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音乐听力之谜

2011-08-15 00:49王东梅
中学语文 2011年26期
关键词:普罗音调音乐家

王东梅

音乐家特别崇拜赋有绝对音乐听力的人。据统计,赋有绝对音乐听力的人仅有0.01%。所谓“赋有绝对音乐”,是指他们能辨别出单个的“悬挂在空中的”音符,而不需要将它与任何其他音符相比较。

美国心理学家们进行了一项有趣的试验,向受试者耳机发送一定音调的声音,在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放有一个音频发生器,可以在耳机中声音结束时转动调节器,使发生器再现这个音调。在收听1000H2频率时,大多数受试者能将发生器调在985-1015H2范围,其中有一个受试者在第一次试验中就调在1000.5H2上,而在第二次试验中正好调在1000H2上。过了一年之后,又请她重新将发生器调定在上次听过的音调上,结果她毫不犹豫地将发生器调定在1000H2上。

在洛杉矶工作的精神病学专家罗伯特·普罗菲塔也具有绝对音乐听力。这是他6岁在音乐学校学习时发现的。原来,他在听完有6个音调的和音后,能区分出每一个音调,这是极罕见的。大多数具有绝对音乐听力的人能区分带有3个音调的和音,极少的人能区分有4个音调的和音。普罗菲塔开始时当一名爵士乐手,后来从医学院毕业。他对绝对音乐听力现象产生了浓厚兴趣,很快他就查明,有一些家庭成员中不少人都具有这种天赋。普罗菲塔由此得出结论,这一能力会按照遗传学规律遗传。

普罗菲塔根据所有研究结果推断出,绝对音乐听力是由一个显性基因遗传的。尽管它是显性的,但有限,即不是每一个具有该基因的人都会表现出来。

在向长期从事儿童音乐教学的有经验教师调查之后,普罗菲塔得出的结论是,每1500人中有一人具有绝对音乐听力基因。

普罗菲塔还利用另一个试验研究了音乐记忆力,这是具有绝对音乐听力的人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先给受试者演奏一段乐曲,寂静1分钟后演奏另一段乐曲,然后又寂静3分钟再演奏第三段乐曲。受试者需要确定第三段乐曲是否与第一段或第二段乐曲相同。此后测试更为复杂:包括6个部分越来越复杂的达700个音符的音乐测试。在这一试验中,音乐听力较差的人作出正确回答的音符不到100个,而具有较好听力的人可达到175-375个。具有绝对音乐听力的人可达到595个,而其中个别人甚至达到最高的700个音符。

普罗菲塔试验的第三部分是旋律记忆测试。具有绝对音乐听力的人记得特别快,受试者听完一次乐器演奏的旋律之后,就能正确无误地再现。这一天赋在幼小年龄时就会显露出来:在被调查者中发现一个3岁的小女孩,她只需听一遍用钢琴弹奏的曲子,她就能演奏它。据说,莫扎特也有这种天赋,但不知道他是否也具有绝对音乐听力。

测定是否具有绝对音乐听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前苏联少儿卫生科研所心理学副博士索洛维耶夫认为,至今还没有一个对测量绝对音乐听力完全客观的标准。绝对音乐听力可能是不完整的,它不是对一切音调,而只是对选定的一些音调来说的。音乐听力发达程度亦因人而异,有的人能完全正确无误地辨别钢琴所有88个音调,而有的人却只能凭猜测来辨别一点差异(回答正确率只有10-20%)。试验时,应力求避免受试者熟悉的、可作为标准的声音。因为每个音乐家都具有与已知声音进行比较来辨别音调高低的能力,这是一种相对音乐听力。提琴手通常牢记不忘的是“6”,而钢琴家牢记的却是高音阶的“1”。

研究人员还测试了受试者其他一些遗传特征。如果发现其中哪些特征总是存在于具有绝对音乐听力的人身上,则这将有助于查明绝对音乐听力基因在某个染色体上的确定位置。

如果绝对音乐听力基因存在的话,则它在体内起什么作用?它是如何保证能够识别单独的音调?科学家们推测,该基因影响大脑的发育,在大脑中形成神经联系。看来,具有这一天赋的人大脑皮质中,或者皮质和皮质下整合中枢(分析声音的地方)之间的某些神经通路与普通人不相同。

英国一组遗传学家和心理学家正在从事与普罗菲塔的研究完全相反的问题:所谓“唱歌爱走调”(缺乏辨音力)的双旋律现象。1987年他们研制出测试双旋律的方法,该方法能查明这种缺陷,测定其严重程度并研究其遗传特性。测试思想既简单又巧妙。在人所共知的儿歌旋律中,将更高或更低的近10个音调不准的音符引入旋律中,请受试者演奏这些走调的儿歌,并提问旋律中是否有走调的音符。试验从英国广播公司的114名音乐家和音乐研究者即明显具有良好听力的人先开始。结果,这些人中没有能指出1处音调不准的有14人,没有能指出2处音调不准的有2人,没有能指出3处音调不准的无1人。然后又在没有音乐特长的600人中进行试验,结果发现双旋律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缺陷:4.2%的英国市民缺乏音乐听力(男子占3.6%,女子占4.5%)。研究缺乏音乐听力者的家庭时,科学家们指出,双旋律现象会从这一代遗传给下一代,并且最可能的是,有一个显性基因在这些人身上起作用。

音乐家善于辨别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否意味着绝对音乐听力与训练有关呢?能不能训练成绝对音乐听力呢?研究人员做了一些实验,发现一组音乐爱好者在长期训练之后,在测试中正确回答几乎达到80%。但是中断训练两年后又下降了,只有20%。在所有这类试验中,普通人从来没有能够达到100%正确辨别声音的水平,而这水平在赋有绝对音乐听力的人中间却经常能见到。事实说明,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人的绝对音乐听力,小孩的绝对音乐听力特征出现得越早,他在训练中取得的成绩就越大。

在音乐听力中的众多心理学问题中,最“实际”的问题依然是音乐家是否需要绝对音乐听力?现已查明,在不同时期的杰出音乐家中间,80%以上赋有绝对音乐听力,但是像著名作曲家舒曼、柴可夫斯基和瓦格纳等,并不具有绝对音乐听力。

绝对音乐听力天赋本身及其遗传特性至今依然是个谜。

猜你喜欢
普罗音调音乐家
从默默无闻到遐迩闻名的音乐家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奇怪的纸盒子
国产碘克沙醇和碘普罗胺致肾功能不全患者产生肾毒性的比较
姚铜(音乐家)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你可以相信电话那头的人吗?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观察
乐器的音调是如何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