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运用模式

2011-08-15 00:51:36范永丽刘瑞军
中小学电教 2011年9期
关键词:课件教学方式信息技术

☆范永丽 刘瑞军

(1.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山西太原 030012;2.太原成成中学,山西太原 030002)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新课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全国各地正在围绕新课程的精神根据自身实际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同时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也在扎实推进,各学校软硬件环境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许多学校,以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和因特网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正搭建起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平台。下面,笔者结合中西部地区当前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几种应用模式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产生的影响归纳分析如下。

一、班班通教学应用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包括投影机、幕布、实物展台、多媒体计算机、音箱、中控等设备,是目前大多数中小学多媒体教室的标准配置,主要设备连接成图像和音频两个系统,计算机图像和文字直接输入到投影机,通过大屏幕显示出来,实物展台信号通过控制面板切换得以输出到屏幕,音频信号通过功放音箱输出。在这种课堂上,教师教学的内容及教学思路主要以提前做好的课件得以呈现,教师教学方式主要是围绕课件进行讲授,同时穿插必要的板书,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边听教师讲边看屏幕演示,师生互动的方式依旧是传统的问答式沟通与交流。基于这种模式的课堂能突破宏观微观的限制,生动形象地再现客观事实和感性材料,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记忆力和理解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故一时为师生所欢迎。但这种运用本质上还是一种传递——接受型闭合型教学系统,媒体设备主要由教师使用,主要起演示教学内容的作用,虽然有时也可以用来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仍然是课堂的控制者,学生仍然被动地接受信息,如果使用不当,很可能造成“人灌”变“电灌”的现象。甚至是“人灌”加“电灌”,同时教师为了切换幻灯片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返回计算机旁单击鼠标,动态修改和注解课件存在困难,而且事先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制作课件准备演示资料,客观上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二、白加黑教学运用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在上述投影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白板,取代了原先的幕布,保留了原先黑板的一部分,这种模式和投影机模式相比最大的好处是增加了师机互动,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前操作课件并对课件作出动态的注解,并且充分运用注解、放大镜、聚光灯、屏幕录制、图形的插入旋转移动、页面回放等功能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同时电子白板一般都配套相应的资源,这种运用模式与班班通模式相比,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只是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做了一些修改和完善,更有利于方便教师的讲授与批注,与新课改的目标还有相当距离。

三、网络机房教学运用模式

这种模式的教室由一定规模的学生机(一般是每生一台)和一台教师机通过交换机等设备组成一个小型局域网,一些学校也配备幕布、音箱、展台等设备。这种模式一般运用于各校的信息技术课堂,同时配备机房控制软件,在这种模式下,课堂教学内容主要以课件、学件、电子教材(比如山西省英语网络实验教材)、专题网站等方式呈现,教师的教学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主要用来明确任务、下发资源、简明性讲解,然后随堂个别性辅导,教学方式主要是任务驱动,教师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学生在时间上占有主导地位,学件、专题网站、电子教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一般包括目标呈现、分层设计、任务驱动、作业评价等功能,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生机互动,围绕自主学习平台进行自主自助学习,师生的互动方式可以是传统的问答型,也可通过机房控制软件所提供的屏幕广播、远程控制、电子举手、文字和语音个别交流等方式互动,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契合了新课改的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这种学习模式对软件要求较高,开发思想要体现新课程理念,比如:对于机房控制软件不仅要具有屏幕广播、监看控制等为教师服务的功能,而且要完善分组教学、因材施教、生生互动、随堂测评、统计分析等适合学生自主自助学习的功能。当前学件、专题网站、电子教材等自主学习软件普遍存在数量少、功能简单、针对性差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种模式的运用效果。

四、远程同步教学运用模式

这种模式下,教师一般在配备电子白板、摄像机、话筒、音箱、多媒体计算机、短焦距投影等设备的教室中教学,远端的学生在配备同样设备的教室中聆听教师讲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基本延续班班通的模式,教师和学生在空间上是分离的,但在时间上却是一致的,教师讲的同时学生在听,并且可以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进行一些简单的互动。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较低,课堂氛围较好,而且在服务教学的同时还可以方便异地学校同步教研,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为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一种途径;缺点是缺乏实质性互动,由于课堂授课时间有限,一个教师同时面对众多学生,绝大多数学生是无法与教师互动的,总体交互水平较低。此外,这种教学模式对网络有较高要求,音视频都通过网络同步传播和交互,一般是专网专用(比如教育城域网),如果是多对联盟校同时进行校际互动,网络的传输压力较大,对授课效果可能产生较大影响。

五、远程异步教学运用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教师和学生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分离的,教师提前将教学的内容上传到网上,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习。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通过BBS、电子邮件或者软件自带的交互系统询问教师,教师通过同样的方式进行解答,学习完毕后,通过平台自带的评价系统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的成绩获得相应成绩或等级。在这种模式下教学内容主要以电子教材、教学视频、专题网站、学科资源等方式得以体现,教师的教学可以采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资料学习法为主,师生互动主要通过网上BBS、电子邮件、QQ或平台自带的软件来实现。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教学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全天24小时都可进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时间和进度;缺点是缺乏同步交互,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较高。这种教学模式要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有一套能充分体现学习者特点,能够适合网上信息表达与传输的图文声影并茂的优秀电子教材;同时要为学生提供与该课程紧密配合的信息资料;此外,还要建立一个专门负责解答学生疑难问题并能对学生作出形成性评价的应答与评测反馈系统。比如:高中开设的选修课教学系统,教师提前将教学资料和讲授视频上传到网上,学生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网上学习,当遇到问题时可网上咨询教师,学习完毕后进行学科检测,测评可大致分为客观题测评和主观题测评,客观题测评建立题库,即时生成个性试卷,自动评测给出分数;主观题可充分利用学员优势,抽取部分优秀学员担任副指导员,承担评价主观题之责,教师制定评价标准并随机抽查,根据完成任务情况给予额外学分或奖励(或者取消副指导员权限)。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邓小平就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时代,信息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突出代表,正在推动社会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相信它也必将促进教育事业巨大进步。当然无可否认由于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硬件环境还未完全形成,许多学校设备老化,城乡差距较大、管理人员数量、质量、待遇得不到保障、软件功能不全,未能充分体现课改思想,学校师生信息化素养还需大幅度提升等。好在党和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规划》从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构建国家管理信息系统都做了明确的部署。我们坚信,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稳步推进,信息技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必将起到重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进而转化为教育生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3]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4]广东汕头中学.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5]阎风.让新课程教学改革分享现代远程教育的美丽.基础教育课程.

[6]陈勇,李莉,谢利民.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7]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http://www.jledu.com.cn/dnxijc/%D1%A7%CF%B0/zhangshuwei/%B5%DA%CB%C4%C6%AA/%B5%DA%CB%C4%B1%E0.doc

猜你喜欢
课件教学方式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5:14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16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42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