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荣
(1.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9;2.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87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理论研究的领域来看,西方翻译研究史、西方翻译理论和西方翻译培训以及翻译教学的最新成果不断被中国理论研究者引入和介绍,并有鉴别地加以消化和吸收。对中国翻译理论研究产生过深远影响的西方翻译理论家一是奈达,一是韦努蒂。如果把奈达以动态对等为主要特征的翻译理论看作是语言基础的翻译理论研究,兼有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思想,提倡翻译的普遍伦理研究的话,那么韦努蒂的翻译伦理则起源于新直译主义和德国浪漫主义,重视翻译的相对自主性,提倡从求同到存异的差异性伦理。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韦努蒂翻译理论在中国引起的争论和关注很多,突出表现在中国翻译研究的归化与异化之辨。由于韦努蒂翻译理论论述风格晦涩、翻译理论复杂而多元,而且充满悖论,再加上短篇论文写作的篇幅和视角局限,对韦努蒂的研究难免会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因此,对于韦努蒂的翻译理论研究,亟待有一本系统性的理论专著出现。2009年10月,《翻译伦理:韦努蒂翻译思想研究》[1](以下简称《韦努蒂》)一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标志着系统的韦努蒂翻译理论研究诞生了。该书作者张景华为写作本书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2005年,张景华应蒋骁华之请,翻译韦努蒂的英文专著《译者的隐身:翻译史论》[2],前后历经4年,该译著于2009年8月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2005年,张景华又把韦努蒂的翻译思想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得到韦努蒂本人的关注,期间与张景华电子邮件往来200多次,堪称学术史上的佳话。可以说,《韦努蒂》一书的写作前后历时多年的思考。该书作者的充分准备、勤于思考使得该书具有很多创新之处,耐人寻味。
《韦努蒂》一书是一部具有反思精神的力作,论证充分、研究全面。具体而言,该书的创新之处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分期研究可以分层次、多角度地反映研究事物的本质。从理论形态上来看,分期研究一方面可以揭示翻译理论形态发展变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研究对象外部学术研究语境的变化。对于韦努蒂的翻译思想而言,他的专著中频繁涉及英、法、意大利、拉丁文等多种文字,同时涵盖哲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法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知识,写作风格复杂,语言表述晦涩、艰深,理论论证复杂又多变,如果只是单视角研究,很难描述韦努蒂翻译思想的全貌。《韦努蒂》一书的作者将韦努蒂的翻译主张和理论倾向分成两个时期,即激进颠覆期(1986-1998)和反思砥砺期(1998至今)。尽管作者说只是粗略的划分,但这种划分在目前的韦努蒂研究中尚属首创,而且其划分的阶段之精细仍然令读者瞩目(详见该书第一章表1-1:韦努蒂翻译思想的变化)。
笔者认为,该书对韦努蒂翻译思想的划分,反映了韦努蒂翻译思想的渐变过程。正如该书作者指出的那样,韦努蒂的思想从激进走向反思。为突出这一变化,该书作者的分期注重点和面的结合,既有横向的理论主张和论著的比较,也有纵向六个方面的比较:即文化霸权问题、归化与异化问题、作者主体性问题、翻译的意识形态、文本的自主性和后现代思潮之间的关系。作者还进一步总结了韦努蒂翻译思想发生变化的原因。笔者将其总结为:外部学术语境变化的影响、本人学术批评引发的反思以及个体学术定位的变迁。不论从分期的划分还是从原因的分析来看,《韦努蒂》作者对韦努蒂思想的研究学术视野非常开阔,既为当代韦努蒂翻译思想研究提供了论证充分的分时段研究基础,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当前韦努蒂翻译研究的片面性。
