喜爱的好报道。

著名军事记者阎吾在半个世纪的记者生涯中,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三个“之最”:参加战斗最多,采写的战地新闻最多,在第一线组织战役性报道最多。他在数十次战役、战斗中冲锋陷阵,屡历艰险,采写了大量歌颂英雄、鼓舞人民、揭露敌人的新闻名篇。由此,我们得到重要启示:当记者就意味着艰苦奋斗,选定记者岗位,决不仅仅是找到了一个职业,而是选定了为之献身的事业。

锤炼新闻工作者艰苦奋斗作风的最好途径是深入一线、深入基层。近年来,《南阳晚报》在这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开辟了“记者在你身边”、“走近发明人”等专栏,选派20多名记者深入各行各业,到最艰苦的地方体验生活,了解情况,写出了数十篇来自一线的好稿件,如《一人说唱团》、《大山深处水文人》、《贩菜亲历记》等,深得读者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不怕吃苦,不怕困难,不仅是新闻工作者的工作作风,也是其从业的一项基本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塑造清正廉洁的形象。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和《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要联系实际,制订具体落实措施,令行禁止,奖优罚劣,不断完善约束机制。注意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积极创造条件,鼓励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了解国情,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努力克服不正之风。引导大家想精品、议精品、写精品,争当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人,形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氛围,从根本上提高记者、编辑抵御有偿新闻不正之风侵蚀的能力。

三、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须常抓不懈

当前,我党正在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各项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大量的新情况有待研究,大量的新问题有待解决,大量的新困难有待克服。社会发展和进步,必然对新闻舆论提出更高的要求。新闻工作要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峰,用最好的作品去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必须不断地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地提高队伍素质。

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包括新闻工作者理论政策水平的提高,而且包括纪律、法制意识的增强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还包括爱岗敬业、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优良作风的锤炼。记者、编辑高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回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闻队伍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用心,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在打好思想政治和业务根底上,老老实实地下一番真功夫、苦功夫。除了在新闻实践中锻炼、提高之外,还要有切实的计划和措施,要针对不同情况组织专门训练。

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认真贯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贯彻中央关于新闻工作的各项方针,我们新闻工作者才能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工作者队伍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黄河之声(2021年2期)2021-03-29 01:20:20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人民调解(2019年1期)2019-03-15 09:27:44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8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18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