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90年历程

2011-08-15 00:44张金平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政党外交中国共产党

张金平 牛 嘉

(云南民族大学 马列部,云南 昆明 650031)

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90年历程

张金平 牛 嘉

(云南民族大学 马列部,云南 昆明 650031)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都发挥着重大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断开拓、发展。90年的政党外交取得了辉煌成就,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是同步的。依据任务、时代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论和实践在三个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执政兴国是政党外交的一条主线。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原则和这一主线。

政党外交;发展演变;政党外交四原则;执政兴国

政党外交,指主权国家的合法政党,包括执政党、参政党与国际社会其他国家合法政党的政治交往行为(包括其价值理念、政策策略等)。①在以政党政治为主的国际社会中,国家间关系无法离开政党外交。中国共产党90年的政党外交有着丰富的实践与理论内涵,每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的实践都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推进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每一阶段的实践及其发展变化,总是体现、促进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理论及其创新发展。

一、在中国革命进程中逐渐形成独立自主的政党交往原则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28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渐明确、坚定了独立自主的政党外交原则。

1、1921年到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的密切联系中逐步认识到从中国革命实际考虑政党外交、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由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共产党有巨大的吸引力,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自然地将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关系置于党的对外战略和革命活动的第一位。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得到了共产国际的直接、具体帮助,因此,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遵循共产国际的指导,即按照列宁建党原则,排除无政府主义等非科学的社会思潮的干扰,保证了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性、纯洁性。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加入了共产国际,共产国际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干部,还向中国共产党提供活动经费、派出许多人员。这些都对中国革命有着重大而积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包括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第一次、第二次合作,都得到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当时主要以世界无产阶级的立场观察分析问题的特点比较突出。一方面配合苏联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另一方面要求苏联对中国革命予以最大的支持。由于党处于幼年时期,加之共产国际的一些错误方针,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也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的损失。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党际关系中注重中华民族的利益和中国革命的利益。在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到了革命的新道路,在遵义会议中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后的军事路线问题。

2、围绕反对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中国共产党外交的对象、内涵逐渐扩大与深化,独立自主原则及其实践更加成熟

面对中华民族危机的急剧加深,中国共产党强调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而不再提反对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对象明显扩大。在中国共产党1935年的《八一宣言》中,主张“联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民众作友军,联合一切同情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和国家,与一切对中国民众反日解放战争守善意中立的民族和国家建立友谊关系。”②在同年12月瓦窑堡政治局会议决议中,强调党的国际战略是“同一切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卖国贼相反对的国家,党派,甚至个人,进行必要的谅解,妥协,建立国交,订立同盟条约等等的交涉。”③1936年7月,毛泽东指出,为集中抗击日本侵略,中国共产党将承认和保护外国在华投资的合法收入,④将美国、英国等国家作为交往、合作的对象,随着世界反法西斯形势的发展而适时作出策略调整。1940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提出,要在坚持独立的民族战争和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和利用外援。西方国家记者如埃德加·斯诺等到苏区访问,美国军事观察组也到延安一年,毛泽东等许多党的高层领导人与观察组多次接触。为适应抗战需要,194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第一个专门对外交往的机构(中共南方局外事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共南方局分别致函英美驻华大使,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合作意愿。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党的外交打开了一条通向全国、通向世界的通道。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对象的扩大,虽然与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确立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有重要联系,但最核心的动因是中华民族利益。共产国际在1943年解散,中国共产党在与苏联共产党的交往中更加独立自主。

3、在解放战争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原则,不仅取得了革命胜利,而且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制定了新中国的外交原则

抗战胜利后的一段时间,中国共产党主要通过自己的力量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美国支持国民党反动政权,苏联则主张中国共产党放弃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革命的斗争中,根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独立判断做出最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决策,不畏惧不屈从任何外来力量对中国革命的干涉或干预,⑤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的实践和理论的成熟。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1949年1月,根据对美国两面性政策(一面支持国民党抵抗、一面则试图从内部破坏革命)的判断,中国共产党确定对美国的政策为“不急于获得承认”,但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策略的灵活性。由于美国坚持要求新政权承认旧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共产党迅即、公开提出了“一边倒”的政策,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苏联和苏联共产党对新中国的支持、援助。⑥虽然苏联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是否有能力取得革命成功存在较大怀疑,甚至有阻拦中国革命发展的倾向。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和苏联的关系,仍然是中国共产党外交的重要内容。1949年1月,苏共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访问西柏坡;7月,刘少奇率领党的高级代表团访问苏联。中国共产党根据对国际形势的独立判断而决定主要发展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与“一边倒”的国家战略、外交的大政方针相一致。两党关系也逐渐成熟了,中国共产党根据独立自主的原则发展两党关系。

