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飞
作家华静先生在《写作是一种释放》文末有言:“教学中讲授写作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们发出自己的声音,把他们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写出来,这才是教师教学中最重要的。”(《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10期)笔者读来颇有“若合一契”之感,现将教学中激用趣点的几次“写读”尝试赘述如下,以期得到大家的指正。
曹禺1933年的惊世之作——《雷雨》,是一经典名剧,似乎每一个句子,都能够推敲出微言大义来。为了促使学生完成《雷雨》剧本的阅读任务,我想到了以黑马姿态一夜之间成为上海高考2006年流行词汇的作文考题——“我想握住你的手”。与以往侧重于议论的文题不同,“我想握着住你的手”更适合写成记叙、抒情类的文章,更容易激起心灵与心灵碰撞的火花。抒写过程中,考生完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对象,依据自己思考的深度,通过“握手”这一有着极其丰富内涵的积极性动作,强烈地表达自己的心情、愿望或追求。基于这些思考,在教学安排中,我将经典名剧的阅读任务与经典考题的写作任务做了一次“结合”,以期望学生在写读中说自己想说的话、抒自己想抒的情,进而完成剧本阅读的体悟任务。
有了“结合点”,就比较容易激起学习者尝试的热情。再加之结合板块本身的“经典”意义,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写读作业,而且质量相当的不错。请看节录自作业的一些碎句短章,也许最能说明本次趣点激用的意义。
——侍萍,我不敢说是那么多挫折造就了你,但的确是那些不堪忍受的逆境让我看见了你的光辉。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一切,都可以成为理由。——周朴园,残忍与自私的你,孤寂与缺乏安全感的你,在我的心中刻下深深烙印。你刹那间的真情流露也让我有刹那的感动。很想握住你的手,感受你手心的温暖与冰凉;感受你性情的残忍与自私;感受你心底的孤寂与不安;感受你表面上的高高在上与唯我独尊;感受那个真实的你、复杂的你、难懂的你。——四凤,我想握住你的手。在你被无情命运摧残的时候……握住,紧紧地握住,同你一起体会那伤心欲绝的苦楚。——周冲,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对你说:“别再委屈自己,不要再压抑自己了,天使在人间是该藏好翅膀的。为自己的幸福而自私一次,为了自己的追求而与父亲动一次怒吧。”可是,你却坚定地说不,是那样的义无反顾。于是,在雷雨中,一切都像繁花似的锦梦,飘散四方,消失殆尽。——今夜月明,走近你,蘩漪。/轻轻地,我想握住你的手。我牵着你的手,却终又送你回去。你永远不是你自己,你哭过,闹过,挣扎过,反抗过,但别忘了——只是困兽之斗。/今夜月明,我来看你,但黎明初晓,我将离去,留你在这漫无端际的雷雨中挣扎。/我又能做什么呢?除了,轻轻握住你的手,感触你微凉的冰肌玉骨,感觉你药味中的悲苦哀伤,感受你胸腔中的无奈和不平。你终是走上一条不归路,我看你,想你,疼你,怨你,却帮不了你。/你这悲哀的女人,不如归去。
“各位观众晚上好,现在是北京时间七点整,欢迎大家收看晚间新闻,我是播报员徐媛。首先让我们关注一下今天国内重大时事。”乍一听,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五人墓碑记》的教学课堂怎么播起“晚间新闻”了?接着往下“听”,也许您就会明白了。
“今日,江苏省苏州市市政府将颜佩韦、杨念如、马杰、周文元、沈杨五人合葬在同一墓中。这五个人,就是前段时间周顺昌被捕时,激于正义而惨遭毛一鹭迫害的壮士。”
“当日,有关媒体还报道,五个人临刑的时候,呼喊着魏忠贤的名字,谈笑着死去。现在五个人合葬在魏忠贤生祠旧址。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我们连线当地的特约记者,请导播连接一下……”
(镜头切换):
“喂,这里是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栏目,小李,可以和我们讲一下苏州现场的情况吗?”
“大家好,我是特约记者李绛攸,刚才我向当地政府了解了一下情况,我身后的墓,就是五位反抗阉党斗争英雄的合葬墓。这墓位于苏州城外虎丘山前面的山塘河大堤,被称为‘五人之墓’。那次事件之后,崇桢皇帝即位,逮捕魏忠贤。魏忠贤畏罪自杀,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这五位英雄也算可以瞑目了。谢谢主持人,请导播接回演播室。”
“谢谢特约记者李绛攸带来的报道,让我们来关注下一条新闻……”
“听”到这这儿,相信您已经明白活动片段与《五人墓碑记》的文言教学课还是有密切关系的。《五人墓碑记》作为一篇古代散文经典,包含着众多的文言知识点。就其教学而言,我们理应考虑偏知识传授的“言教”,但笔者也不愿忽视偏内容体悟的“文教”,希望实现“言”“文”并举的最佳教学操作。而要实现如此构想,就必须寻求促使阅读的切入点。“记”这一带有“记述性质”的文体和“新闻消息”这一教材板块标题,让我看到了结合促进的闪亮点,也让我确信实现“文”的领悟和“言”的理解互为带动的教学构想是可能的。其实现的关键就是:通过拟写新闻报道稿来促进学生对文言文本的深入阅读。实践中也确能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加大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熟悉程度。
《肖邦故园》是苏教版必修教材中确有阅读难度的一篇译介文章。作者不惜笔墨描写“简朴”“清寒”“简陋”的肖邦故园,旨从故园四季的一草一木中探寻肖邦的音乐,在突出肖邦音乐伟大的同时,暗示肖邦故园孕育了肖邦“热切、激情的爱国主义”音乐风格。因此可以说,读文本就是走近肖邦、聆听“踱步在黑白键上钢琴诗人”内心的最最根本。
有了方向,就有可能预约精彩。笔者教学此课文时,旅游开发的“名人故居游”比较热门,较多的旅游者喜爱选择这一推荐。因此,笔者设计了“文本阅读·导游词拟写·实践模拟”三合一促学方略,希望将文本阅读融入语文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实际操作中,“文本阅读·导游词拟写·实践模拟”方略很好地促使学生完成了课文的阅读任务,而“实践模拟”环节更是使得阅读活动富有特色。教学中,小组经过内部的交流、推选,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班级内部的模拟解说,同学们结合旅游体验归纳出对导游工作的“四方面”基本要求:(1)导游情绪要好,善于交流、互动;(2)导游用词要注意游客身份,通俗易懂,亲切有感染力;(3)解说要注意时机,内容充实、特点鲜明;(4)路线设计合理。这些都是教学前期难以清晰预见的,是后续生成性的精彩结果。
“幼儿电脑笔”的电视广告说:“幼儿教育,兴趣最重要。没有兴趣,将影响宝宝一身。”套用一下,或许可以说:“作文教学,兴趣激发最重要。没有兴趣,将影响作文的写作。”中国传统式本土化的课程教学观,让语文教学走进了书斋题海的困惑,让文字变成了冷淡无趣、呆板的语言符号。我们应对语文课程的教学观重新进行审视,走出所谓的范式、打破所谓的模塑,让语文教育行进在灵动的感受、体验、想象、创造的路径中,挣脱机械的说教、灌输、复制、粘贴的束缚。在学生的学习旅程中,语文课堂理应具有最斑斓的色彩。我们的语文老师,就是要将课堂变成学生涂抹生命色彩的画板,并通过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涂抹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涂抹的方法,让学生创造涂抹的智慧,让语文教学唤回在传统学习文化中悄然隐退的而被现今大力召唤的人文精神,给语文教学觅寻一片本真的绿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