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索——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

2011-08-15 00:49林天宝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学年外教日语

林天宝

(黎明职业大学,福建 泉州 362000)

一、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教学现状

应市场需求,全国很多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商务日语专业,但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说,目前高职商务日语专业教学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未能突出高职特色。

二、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索

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培养的是掌握专业技能,毕业后能很快上岗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转变教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事实上,在国外,一些学者更早之前就已经意识到听、说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十九世纪德国的Maksimirian.D.Berlitz提出的 Berlitz外语教学法,倡导在外语教学中,通过反复提问和会话,使学习者自然地掌握文法和语言表达方式。该教学法有两大原则:概念、思想和外语言语、声音直接联系;任何时候都只用学习中的外语进行思考和交流。它的四大教学特点是:坚持教学的全程使用单一语言;以学员为中心,互动的学习过程;实践性教学;语法在会话中学习。具体地来说,该教学法要求采用母语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全程使用外语交流,并将重点放在会话课程中,重视听、讲训练。Berlitz指出,运用该教学法,能使学习者在最短的时期内用外语会话。在美国和日本都相继设立了Berlitz语言中心,一百多年来为数千万人提供了外语教学服务,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证实Berlitz外语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

在商务日语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上,我们借鉴了Berlitz外语教学法的教育理念,对整体的课程安排和教学均作了比较大的变革。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将第一学年全部安排为日语基础课,从学生入学开始采用全日本外教教学,创造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第一年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第二、三学年再分模块开设日语口语、听力、泛读等语言提高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商务日语、商务日语听说等专业技能课程以及马列、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程。第二、三学年的课程设置突出高职特色,以“实用、够用”为准绳,大胆砍掉相关性不大的课程,将有限的学时用在刀刃上。教学中注重日语知识与商务知识的融合,日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商务技能的实践训练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其次,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第一学年的日语基础教学我们选用了日本版《大家的日语》作为主教材,配套练习册、学习辅导书等使用。基础课没有对课程再进行详细地分类,即听力、口语、阅读、语法等都在同一门课、同一课堂上讲授,外教的教学从五十音图开始全程使用日语,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语音、听力、口语的训练上,使学生通过不断反复地练习完全熟悉、掌握日语语音和基础表达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开口用日语对话,培养语感,从而自然地掌握和运用日语。在第二、三学年的教学上,由于要安排公共课,专业课的学时较少,因此在各专业课的教学中都强调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即教学内容要根据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有所取舍,要有针对性,同时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性,有效利用课内时间与课外时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新的教学模式的利弊分析

经过几年的尝试,我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下面对此进行分析。

1.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成效

(1)从入学开始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从一入学就接触到日本人,由日本外教为他们授课,置身于“完全”的日语环境中,对所要学习的日语这门语言有了直接的感性认识,很自然地就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创造语言环境,尽量避免母语的学习干扰,从零开始形成更好的日语语音、语调。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学生基本上是“零起点”开始学习日语的,就犹如一张白纸,因此从零开始选择语音语调标准、地道的外教为他们授课,并且在听、说过程中注重纠正不良发音,如此长期训练下来,学生就能够自然掌握地道的日语发音,为接下去的日语学习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于语言学习者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学生一旦发音掌握得不好,在后面的学习中要纠正就十分困难了。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有适当的学习紧迫感。入学开始即由外教授课,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难免会碰到听不懂或不明白的情况,这就迫使他们自觉、主动地通过搜索相关资料、查看辅导书、互相讨论、请教老师等各种方法去把问题弄清楚。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培养他们有问题马上解决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班级能够形成更好的学习风气。

(4)敢于开口说日语,听力与口语能力相对较强。这一点对于外语学习者特别是高职外语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一整个学年大量的听力、口语训练过程中,特别是在从入学开始就“被迫地”、不可避免与外教的接触和交流中,学生不仅培养了较强的听说能力,更重要的是养成了敢于开口的好习惯,这对于他们接下去二、三年级其他课程的学习、日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甚至是就业找工作都大有裨益。同时大部分学生与外教形成了亦师亦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他们还经常一起组织活动,在与外教的交流过程中自然熟悉、掌握相关日本文化和礼仪,培养相应的思维习惯,为今后他们对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实际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基础。

2.新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学生一入学即由外教授课,语言难于沟通,学生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个别学生如果没有跟上进度,较难自己补上,容易丧失自信心。

(2)第一学年的授课主要以听和说的大量练习、模仿为主,学生的语法学习相对比较薄弱,总体语法学习不成体系,这对第二、三学年其他课程的学习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3)第一学年与第二、三学年的课程教学在衔接上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授课内容和教材选择上的冲突或脱节以及教师授课方法上的较大差异等。

四、今后的对策研究

1.从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入学初对于外教授课虽然有些不适应,但因为该阶段主要是五十音图语音、假名的教授,所以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学生的适应能力是相当强的,很快他们就能够逼着自己很好地融入到外教的课堂中去。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动态,对于个别跟不上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2.对于学生语法方面的不足,可以在第二学年开设基础语法课,课时不用多,只要对比较常用的基本语法按语法体系较为系统地过一遍。应该注意高职教育的特色,以“实用、够用”为准,太难、少用的语法应舍弃。这门课也可以开设为选修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自主选择修习。

3.重视三年教学计划的整体性和规划性,整个三年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应有一个完整、详细的计划。包括第一学年与第二、三学年的课程安排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都要在教研组各任课教师(包括外教)充分沟通讨论的基础上按照每门课的课程性质和特色来制定,各门课程是相对独立的,更是紧密关联的,不能分割为零散的个体。同时,各任课教师应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教学,避免随意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应定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协调,才不会出现教学上的一些脱节。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教研室活动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要落到实处。

五、结束语

上述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以听说能力作为突破口,带动其他语言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凸显实用性,是适用于高职教育的。从我们的教学实践及其效果来看,新的教学模式也显示了它的可行性。我们的几届学生在国际日本语能力测试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毕业时二级的通过率达到80%以上,通过一级的人数也在三分之一左右,在同类院校中是比较高的。毕业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当然,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有好的外教资源等作为保障,教师也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在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加以完善。

江虹.日语听力和口语教学初探[J].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8 -50.

猜你喜欢
学年外教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第二届星火学年
外教Lis的诗意生活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日常日语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