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地下党、在野党,与美国等国家的一些交往,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政党外交。但党的对外交往为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对外战略方针、外交事务积累了经验和教训。特别是独立自主原则,此后成为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核心原则。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曲折发展

从三大改造完成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理念和实践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有较大的波折起伏。

第一个阶段:“一边倒”外交方针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重点是发展与其他国家共产党的关系

与此同时,积极拓展与亚非拉国家民族政党、西方一些社会党和在野党的关系,对巩固政权、打破封锁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打破西方的孤立和封锁,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优先发展与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共产党的党际关系。由于这些国家的共产党都是执政党,党际关系促进了中国与相关国家关系的迅速发展,在国家关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苏两国在1950年初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建立起了同盟关系。中国共产党在1951年1月成立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仅仅经过五、六年的时间,中国共产党就与60多个政党建立了正式关系。同时,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各国的共产党包括西方国家,如法共、英共、意共等共产党都有着广泛、友好的联系。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之时,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共产党派代表与会、祝贺。党的政党外交促进了中国与相关国家关系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国共产党还与亚非拉地区一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政党、一些非无产阶级政党、西方一些社会党和在野党建立和发展关系。1954年8月,毛泽东对英国工党代表说,两种社会只要双方愿意共处,不同的制度是可以和平共处的。“我们不仅不会和工党开仗,也不会和保守党开仗。”政党外交的对新中国打破西方国家的孤立与封锁、巩固新政权,加强社会主义阵营、促进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维护世界和平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政党外交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与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主义政党、西欧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一直没有建立正式关系。

第二个阶段:以“反帝反修”为中心的政党外交,得与失都很明显

既争取到了不少国家的支持,也恶化了与一些政党和国家的关系。苏共召开二十后,中苏两党的分歧、冲突不断升级,1966年,两党关系完全破裂。20世纪50、60年代,世界出现美苏争霸,中国面临苏联和美国的双重压力。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以“两个中间地带”为重点进行“反帝反修”,推动形成世界“反帝反修”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的政党外交,一直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因此,两个“中间地带”的政党外交为中国赢得了很多朋友,对打破美、苏特别是苏联对中国的战略封锁有重大意义。同时,中苏论战也是为了维护平等、独立自主的政党外交原则。⑦但以“反修”为主的政党外交,也把许多外国共产党视为“修正主义”党,造成了政党外交和国家外交的孤立。

第三个阶段:“文革”初期的“四面出击”,导致党的政党外交范围十分狭窄,形式僵化、简单化

“文革”期间,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战略逐渐由团结“两个中间地带”演变为“四面出击”,政党外交上失去了主动性和灵活性,中国共产党与许多政党的联系中断,几乎陷入封闭和自我孤立的状态。从1963年中苏公开论战开始到1976年“文革”结束,全世界89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中的78个党先后同中国共产党中断了关系或停止了交往。中国共产党主要与国际共运大论战之后新成立的一些激进左翼政党和组织保持交往。政党外交失误大大损害了党的国际形象。在政党外交形式上,一度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简单地看作对“兄弟党”的无偿援助,不少援助承诺超出了党和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耽误了发展经济的有利时机、损害了国家利益。

第四个阶段:从60年代末开始,中国共产党对政党外交的理念、范围进行重大调整,政党外交向良性方向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初,国际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美国从战略考虑,积极采取措施缓和美中关系,中国共产党也适时调整了与美国的关系,⑧中国迎来新的建交潮。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也逐渐扩大范围、调整思维,进入良性发展。突出表现在政党外交逐渐改变以意识形态为中心的做法,积极与各国政党进行灵活多样的接触。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在中国与日本、联邦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建交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曲折历程,也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曲折,但党的政党外交一贯强调独立自主、平等、尊重和互不干涉内政,将党际关系的平等交往、相互学习作为真正的国际主义精神,⑨最终又回归到服务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与转化。

三、改革开放进程中政党外交的全方位、宽领域、机制化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理念与实践在两个层面取得突破性发展:和平发展与改革开放中政党外交;总体外交下的政党外交。在政党外交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政党外交的四项原则。⑩

1、适应世界多样性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外交的对象不再限于与外国共产党,而是“同一切愿与我党交往的各国政党发展新型的党际交流和合作关系”,⑪形成全方位的政党外交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到80年代,中国共产党与苏联、东欧、西欧国家的共产党纷纷恢复关系;与发展中国家民族民主政党的往来逐渐频繁;与法、意等发达国家的社会民主党、工党以及中右翼保守政党也进行交流合作。80年代,中国共产党已与110多个国家的270多个政党建立了联系。90年代,中国与日本共产党在断绝往来30余年之后实现了关系正常化。政党外交对象在地域范围上进一步扩大、深化。90年代,中国共产党与欧美政党的接触大大增加⑫;在加强原有联系基础上与非洲地区50多个有影响的政党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关系;强调与周边地区国家的政党交流;与未建交国家的政党进行接触和联系。

