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三同”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创新及启示

2011-08-15 00:43兰大贤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机关干部三进党性

兰大贤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黔江分校,重庆黔江409000)

重庆市委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过程中,率先在全国推出党员干部党性作风实践锻炼的“三进三同”活动。“三进三同”的主要内容是指机关干部每年一周、新提任领导干部和新招录公务员在试用期内用一个月时间“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一活动既有别于走出国门式的学习访问,又有别于走向发达地区的调查取经,而是“走下去”深入基层、农户。“三进三同”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加强党的建设的具体措施,已经成为使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常态化、联系群众常态化、党性锻炼常态化的具有重庆特色的党建工作新品牌,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三进三同”的演进过程及特点

1.“三进三同”的演进过程。“三进三同”缘起于全市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009年5月,首先在市委党校中青班学员中尝试开展“让我来做支部书记”活动。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干部群众反响强烈。在此基础上,市委决定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全面开展“三进三同”,让党员干部,特别是机关党员干部,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从2009年5月下旬开始,在全市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单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推广,活动要求坚持“三进”: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深入到农村一线、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做到“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吃住在农民家中。2009年12月,市委召开三届六次全委会,将“三进三同”与“结穷亲”一起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和全市各级党员干部锻炼党性、改进作风的重要举措,写入《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规定机关干部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三进三同”,时间不少于一周,新提任领导干部、新招录公务员试用期内必须参加为期一个月的“三进三同”;2010年3月,市委召开学习实践活动总结大会,把“三进三同”作为长效机制坚持下去,并以渝委发10号文《关于在全市机关干部中开展密切联系群众“三项活动”的意见》做出制度安排。4月,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明确提出把“三进三同”活动作为创先争优的必修课。5月,市委组织部印发《全市机关干部“三进三同结穷亲”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实施方案》。6月,市委召开三届七次全委会,又将“三进三同结穷亲”作为本届市委民生工作十件实事之一,写入市委决定之中。11月,市委三届八次全委会再次予以强调,从而使“三进三同”成为常态。

2.“三进三同”活动的特点。“三进三同”是我们党的“老传统”,不独重庆有;但重庆的“创新”在于使之制度化、常态化和科学化。第一,目标指向明确化。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密切联系群众的活动,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锻炼,增进与群众的深厚感情,改进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拓展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联系群众的内容,畅通联系群众的渠道,使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常态化、联系群众常态化、党性锻炼常态化,不断提升干部队伍形象,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第二,参与对象全员化。全市各级机关干部每年用一周、新招录公务员和新提任领导干部每人用一月时间参加“三进三同”,并按市领导、市及区县管干部、一般干部每人3户、2户、1户确定“结穷亲”对象,做到机关全覆盖、干部全参与、联系常来往。主要参与对象为市、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三级机关全体干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其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参加。其中,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各级党校(行政院校)中青班学员、新提任领导干部和新招录公务员是重点。市级机关原则上到对口扶贫区县开展活动;区县(自治县)安排所管理的干部在各自的远郊贫困乡镇开展活动;乡镇(街道)着眼于做好辖区群众工作,以认真落实驻村工作为抓手,开展党员干部“一对一”包户帮扶工作。第三,活动任务具体化。市委要求参加“三进三同结穷亲”的机关干部一律以普通“农民”、普通“亲戚”的身份与群众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干在一起、融在一起,跟工农群众交朋友,与困难百姓结穷亲。每个机关干部要撰写一份个人党性或思想分析材料,形成一篇村情民意调研报告及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建议,结对帮扶农村贫困群众并为群众做好事实事。市管领导干部每人结对帮扶1户困难党员、1户困难群众,市级机关处级干部、区县管领导干部每人结对帮扶1户困难党员或困难群众,一般干部职工集体结对帮扶1户以上困难群众或困难党员,每年到“穷亲”家中不少于2次。并在春节、端午、中秋等最体现亲情,也最需要亲情的特殊时节开展集中慰问活动和回访活动。第四,活动纪律刚性化。制定“三带”“四要”“五不准”“六克服”纪律,严防形式主义的发生。“三带”:带着政策、带着任务、带着感情深入基层、接触群众。“四要”:要进驻离城最偏远、条件最艰苦、工作最困难的村子,要吃农家饭、睡农家床、干农家活,要自带生活必需品、按标准支付食宿费用、不得以任何形式增加基层负担,要虚心向群众学习、不得对基层干部指手画脚瞎指挥。“五不准”:不准事先踩点、不准层层陪同、不准特殊接待、不准敷衍应付、不准缩短时间。“六克服”:克服“舍本逐末”倾向,即过分强化为群众办实事的功能,影响或弱化密切联系群众、历练党性作风的根本目的;克服“位置不正”的倾向,即因捐了点钱物、办了点实事,错把自己摆在“救世主”的位置而不是“受教育者”的位置;克服“包办代替”倾向,即以为民办实事、定规划而代替基层乡镇村社的功能;克服自带米、油、肉、菜,变相把“机关食堂带进农家厨房”的行为;克服成群结队,变相把“机关会场开到农家院坝”的行为;克服把7天时间“化整为零”的“走读式”行为。以制度的刚性约束力推动活动持续开展。

二、“三进三同”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创新

1.开辟了历练干部党性作风的新课堂。通过“三进三同”,机关干部经常吃农家饭、睡农家床、干农家活,在与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了感情,在与群众同甘共苦中感知了艰辛,在帮群众办事解难中提升了本领,真正在工农群众中培养锻炼了“工农干部”。许多干部深深感到这是“补经历、补能力、补感情”的课堂,是“思想上的第二次入党”,“面对农民的贫困毫不心动的党员绝不是一个合格的党员,面对农民的困难无动于衷的干部绝不是一个称职的干部”。