《韦努蒂》一书作者在前言中写道:“意大利裔美籍学者劳伦斯·韦努蒂,是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界影响最为广泛、思想最为深邃、著作被引用次数最多,也是最有争议的人物。他的翻译研究不仅为当代西方译论的‘文化转向’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近年来的中国译论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这一阐述奠定了该书作者研究和写作过程中的融合性视域。即该书作者以韦努蒂的差异性伦理为研究重点,融合中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发展状况,拓宽了翻译研究的学科视野,为全球化的翻译研究做出了贡献。时下,很多翻译研究者积极致力于打破国别界限的翻译研究。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最早提出要关注比较文学和翻译研究的关系,但没有提出具体的比较研究体系。中国学者谭载喜等提出比较翻译学的思路,并具体规划了较为完备的比较译学理论体系,郑海凌等也指出可将译介学引入文学翻译研究,并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3]。谢天振[4]在2007年重新审定译介学概念时说:“从比较文学立场出发的翻译研究,也即我们这里所说的译介学研究,其实质是一种文学研究或文化研究”。方汉文[5]也认为:“译介学是比较文学中语言、文字与文学性相结合的部分,重点是从文学性方面来研究语言差异和同一性”。笔者认为,上述研究者尽管研究视角不同,研究方法各异,但其研究趋势是相似的,不论是比较翻译学还是翻译比较学或者是翻译译介学都凸显了翻译研究的融合性发展趋向。具体到每个个案研究来说,研究西方翻译理论,不能不带着中国情结去思考翻译问题。
《韦努蒂》一书作者在该书中就非常关注中西方韦努蒂翻译研究的融合性视域。就研究背景而言,作者既指出中西方研究者研究视角和研究结论上的差异,也指出其共性,特别强调了韦努蒂翻译思想研究对中西方翻译理论建设的特殊意义:克服误读现象,更深入地了解西方翻译理论的动态、困境及未来的趋势,为如何借鉴西方译论发展中国译论提供宝贵的经验和素材。作者在详尽梳理对韦努蒂翻译伦理的中外解读的基础上,用一章的篇幅来写韦努蒂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状况,指出其对中国传统译论之阐发和归化与异化之辩的积极影响,也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此后,根据中西方韦努蒂翻译理论研究的现状和韦努蒂差异性翻译伦理的典型特征,作者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研究视域。作者认为:“翻译伦理从表面上来看只是翻译的规范,但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精神和‘人文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软实力’,这种‘人文力’具有民族性、政治性和时代性[4]。”这一认识不仅对韦努蒂差异性翻译伦理的泛政治化倾向进行了批判,而且对翻译伦理本质属性及其根源做出了深入的分析,也是一个创新点。
《韦努蒂》一书以韦努蒂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借鉴和传播为背景,针对韦努蒂研究批评不足的现状,提出了作者反思性的意见。在该书的写作中,随时可见作者的思辨性思维和问题意识。且不论作者在论述具体个案时所设置之问题的建设性,就框架性的理论问题而言,作者对问题的思考是多角度、多方位的。笔者将作者的问题意识归结为10个方面:研究动机问题;翻译伦理问题;异化翻译问题;翻译经典构建问题;解构主义性质辨析问题;异化与直译问题;忠实与直译问题;差异性的伦理立场问题;翻译主体及主体间性关系的新认识;该书作者与韦努蒂零距离对话探讨的5个方面的问题。
笔者以其中几个主要问题为例,具体解析该书作者的问题意识。首先,以研究动机为例,作者指出韦努蒂翻译研究在西方和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指出目前研究深度不足、术语误用和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尤其强调了我国韦努蒂研究解读有余、批判不足,并在第五章中就这一现象做出了深入的分析。作者认为韦努蒂翻译思想的深邃难懂固然是一个原因,但中国的国情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因素:中国近代以来与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化处境有不少相似处,而中国虽然没有现代派和后现代主义翻译的文化语境,但中国的道德伦理强调“忠实为纲”,与韦努蒂的异化伦理有部分的重叠。笔者认为,该书作者的这一问题意识对我国的韦努蒂研究有很深的启发意义,做到了追本溯源,有理有据。其次,从解构主义性质辨析来看,该书作者从翻译的政治、翻译的确定性、翻译的创造性、翻译的自主性、翻译的差异性等角度出发,指出韦努蒂的翻译思想与解构主义的微妙差异,与2007年作者与蒋骁华合著的论文比较,本书作者已经从作者、译者、原文、译文等方面的平行对比上升到翻译的本质与性质等深层理论问题的对比。再从异化与直译问题的思辨来看,仅就异化问题一项,作者将异化翻译与直译的区别补充为11个方面,即:翻译的选材之异,翻译的话语之异,译文的文体之异,文化政治之异,价值基础之异,异化程度之异,民族身份之异,干涉主义之异,历史化视角差异,精英主义翻译观之异和自主性差异。