2、中国共产党外交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多领域的政党外交格局为国家外交做出了巨大贡献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波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中国共产党提出新的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课题。通过政党外交,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了苏东剧变、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失去政权的深层原因、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在发展中国家实行中的利弊得失、新兴国家开发落后地区的经验等,对各种政治理论思潮进行了比较分析,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国政党都迫切要求在政党交往中加强经济合作,因而经济因素在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中的分量和地位日益凸显。⑬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既积极安排外国政党代表团特别是发达国家政党代表团赴西部参观访问,以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国西部的了解;又组织西部省区政党考察团出国考察国际经济发展的经验、战略;组织关于西部开发的国际研讨会。政党外交成为“西部大开发”招商引资的重要渠道和桥梁。中国共产党政党代表团出访时往往随同经贸团,政党外交直接促进中外企业间的接触。⑭通过政党外交维护国家安全、世界和平,既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一个宗旨,也是一项重要内容。⑮如在台湾、西藏、人权等重大的国家主权与安全问题上有针对性地与其他国家政党进行增信释疑工作,争取国际支持。如1998年,中国共产党安排意大利多党议员代表团、欧洲民主联盟代表团先后实地对西藏进行参观考察、访问座谈,纠正了西方的一些偏见。

3、中国共产党在政党外交中逐渐形成了双边与多边、不定期交流互访与机制化交流合作相结合的灵活、多样、丰富的外交形式

双边交往,一直是政党外交的重要形式。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既注重双边政党高层领导人的交流,也越来越注重中层和基层间的党际交流,即政党地方组织间交流组织建设和执政能量建设经验,特别是为政党的年轻政治家间的友好交流提供交流平台和机制。随着世界政党组织的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加强了多边政党交往,与世界政党的国际组织、地区性组织的交流不断增加和强化,多边场合与形式能够更好地推进中国共产党与各类型政党增进相互了解和交往,就全球性议题进行讨论。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参加了亚洲政党国际会议第一届、第二届会议,并在2004年承办国际性政党会议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中国共产党还举办多边国际政党研讨会。⑯中国共产党与周边国家越南、老挝、日本等的政党、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欧洲一些国家的主要政党等建立了定期交流制度,与各国执政党和参政党的交往十分突出,特别是与日、俄、印、澳等一些大国主要政党的交往已经完全机制化。日前,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出席一些国家友好政党的党代会,已成为一种常态化工作。同时,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各政党的高层交往制度也初步形成。

网络间节点的紧密程度越高,代表进行活动的效率越高,代价越小。为了衡量网络内聚力的程度,采用奇异值分解与滑动窗口结合的算法,产生酉矩阵,其对角线上的数据代表每个变量的方差。

总之,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理论和策略方针,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基本原理与党和国家面临的具体实际、世界政治的具体环境相结合中不断发展的。每个时期党的政党外交理论的发展,都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也离不开对中国国情和党情的正确把握与认识。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要义是服务于执政兴国这一党的工作中心。扩展政党外交的对象、突出执政经验的交流、重视政党外交与经济的结合等,都围绕着执政兴国这一中心任务。事实上,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寻求国际援助到当前争取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和平国际环境,政党外交无论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都以政权建立和建设、民族与国家的繁荣富强为核心。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历程,是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的进程;政党外交,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其政治理想和抱负的重要形式,也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光辉事业,从政党外交角度,就是要坚持政党外交的基本原则,坚持政党外交服务中国总体外交。

注释:

①杨扬:《解读党的十七大确立的政党外交基本思路》,《唯实》,2008年第4期。

②《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新华网-新华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11/30/content_2276127.htm

③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中),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62-67页。

④毛泽东:《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1]——外交问题》,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人物纪念馆-毛泽东纪念馆-著作选登-毛泽东文集第一卷.,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0190/70197/70355/4768684.html

⑤⑥牛军著:《从延安到世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 282、309 页。

⑦张俊国著:《毛泽东国家利益观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93页。

⑧《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92页。

⑨许月梅著:《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2页。

⑩《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原则和现状》,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的各项工作-外联工作,http://cpc.people.com.cn/GB/64107/66150/66161/4466931.html

⑪刘爱华:《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创新与发展》,《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⑫时新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六十年之考察与思考》,《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⑬汤运红:《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发展脉络》,《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⑭ 《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当代世界》,1995年第12期。

⑮刘朋:《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现状及思考》,《学术探索》,2010年第2期。

⑯余丽:《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实践之路与理论创新》,《中州学刊》,2010年第2期。

D27

A

1671-2994(2011)04-0013-04

2011-05-28

张金平(1967- ),男,山东曹县人,云南民族大学马列部副教授、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牛 嘉(1973- ),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责任编辑:陈文兴

猜你喜欢
政党外交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