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贤滨
(中共漳州市委党校 科社党建教研室,福建 漳州 363000)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初探
陈贤滨
(中共漳州市委党校 科社党建教研室,福建 漳州 363000)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也曾经走过一些弯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才能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在未来几十年取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要吸取国外执政党的执政经验与教训,着力在改善民生、政治改革以及自身改革开放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政治改革;改革开放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上一些执政多年的大党、老党,如苏联共产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印度国大党、日本自民党、中国国民党等,纷纷失去垄断多年的执政地位,更有个别政党甚至走向解体消亡。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于1949年取得全国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连续执政62年、领导世界大国的超级大党、老党,我们如何吸取国外执政党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是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重大课题。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前28年里是艰苦的革命斗争以及局部执政的历史,后62年是全国执政以及全面建设的历史。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的执政党,怎样才能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在未来几十年取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大课题。
邓小平曾经说过: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不坚持发展民生就会丢掉民心,这也是关系到执政合法性的重大问题。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革命的胜利,人民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历史合法性。但是,和平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开始,人民更加向往民主、富裕的生活,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成为执政党的头等大事。中国共产党必须由历史合法性转变到政绩合法性上来,未来甚至还要转变到选举合法性。在这一方面,苏联解体有着惨痛的教训。苏联长期注重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人民的生活水平实际上长期得不到改善和提高。解体前夕,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90年代初期,通货膨胀率高达200%,市场上有99%的基本消费品短缺。试想,苏联共产党已经无法为人民谋福利了,苏联解体时还会有任何人为苏共丧失政权感到惋惜吗?因此,在现阶段,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体现政绩合法性的核心所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是否同步惠及全体人民就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第一,几十年来,我国的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目前约为35%,远远低于世界平均60%以上的水平。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造成的。第二,我国的行政管理成本不断上升,政府开支比重过大,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进一步压低了居民的消费水平。居民消费率不合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正常运行。如果人民生活水平不能够与经济发展同步,那么,党的政绩合法性就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执政的根基就会产生动摇,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群体性事件就随之产生了。因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居民消费率上升”,并且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发展民生的庄严承诺,是未来几十年社会改革的正确方向,也是对自身政绩合法性的不断加强。
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民主政治,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人民不断争取得来的,从近代思想家对民主基本制度蓝图的设计到西方政治家对民主制度的践行,从粗糙的民主实践到精致的民主管理,历经了漫长的阶段,而西方社会全面实现普选也才是上个世纪中后期的事情。所以,民主化需要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基础,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在亚洲的很多发展中国家,民主不见得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有些国家和地区反而因为实行民主化导致经济发展的倒退。民主只能是上层建筑的范畴,它关心的是利益如何分配的问题,而不关心利益是如何产生的。因此,有些国家和地区,在与民主相配套的基本国家制度还未建立完整时就实现民主化,造成了国家经济社会生活的过分政治化,国家过分政治动员,经济和社会空间过小,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例如泰国,整个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社会精英阶层与草根阶层无法对整个国家发展方向达成共识,把民主简单理解为上街示威游行,于是,就出现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情形,红衫军与黄衫军轮流上街示威的情形,整个国家处于动荡之中,阻碍了泰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台湾地区也是这种情形,泛蓝阵营与泛绿阵营并不具备西方民主制中妥协的核心精神,对整个地区的基本政治框架都无法达成共识,双方互相拆台,坚决否定对方的政策方针。把民主政治简单归结于选举,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精力在选举上面,往往是一场选举刚结束,被撕裂的社会还未愈合,下一场选举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人民整天处于选举的奔波中,还会有什么精力发展经济呢?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对改革加强了综合配套,改革将不再是某一个方面的改革,而是各领域齐头并进的全面性的改革,这更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中国虽然经济发展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人均GDP仍处于落后状态,我们现阶段必须做好民主政治实现前的各项基本国家制度建设,只有这些配套措施健全完善了,民主政治改革才能够水到渠成。为此,要不断发展经济,壮大中等收入者的数量和提升中等收入者的民主政治素养。