这些概念范畴的对比讨论有利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作者与韦努蒂本人直接交流的五个问题更发人深思:为什么哲学思潮的合流在价值取向上形成了韦努蒂的差异性伦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观如何实现对早期直译论的超越,异化与直译有何区别和联系?妄用忠实作为异化翻译的话语实践问题,针对诸多学者的尖锐批评,韦努蒂如何回应?如何对待异化翻译存在的精英主义倾向?韦努蒂的批评立场与其伦理立场之间有何联系?这一部分内容在本书中附有作者详细的英文问题原稿和韦努蒂的英文回答。笔者认为,作者提出的问题深入而尖锐,抓住了韦努蒂翻译思想的核心,而韦努蒂的回答详尽而精彩,促进了读者对问题的思考。
《韦努蒂》一书按照“解读”、“批判”和“反思”三个步骤展开。其中批判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它是思辨和反思的基础。本书的批判性思路贯穿始终,尤其以第二章、第五章和第六章最为显著。第二章论述韦努蒂的译论范式与伦理诉求,对传统译学范式进行了批判,包括对语文学范式的批判,对语言学范式的批判。作者指出:“语文学范式习惯强调应该如何翻译,没有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大多数译者究竟如何在翻译,因而始终处于主观主义、直觉主义甚至是神秘主义的迷宫,不能进入科学的和客观的分析思维框架”。“语言学范式的理论预设将翻译的本质作为语言转换,其旨归就是如何找到意义的对等成分,以一种理想化的模式来解决翻译的意义问题,忽视了翻译过程中意义的复杂性、流变性和多层次性。”如果说,这里的批判还停留在学科本质特点的话,那么本书第五章与第六章的批判性思维则是对问题的透彻的思考。比较来看,本书的第五章和第六章是理论观点最为深入的部分,作者在批判性和反思性方面狠下功夫。第五章探讨了韦努蒂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状况,重点在于评价与解读、借鉴与运用、反思与问题等方面。第六章集中批判了韦努蒂差异性伦理的局限性。包括:翻译伦理的整体趋势、当代译论的伦理倾向、差异性与翻译理论的错位、差异性与翻译理论的矛盾情绪、翻译政治的性质等。作者的批判基于对翻译理论史总体趋势的把握,对当代译论伦理倾向的深刻感悟,很有说服力。
当前对韦努蒂的研究也有批判的声音,如“韦努蒂对语言学的最新发展缺乏了解,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6]。还有学者认为韦努蒂的异化翻译体现了西方的“伦理功利主义”和“伦理相对主义”[7]。根茨勒[8]认为韦努蒂的翻译思想近乎诡辩,罗宾逊[9]认为韦努蒂的翻译思想游移难懂。可见,中外学者已经认识到韦努蒂翻译思想的不足,但在批判的力度上还有待加强。《韦努蒂》一书作者系统研究了韦努蒂的翻译思想,其批判的思维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作者分别从总体理论倾向、差异性伦理和话语策略三个角度对韦努蒂翻译思想进行批判式剖析。作者认为,从总体理论倾向来看,韦努蒂表现出法兰克福学派的“泛政治化倾向”和“泛意识形态化倾向”,同时具有后结构主义的反传统、反实用、反主流倾向,作者总结道:“韦努蒂为了纠正科学模式的‘非意识形态’倾向,却矫枉过正使自己的翻译理论陷入‘泛政治化’的怪圈”。笔者认为,这一认识触及到韦努蒂翻译思想的本质,批判得很深刻。从差异性伦理视角来看,韦努蒂建立起异化和归化的二元对立,然后又消解二元对立,同时,韦努蒂在翻译的自律与他律、忠实与超越忠实等方面也显现出前后矛盾。就翻译策略来看,韦努蒂的差异性伦理有些随心所欲,虽然他十分欣赏德国浪漫主义和鲁迅的直译,但也认为直译并非是差异性翻译伦理的最佳途径。笔者认为,《韦努蒂》作者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突出了韦努蒂翻译伦理的悖论,富有批判精神。
几年前皮姆[10](Pym)提出翻译研究的伦理转向,贝尔曼[11](Berman)也曾提出翻译研究的伦理规范,如果仔细分析一下,西方文化学派的翻译研究多少都有些翻译伦理的影子。但翻译伦理的矛盾性和冲突性及差异性在韦努蒂的翻译思想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该书作者也指出:“本书在研究韦努蒂的翻译理论时,始终紧扣翻译伦理这一关键线索”。作者将韦努蒂翻译伦理锁定为差异性伦理,以此为核心,论述了韦努蒂差异性翻译伦理的起源、发展和转变的过程,然后对其差异性伦理进行批判和反思。作者从韦努蒂“后结构主义文化研究”的整合范式论述了其翻译思想的伦理政治特点,又从异化翻译发展的历程论述了翻译伦理从忠实性向差异性转变的过程,然后分析了差异性伦理产生的社会根源,并逐层剖析韦努蒂翻译伦理的悖论和矛盾之处。这些研究有利于澄清目前理论界对韦努蒂翻译思想的误读,因此,从伦理角度解读韦努蒂翻译思想是个成功的尝试。
