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彬 于桂娥 张艳彦
(1.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浙江工商大学财会学院)
理工类高校会计学公选课教学改革研究
◆刘洪彬1于桂娥2张艳彦1
(1.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浙江工商大学财会学院)
理工类高校会计学公选课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理工类高校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公选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并以此为基础,从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进、教学学时设置、教案设计、开展与各专业需求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构建“多元考核,立体模拟”的实践环节以及考核方式的综合化、多元化等方面,研究分析了《会计学》公选课的教学改革内容。
理工类高校 非会计学专业 会计学 公选课
国外对会计学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很多,但都集中在会计职业人才教育方面,而专门针对非会计职业人才教育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几乎未见。在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中,也存在类似现象,针对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研究较少,如张健(2010),陈敏等(2009),赵莹等(2006),贾华芳(2006),权英淑(2003),更多的都是对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研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国外的会计教育体系与国内不同,其学生选课更加灵活多样,而且学分制较为普遍,这为学生各种专业课程学习的选择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而国内的会计公选课教学课程通常纳入了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范畴,区别往往在于授课内容与授课课时的多少。这导致了相关研究成果较少。这一方面凸显了该问题研究的重要性,也增加了该问题的研究难度。
随着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意识的日益普及以及环境的影响,理工类高校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普遍将会计学课程纳入其公选课的基本选择范畴,理工科专业学生尤为明显。
研究该问题的意义在于:
一是因学生主体的特殊性,使其有研究的必要性。理工类高校选择会计学公选课的非会计学专业学生主体主要为理工类学生,与财经类院校的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相比,其会计学相关的知识几乎为空白,这使得如何通过一门会计学公选课使其了解和掌握会计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需要进行新的探索。
二是与其他同类院校相互交流,共同推进会计学公选课教学的发展。在我国高校中理工类综合院校所占比例较大,对这一类学生会计学公选课的教学研究具有较为广泛的示范意义,有利于在同类院校中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以共同推进理工类背景学生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发展。
三是教学改革有助于提升公选课学生的自身素质。公选课学生背景多为理工科专业,了解和掌握必要的财务会计知识,是其毕业后能够进一步提高其业务水平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对于从事相关业务的管理工作而言更是如此。
基于文献和笔者所作调查的结果,理工类高校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公选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
对理工类非会计学专业学生而言,会计学公选课教学目标的定位仍不是很清晰,更多的是作为财会知识普及课进行定位的,这显然不能满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其能够参与企业相关经营管理所具备的财务基本素质的要求。
2.课时安排较少,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从学校方面看,在理工类高校,其课时安排通常为32学时,而且仅仅是作为学生跨专业选修课而设置的,并没有将其按照学生综合素质必备的知识架构进行安排;从学生方面看,因重视不够,通常只安排2学分,导致部分学生选修该课程仅仅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学分,并未将其提升到必备的综合素质的高度。
3.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理工类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公选课授课内容基本没有针对理工科专业背景进行有效设置,基本属于会计学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的缩减版,从教师课堂教学到教学管理来看,这样的课程内容设置明显不能满足需求,也失去了提升综合素质的意义。
4.教学方式僵化
对理工科等非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会计学》公选课课程教学,往往是大班大教室集中授课,且以课堂讲授为主,最多辅以多媒体课件;因受到课时、教学内容设置等因素的制约,难以进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而且通常都没有设置实践教学环节。
基于现存的问题,首先应该解决教学目标定位,这是教学内容设置以及教学手段、方式等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虽明确规定了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但这并不适合会计学公选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其本身的规定就较为模糊,因此,借鉴意义也不强;而现有的相关文献中也较少涉及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公选课的教学目标研究。本文认为,进行会计学公选课教学改革研究,首要的问题是要明确其教学目标给予其恰当定位,这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假定非会计学专业学生自主选择会计学公选课的动机是——补充财务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并期望参与企业管理,进而确定教学目标——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具备基本的能够利用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并辅助决策的能力。
鉴于会计学公选课教学目标的“功利性”特点,对会计学公选课进行教学改革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具体教学改革内容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
1.教学模式的改革
会计学公选课教学不同于会计专业教学,具有学生相关知识较少、课时较少、教学内容很多、学生需求较多、课程安排较为紧凑等点。为实现会计学公选课教学目标——“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具备基本的能够利用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并辅助决策的能力”的教学目标,需要实施以目标为导向的会计学公选课教学模式,即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分析及决策为动因,以问题(案例)为基础,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式,探索形成发现式、探索性的含有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教学在内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2.教学内容的改进
因会计学公选课教学的特殊性,其教学内容也应进行相应调整,而不能简单地套用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内容。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应是“四位一体化”,即包括认知会计信息(即财务报告)、生成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分析、会计信息决策四个主体部分,这样的内容安排涵盖了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课程的核心内容。这些课程是进行财务分析决策的基础。