虽然中国没有欧洲社会广泛的启蒙运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参与政治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可喜的是,中国的一些地方正在经历着中等收入者的觉醒,发达地区的一些群体性事件就和他们有关,尤其在与环境保护等的相关领域,福建厦门PX项目的停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厦门人民以“散步”的方式,表达了政治参与的热情。因此,笔者认为,民主化未来几十年不可避免、最终会到来,但可遇而不可求,必须循序渐进的原则才能稳步推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了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与中国共产党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是,领导改革开放的中国共产党不能故步自封、置身事外、画地为牢,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自身也应该改革开放。这既是思想理论逻辑上的应然,也是政治实践逻辑的必然。前文提到的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在经历了多年的执政之后丧失了政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执政后期处于一个高度封闭、自我封锁的状态,执政党自身没有与时俱进的进行改革和开放,形成了只顾权力斗争、脱离广大人民、漂浮于社会之上的利益集团,最终丧失了人民的支持,我们必须引以为戒。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改革开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的改革,另一方面是自身的开放。
1、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改革。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应该说自身的改革一直在进行当中,只是有的时期不够明显,而有的时期非常突出。建国以后的很长时期,我党还保留革命政党的特征,基本上还是一个群众动员型的政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开始不断向执政的政党转型,向人类社会其他的政治文明成果学习一些执政的经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党内民主”就是执政党自身进行改革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系统深入地对党内民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方面的论述很多,笔者不再赘述。党内改革至关重要,但是,党群关系的调整也应该是执政党改革一个重要环节。“密切联系群众”是早在中共七大上就成为我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这句话是对党群关系重要性的经典论述。
长期以来,我们的思维停留在革命党时期,认为党的任务就是发动群众搞政治运动。但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真正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困难”;要“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要“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权益”。不仅如此,我们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层领导应该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经常深入基层体察民情。胡锦涛总书记与温家宝总理,每年新春之际都要到基层与人民群众共度春节,这是拉近人民群众与领袖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笔者认为未来应该把这样的走访制度化,而且应该让领导人看到更加真实的基层,而非经过布置筛选的“伪基层”,以此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开放。西方多党制政府中,政府的政策很容易转型。政党轮替使得执政党不用背负其他执政党的包袱。但是,在一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为了保持执政党政策的一脉相承,政策转型很慢,甚至几十年无法改革,如何随时更新自己的人才和政策,这是一党长期执政面临的重大挑战。其中有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就是保持执政党自身的开放性。我们以新加坡执政的人民行动党为例,它的政府官僚系统公务员是内部选拔的,但其政治精英,很多是社会为执政党培养的,或者说,很多政治领袖不是执政党自身培养的,而是从社会吸收进执政党的。在20世纪70年代,人民行动党吸收了后来成为总理的吴作栋和副总理的陈庆炎,在80年代和90年代,又吸收了现在的总理李显龙和副总理黄根成等精英人才。这些领袖人物在成为执政党领导之前,都是社会各方面的精英人才,他们在各自领域成功了,执政党邀请他们入党,为国家服务。也就是说,今天不是党员,明天党需要你了,你就可以成为党员,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成为执政党和国家的领袖。这不仅解决了政党培养干部的成本,而且解决了很多列宁主义政党内论资排辈的问题。
客观地看,中国现在的政治精英选拔体制过于封闭,党的干部从科员、科长、处长、厅长、部长一步一步逐级晋升,而且必须运气很好,每一步都得赶上车,否则一步落下,就断送了政治前程。一部份党的干部的一些精力放在了如何更好的踩上点、赶上车,也就压缩了为人民服务的本职工作。这是体制本身的不开放与局限性所致,要克服这一局限,就要建立社会优秀人才进入执政党的快速通道,吸收社会精英。党的十六大修改党章,私营企业主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就是执政党开放的一个重要体制改革,不仅可以直接吸收社会优秀人才进入执政党,更重要的是可以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议》提出:“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这也是执政党不断开放的重要尝试。之后,中国各地认真践行这一要求,把科级、处级、厅级的副职领导岗位拿出来公开选拔,甚至有些地区走的更远,将正职领导拿出来公选。笔者惊喜的发现,某些地区的副厅级领导职位全球招聘,这是中国共产党自信与开放的表现,也是下定决心吸引人才的体现。但是,笔者也发现了公考中一个需要逐步完善的地方,就是对报考者的身份要求卡的太严,有些地方的职位要求报考者需是“党政群机关、高校、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在岗在编人员”。笔者认为,一些非公有制的组织、机构和私立院校中也有大批的人才精英,未来执政党必须拿出更加开放的心态,允许这部分人参加考试,更大范围吸纳社会各个领域的人才,不断补充执政党的人才队伍,真正为社会精英开辟进入治理国家的快速通道。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在未来的发展中,无论是经济发展方式更加关注民生,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还是执政党自身的改革开放,都要不断进行改革,而改革是各种力量互动的结果,中国只能在这个结构之下寻求改革的途径,并优先考虑如何长期执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呈现出很大的开放性,只要这种开放性是持续、有效、正确的,必定能够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复兴!
D24
A
1671-2994(2011)03-0071-03
2011-03-07
陈贤滨(1983- ),男,福建漳洲人,中共漳州市委党校科社党建教研室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党的建设。
责任编辑:刘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