2.创设了干部群众相融相通的新平台。过去一些地方由于干群之间缺少沟通平台,干部认为群众不听话,群众认为干部不像话。“三进三同结穷亲”成功地将党的政策落地,与民声民意传递由单向传输变为双向式互动、介质传输变为无缝式对接、空洞说教变为亲情式沟通,实现了干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特别是广大机关干部在田坎上、饭桌旁、院坝里,与农民群众拉家常、说难处、谈未来,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群众对党的认同感、向心力大大增强。

3.找到了机关党建创先争优的新路径。“三进三同”把机关组织生活从会议室搬到田间地头,把学习内容从念文件、读报纸变为实打实的调研帮扶,极大地增强了实效,解决了机关党建娱乐化、空虚化难题。尤其是机关干部在一线找到了工作偏差、盲点、误区,自觉把群众呼声作为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意愿作为制定决策的第一选择,机关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机关在与农民群众的广泛接触和大量的社会调查中,发现了许多突出矛盾和社会问题,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重庆“民生十条”的诞生大多缘起于此。一项密切联系群众的活动,成为市委决策的发源地,成为好政策的摇篮,干部们深有感触地说:“其实老百姓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有个好干部,过上好日子,就会心甘情愿跟党走。我们党员干部没有丝毫理由不用心、用情、用力工作。”

三、“三进三同”对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启示

两年“三进三同”活动的生动实践,不仅有力推动了全市干部作风大转变,而且为做好新时期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全面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1.必须着力构建干部融入群众的制度机制——解决好“桥”的问题。过去干部与群众之间不“搭界”,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一个很好的沟通联系载体。“三进三同”将联系群众的普遍要求转化为具体措施,将服务群众的思想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将党的优良传统转化为长效机制,解决了干部群众相互沟通、相互联系、相互信任的“桥”的问题,确保了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要求的落地生根。启示:无论时代怎么发展、交通怎么便捷、通讯怎么发达,也不能代替干部与群众人见人、面对面、心贴心的交往沟通,必须架通干部群众常来常往的“桥梁”,促使干部眼睛下看、工作下沉,紧联群众、根植沃土。

2.必须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决好“利”的问题。老百姓最真实,也最现实,谁侵占了他们的利益就会“骂娘”,谁维护他们的利益就是“座上宾”。“三进三同结穷亲”让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诉求,落实惠民政策,解决民忧民困,集中力量办成了一批好事实事,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群众敲锣打鼓给干部挂锦旗、送感谢信。启示:民事大于天,民利重于山,各级党组织必须切实解决好老百姓的既得利益,维护好老百姓的合法权益,让老百姓从“感恩认同”转向“利益认同”,从而真心实意永跟党走。

3.必须把基层一线作为强化干部党性作风锻炼主阵地——解决好“场”的问题。锤炼党性、改进作风是党员干部的终生课题。而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保持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在“三进三同”活动中,党员干部到农村真真切切地体验,再也不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地下下乡、进进村、聊一聊,再也不是劳师动众、虚张声势地逛一逛,而是像普通农民一样,捞起锄头挖地,抓起柴火烧饭。在新的“生态环境”中,真正转换角色,真正转换思路,真正转换感情。启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将党性作风实践锻炼作为干部日常教育的基本要求,作为干部培训的必设科目,作为新进机关年轻干部的第一课堂,通过实践锻炼,亲身感知群众的安危冷暖,才能教育党员干部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倾心培养群众感情,才能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永葆党的先进性。

4.必须把创新密切联系群众的方式作为突破口——解决好“链”的问题。我们党所处的地位、环境和所肩负的任务,群众的思想观念、组织方式和交往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必然要求我们在新形势下探索密切联系群众的新途径。“三进三同结穷亲”重构了干部群众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互动的平台,突破了联系方式的官僚化、联系渠道的单向化、联系手段的唯物质化。启示:把密切联系群众从过去笼统化的要求变成分层次、分类别要求,一般性的号召变成特定的对象、具体的举措、量化的规定,从部署、实施到检查、考核,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是新时期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

5.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出发点——解决好“根”的问题。在“三进三同”活动中,广大机关干部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尽心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在历练党性中服务群众,在改善民生中改进作风,进一步加深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启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各级干部必须始终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把联系和服务群众变成自觉行动,把为百姓张罗吃喝当作自己本分,给老百姓带去实实在在的利益,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6.必须坚持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本”的问题。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源。“三进三同”活动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党的建设全部过程和各个方面,以空前的重视程度、参与广度、落实力度推进,促使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达到93.8%,中央领导吴邦国、李长春、习近平、贺国强、周永康、李源潮等多次肯定。启示:只要抓住了联系服务群众这个根本,党的建设就会出新,基层党建工作就会出彩,就能直接为党加分。

7.必须切实增强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解决好“情”的问题。在干群矛盾中,干部永远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三进三同”着力在实践中培养干部的群众观点、群众感情,让干部放下架子、弯下身子、卷起裤子,与群众真情相见、真心相助,老百姓主动给干部讲真话、讲心里话,发自内心地赞扬干部,甚至再现了“十里相送”的感人场面。启示:只要广大干部思想上真心尊重群众,行动上真正深入群众,工作上真诚造福群众,干部与群众一定会“心手相连”、“情感相依”;干部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干部就会有多亲;只有不称职的干部,没有不称职的群众。

猜你喜欢
机关干部三进党性
王海龙作品选
抗击疫情 志愿同行——记通州区总工会机关干部王亚军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高等院校机关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棋乐
藏垢纳污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跋山涉水 三进下党——习近平同志“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调研往事的回忆
嘉定区人大代表、常委会领导、机关干部 摄影书画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