因课程教学面对的是多种类型的人才,因此,应在教学内容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适当区别尤其是实践课程教学应结合学生各自专业领域背景,以各自所在专业领域企业为案例,如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用工程单位业务实例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专业业务活动中,结合专业知识加深会计业务学习。这样能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会计业务与专业业务的联系性,从而起到专业学习与财会知识学习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的效果。
3.教学学时设置
对理工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面对的对象均是未来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而不是会计信息生成者,因此,需按照“四位一体化”教学内容编辑教学大纲;从教学实践来看,总学时不低于48学时是比较合理的设置。既能保证必要的理论讲授,也能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实践训练包括进行适当的案例分析。
4.教案设计
教案是实现教学目标极为重要的内容,为配合会计学公选课的教学,将以新设计的教学内容为主,采用改进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灵活的、开放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的教案。
5.开展与各专业需求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会计学公选课教学的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而非仅是被动地接受,这需要开展能够与学生不同专业背景、不同专业需求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要减少老师主讲内容更多地限于介绍主题、并灵活采用案例和问题方式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实现从单向式的演讲到教师和学生讨论为主的双向性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多元化而非唯一答案的问题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能够积极寻找有关的资料,教师与学生共同提出多元化的解决办法,并强调培养学生在分析和决策中的表达与说服能力而不仅是纸面的分析决策结果。
在以学生为主的互动教学方法中,还将尝试探索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会、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以拓展更多的渠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同情况,广泛采取讲授法、案例法、探究法、实验法、互位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入三维学习立方体模型,创设以人为本的情趣课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手段方面,将充分利用信息和网络功能,将多媒体教学呈现的图文并茂的教学手段融入教学过程中,如将企业产、供、销的过程,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等摄录成教学录像短片,可以让学生迅速理解并掌握会计基础工作的核心,而这在原来的教学中因学生缺少实践经验从而被理解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同时,也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接受更充分的信息。
5.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
为实现会计学公选课教学目标,适当的案例是必可少的。理工类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公选课应以成功的案例为基础进行选择,并适当修改以使其适应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尤其是要注意寻找或设计与学生不同专业背景相关的实践案例,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升其参与程度,从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所学习财会知识的有用性。开展案例教学,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一是需要深入了解不同专业学生财会知识的需求,二是需要严格各种考核方式的管理办法,引入淘汰机制。
6.构建“多元考核,立体模拟”的实践环节
理工类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公选课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实践教学体系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的实践教学队伍为龙头,以创新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为保障,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建立一个师资队伍实力雄厚、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拓展多个实践教学培训基地,构建“多元考核,立体模拟”的实践环节,通过实验教学和实习实训使学生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以定量分析为主的财务分析、决策思维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财务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7.考核方式的综合化、多元化
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变过去一次性闭卷考试为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比较符合《会计学》公选课教学考核的。做到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笔试、课堂互动测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把学习的主动性真正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学得轻松、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
通过构建多元的考核体系,多方面引导学生把握财会理念,掌握财会知识的应用。例如,运用撰写报告、开展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考核。针对提升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特别需要对学生参与会计实践或实验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是统一闭卷考试所不能解决的,因此,必须引入多元考核方式。另一方面,虽然多元考核从本质上讲是更为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但这种考核方式的最大弊端在于容易流于形式,因此,需要构建严格的非考试型考核方式的评分标准和实施办法,让多元考核也能够真正实现优胜劣汰。
理工类非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学》公选课教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运用系统思维进行综合考虑,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并通过理论概括,才能逐渐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
[1]张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差异化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2010,(30).
[2]陈敏,徐梅颜,刘瑶.非会计学专业会计教学体系改革.财会通讯,2009,(6).
[3]赵莹,曹峥.需求多样化下非会计专业本科会计学教学改革探索[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11).
[4]贾华芳.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会计与财务知识模块教学改革研究——基于襄樊经济学院的实践[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11).
[5]权英淑.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改革[J].广西会计,2003,(12).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立项研究课题“理工类高校会计学公选课教学改革研究(SCG79)”和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立项研究课题(SCG89)及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培育重点项目“地方理工类高校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创新模式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