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玉洪
(1.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福建 莆田 351254;2.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莆田 351254)
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知识构建、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与计算机的发展以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无法适应社会各行业对专业化、多方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符合探究教学模式。它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强调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多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分析、讨论,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完成任务实现意义建构。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要求,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适合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整个课堂教学以任务为主线,以完成任务为标志,师生围绕任务互动。因此,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任务设计非常关键,任务设计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教师要在总体教学目标基础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个学习模块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设计任务时,认知目标可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操作目标可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要避免学习目标片面化的倾向,将任务仅仅作为纯技能训练,忽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完成任务以后,为了检验和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应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否能够真正地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对新的知识技能深刻理解熟练应用为标准。评价能让学生发现学习过程的问题和不足,取长补短,还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
任务应来源于实际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熟悉的,贴近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经验,而不是凭空捏造的。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更好地改造和拓展学生的已有经验。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可以是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来教学(如:网页制作课程教学中,在创建个人网页时利用学生以前学习过Office、Flash、PhotoShop等课程的经验);也可以是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例(如:利用网页的编辑发展功能来对学习的校园或生活的城市进行宣传展示)。所谓来自实际的任务,其核心目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烘托课程主题,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贴近方式。切不可片面理解任务来自实际的含义,选取来自实际,但远离学生生活经验的实例,使学生在学习和完成该任务的过程中,要补充大量的基础知识,导致课程主题被冲淡,学生不知所云。
自主学习是以学习为中心,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独立完成任务。它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利用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得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生可以采取这种学习方式完成比较简单的任务。协作学习是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成深化对主体的意义建构。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在计算机教学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设计任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含量、前后联系、学生接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一般说来,封闭型任务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应恰当安排重点、难点,过多的重点、难点会增加学习难度,打消学习积极性,应采用个别化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开放型任务由多个学生共同协作完成,学生在互相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计算机学科发展迅速,单靠老师的课堂知识远远不够,应让学生自己搜索资料,判断信息的价值,教学设计上注意以教法促学法,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设计的任务,不仅要包含基本的任务,还要包含任务的引申,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式学习和小组协作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同时还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掌握水平的发展和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兴趣、智力水平、内在潜力等一些软指标来区分学生层次,任务的难度设计为阶梯度等级。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能力。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理解为是对学生技术的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课程,它既含有丰富的科学性,又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知识,在教学目标上则体现为丰富的情感目标。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使教学环境情境化、问题化,教学过程则要求既源于具体情境而又能超越具体情境,达到融知识、技能、情感于一体的至高境界。有价值的任务驱动的设计除了能使学生达成一定的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以外,还需要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感、行为习惯乃至人格塑造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均产生积极影响。
计算机专业课程集知识性、操作性、实用性为一体,具有发展速度快、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等特点。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考虑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毕业之后能较快地适应工作需要,成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要求,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钟柏昌.任务驱动教学的反思与重塑[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4).
[2]钟永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初探[J].科技资讯,2008,(11).
[3]谷保丰.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