难能可贵的是,《韦努蒂》一书作者并未停止于对韦努蒂翻译伦理思想的解读、批判和反思,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翻译伦理的研究。笔者记得几年前读过申连云[12]所写的论文,是关于翻译研究的应然世界和实然世界,当时就觉得申连云的论述视角非常开阔,可以说是将翻译伦理问题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来讨论。尽管该论文作者自己未就此论题再做进一步的伦理研究,确实为翻译伦理研究开了一个好头。而今,笔者欣喜地看到,《韦努蒂》一书作者在元伦理的认知领域为翻译伦理研究指明了崭新的研究方向。作者首先描述了元伦理的概念范畴,然后阐述了翻译研究与元伦理研究之间的关系,特别指出元伦理对翻译研究的作用:“借鉴元伦理学来思考翻译,并不一定要构建一种翻译理论体系,而是因为元伦理学视角可以克服各种翻译理论的先验性伦理立场,凭借一种批判的外视角深入分析翻译的价值问题”。元伦理视角对本书所述的韦努蒂翻译思想研究非常适用,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分析性和批判性的态度来看待韦努蒂翻译研究中的很多争论,既切合韦努蒂翻译思想本身复杂难懂的特点,也适用于当代中国韦努蒂翻译研究的多元视角。不仅如此,作者还指出,目前翻译理论界对规范与描写的争论,一元标准与多元标准的争论,主体及主体间性的争论,都可以从元伦理视角做出解释。我们可以说,元伦理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研究框架。
《韦努蒂》一书是第一部从伦理视角研究韦努蒂的专著,其全面性、系统性与创新性令读者瞩目,给研究者很大的启发。不过,本书中还有些理论视角可以进一步展开论述。
首先,本书是从翻译伦理的视角介入理论研究,关于伦理学的学科知识在本书的写作中还不充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其次,本书中所论述的关于伦理、文化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协调,增加其间的融合性。第三,本书的理论批判直指后现代思想,这一部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使其独立成块,更能够揭示理论思路。第四,本书是从差异性伦理角度解读、批判和反思韦努蒂翻译思想,有差异性就存在同一性,如果本书可以将差异性和同一性融合起来,相信本书的理论论证更有说服力。
当然,如果笔者上述所言的各种局限都得到解决,那就是另一本专著,或者可取名为《翻译伦理研究》了。《韦努蒂》一书是对韦努蒂翻译理论个案的研究,书中详尽解读了韦努蒂自始至终的理论主张,分析了其思想的理论范式与伦理诉求,对其思想对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影响作了反思,深入思考了韦努蒂差异性伦理的矛盾和悖论情节,该书对促进我国的翻译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翻译伦理研究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1] 张景华.翻译伦理:韦努蒂翻译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 张景华,白立平,蒋骁华(译).译者的隐形:翻译史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 许钧,穆雷.翻译学概论[C].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116,273.
[4] 谢天振.译介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 方汉文.文学翻译与译介学研究:学科的分轸[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82-87.
[6] 贺显斌.韦努蒂翻译理论的局限性[J].外国语,2007,(3):76-80.[7]刘亚猛.韦努蒂的“翻译伦理”及其自我解构[J].中国翻译,2005,(5):40-45.
[8] 根茨勒.翻译、后结构主义与权力[A].陈永国.翻译与后现代性[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9] Robinson,Douglas.W hat Is Translation?-Centrifugal Theories,Critical Interventions[M].London:The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7.
[10] Pym,Anthony.The Return to Ethics[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2001.
[11] Berman,Antoine.L’é preuve de l’é tranger,culture et traduction dans l’ A llem agne rom antique[M].Paris:Gallimard,1984.
[12] 申连云.翻译研究的实然世界与应然世界[J].外语学刊,2007,(4):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