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模拟法庭在法学本科教学中的适当运用
◆李 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模拟法庭作为一种普遍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在法学本科教学中的适当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模拟法庭在我国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从模拟法庭的物质保障、课程设置、运行机制的完善、模拟法庭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必要讨论,以求充分发挥模拟法庭在法学本科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模拟法庭 积极作用 不足 完善措施
近年来,随着法治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为了满足社会对法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法学本科教学在完善理论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教育。而在法律诊所、旁听法庭审判、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众多实践性教学中,模拟法庭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甚至已成为教育部对高等法律院系进行教学评估的条件之一。
模拟法庭,其含义是指通过教师选择适当的真实案件,让学生分组模拟其中的当事人、公诉人、法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其他诉讼参与人等角色参加法庭审理并做出裁判的活动,籍此锻炼学生各种能力,从而为学生将来从事法律实务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模拟法庭教学一般是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开设的实践性教学课程,旨在检验理论教学效果,以应用理论知识,锻炼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模拟法庭以学生为主体,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法学本科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模拟法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传统的法学本科教学中,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台上讲授法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制度,学生听取教师的讲授并做笔记。这种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情景教学法是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直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模拟法庭教学中,学生是主角,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去主动寻找证据,查找法律依据,为了得到同学们的认同,学生需要为自己的角色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
2.模拟法庭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准备模拟法庭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依据其所掌握的案情与证据,分析问题,联系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寻找法律依据,书写法律文书,为自己的法庭审理做好准备。这个过程要求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也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背景调研,法律检索,诉讼文书书写,辩论准备等过程,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
3.模拟法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素质。要成为一个法律人,除了具备理论知识、技能、经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公正的法治理念。在模拟法庭的进行过程中,同学们各司其职,担任法官职务的学生要站在公平正义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担任公诉人的学生要以事实为基础,控诉犯罪嫌疑人的罪责;担任律师的学生要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上,尽力维护当事人的利益……通过分饰不同的角色,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法律职业的内涵,树立职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可以使学生养成忠于事实、忠于法律、忠于职责的法律职业素质。
4.模拟法庭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的提高。教学对教师来讲,本身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一方面,通过对模拟法庭课程的讲授与模拟法庭的指导,可以促使教师加强对模拟法庭课程的研究力度,有助于模拟法庭的理论研究,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对模拟法庭课程的指导,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薄弱之处,帮助学生加强对难点的学习,同时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模拟法庭在国外有着辉煌的历程,这种教学方式引入中国的时间不长,加之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过去只注重法学理论知识的讲授,没有注重对学生深层次能力的培养,致使模拟法庭虽耳熟能详,却发展的不够充分。目前我国模拟法庭教学存在如下的不足:
1.模拟法庭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没有将模拟法庭设置为专门的必修课,仅仅将模拟法庭教学设置于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程序法学的教学中,因此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课时紧张时,模拟法庭教学极易被省略。即使一些学校将模拟法庭课程设置为选修课,因为没有计学分或学分很少而得不到学生的重视。
2.模拟法庭软硬件设施的不足。在硬件设施方面,我国大部分高校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建设模拟法庭实验室。即使建成了,模拟法庭设备不足的现状也十分常见。实验基地数量不足限制了模拟法庭教学的发展。此外拥有了完整的模拟法庭实验室,大部分学校也存在资金不足,专职教师少,教师理论不深、专门教程缺乏等问题。
3.模拟法庭过于形式化,忽视了其本质目的。模拟法庭的目的不仅在于要让学生对法律程序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运用法学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现状是模拟法庭选取的大部分是经典案例,学生可以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在庭审前已经进行了交流与沟通,没有充分调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到模拟法庭庭审时,整个过程过于形式化,而且没有将程序细化。更有甚者将模拟法庭视为一种表演,不能实现模拟法庭预期设定的价值目标。
各高校应重视模拟法庭教学模式,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对模拟法庭的资金投入,积极建设模拟法庭实验室,完善模拟法庭设备,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场地。同时高校之间应建立对模拟法庭实验室的共享机制,提高模拟法庭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限制与浪费。
模拟法庭教学不应成为高校其他法学课程的点缀。学校应适应社会的需求,逐步推进模拟法庭课程朝着必修课的方向发展。在没有达到此目标前,学校应严格规定在程序法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模拟法庭实验课程,并且将课程表现计入期末成绩测评之中,以此来引起学生对模拟法庭课程的重视。笔者认为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将模拟法庭课程沿着由点缀式课程到选修课程到必修课程的路程逐渐发展。
模拟法庭课程过于的形式化而忽略其本质目的的原因就在于对模拟法庭运行机制规定的不健全。模拟法庭教学一般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确定案例;分派角色、分组讨论;庭前准备;正式开庭;总结评价和材料归档。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强化对模拟法庭的运行机制:
1.优化开庭案例。经典案例可以加深学生对一些基本制度原则的理解,因此模拟法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可辨性的经典案例作为开庭案例,但不宜过多,因为经典案例有很多现成材料,学生需要做的工作不多。开庭案例也可以由教师到法院、律所借阅一些符合教学任务的案例,将案情事实与证据发给学生,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此外,模拟法庭也可以选择一些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案件,在案件还没有出裁判结果之前,教师可以设定证据条件,学生可以充分运用网络,根据掌握的材料进行开庭审理,这种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2.强化庭前准备阶段。模拟法庭应设置基本的制度规范,明确诉讼文书的写作标准。在庭前准备阶段,学生应搜集相关的程序内容,更重要的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情,写作诉讼文书,在各自的立场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强化庭前准备阶段可以锻炼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学的能力、写作诉讼文书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3.重视对案件的评价总结。学校最好可以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律师、法官对于学生的模拟法庭进行评价,指出不足,鼓励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丰富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对于参与模拟法庭的审理各位学生都应提交书面的总结,将审理过程中的空白知识补全,认识错误之处吸取教训,争取有所提高。但切忌成为标准答案的提供者,切忌用自己的思维模式禁锢学生的思维方式,而是应当成为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法律争议的指导人。
模拟法庭在我国法学教育中的定位很高,但是实际效果不佳,原因之一就是对模拟法庭教学模式的重视不足,理论研究不深。教师作为模拟法庭课程的组织者和评价者,应加深对模拟法庭理论知识的研究,逐步提高模拟法庭的实际效果。同时鼓励教师编写相应的实验教程,明确模拟法庭课程的意义、运行机制、模拟法庭的适用规则、学生参考的资料等,为模拟法庭成为一门必修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模拟法庭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在法学本科教学中的适当运用,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模拟法庭课程在我国法学本科教学中还没有得到积极的运用,真正发挥它的实际效果。因此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采取多种措施,结合其他教学方法促进模拟法庭课程的发展。
[1]肖晗.模拟法庭在高等法学教育中的教育价值[J].时代法学,2010.
[2]程龙.关于模拟法庭缺陷的分析和未来的展望[J].法制与社会.
[3]赵惊涛.浅议高校法学专业的情景教学方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3).
[4]王晨光.模拟法庭——对传统法学教育模式的挑战[N].人民法院报,200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