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树勋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干部继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111)
提高各民族群众素质与云南的全面小康
马树勋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干部继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111)
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是云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没有各族干部群众素质的提高,就没有云南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各族干部群众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云南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通过引导各族群众的价值观念更新,使他们真正愿意(从自发到自觉地)投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通过提高各族群众的整体素质,使他们真正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而为云南的全面小康作出积极的贡献。
云南;各民族群众素质;人的全面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哲学理论依据就是肯定人是社会发展主体,肯定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既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又是社会的价值目标。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总是集中表现在人的发展上,即表现在社会成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上。承认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这种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因此,提高各族群众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也是云南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因此,要做到科学发展,就必须把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从表面上看,首先表现为物的发展,即物质财富的增长,但从更深层次上理解,生产力的发展绝不是单纯物的发展,人作为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人的素质和能力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不仅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也是一个从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逐步推进的过程,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把人的发展概括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马克思称之为“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或“自由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人作为主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是为人自身人格完善和促进社会进步而发展,是把人作为目的而发展。江泽民在2000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十六大报告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发展的新要求中,更加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和保障。这些论述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合在一起,将人的全面发展提到全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创新的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在根本上变革了传统的社会关系,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并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小康社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发展过程,同样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这一本质要求,致力于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既坚定不移地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同时又要考虑到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把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本质要求体现出来。人的全面发展就其实质而言,主要是指造就全面的高素质的具有现代文明的新人,在全球综合实力的较量和竞争中,中国的整体竞争力不仅要体现在更高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上,同时,还要体现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上。只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使我国“人口众多”这个经济建设的负担变成优势。也只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不断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尽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要求。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上取决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民族素质是一个民族在教育程度、科技水平、思想观念、伦理道德、价值标准、人格修养,乃至习俗风尚、言谈举止仪表装着、身体素质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体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集中体现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迫切要求提高人的素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我国人民群众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这就对人的素质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提高人的素质面临着双重的任务;既要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塑造具有独立人格、自主精神和具有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又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克服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给人的存在和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以此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人的素质基础和良好的文化基础。二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为人的素质的发展和人的积极创造精神的发挥创造了条件,并开拓了其发展的巨大空间,从而使人这一首要生产力和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使人的主体、主观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总体增长。三是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对立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但思想文化的矛盾和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可以说,用思想文化侵略并控制全球,利用思想文化渗透来实现其利益,是当今霸权主义的新伎俩。在这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竞争面前,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人的辨别力和思想上的坚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我们就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被打败。
3、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云南虽然不是民族自治省份,却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边疆省份,有25个少数民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众多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使云南这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对全国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历史、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各种原因,云南的发展极不平衡。不仅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就是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内部,就是同一地区的不同民族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别。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经过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云南的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然而,由于社会总体水平发育低,使云南的一些地区仍然处于贫穷落后的状况。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国其他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云南与全国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差距还在拉大,除历史和现实的许多因素的制约外,劳动者的素质不高,是制约云南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原因,全省不仅在各类各级人才的拥有量上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文盲率也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云南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各族群众的素质,这是因为劳动者的素质状况直接制约着云南的建设和发展状况。由此可见,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云南全面小康的根本任务,又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云南各族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明显提高,思想道德不断进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意识逐步增强,各族群众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空前提高,云南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冲击了各族群众的自然经济观念,促使他们逐步树立起商品经济的观念。云南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建国时分别脱胎于封建领主制、农奴制、奴隶制和原始公社末期,只有一小部分进人封建地主经济。建国以来,大部分地区发展缓慢,迄今生产力的发展仍十分落后,社会总体发展程度较低。因此,各族群众自然经济观念浓厚,轻商、鄙商普遍存在。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这种自然经济的观念受到强大冲击,越来越多的各族群众逐步挣脱耻于经商的传统观念,积极投身于市场经济,开始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冲击了各族群众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守常观念,促使他们确立大胆拼搏、不断进取的观念。由于社会历史、自然环境等诸多原因,云南的不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客观上限制了人们与外界的交流和交往,使相当一部分群众长期生活在一种盲目乐观、自我满足的独立状态之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一种内在的为改变现状而不断拼搏的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地区之间、民族之间人们的相互交往和交流,也使各族群众的这种传统观念受到现代文明的强烈冲击。在对比中,许多群众看到了自己的落后和差距,他们产生了一种不满足传统生活的内在动力,开始以各种方式来摆脱贫困,进而改变现存的生活方式。一种积极进取,大胆开拓的新观念正在逐渐形成。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冲击了各族群众的闭关自守、与世无争的观念,促使他们逐步确立起大胆开放、敢于竞争的观念。云南的一些地方,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使相当一部分群众长期闭关自守、循规蹈矩、与世无争,这种观念和行为方式严重地阻碍着这些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冲击着这种落后保守的观念。一些民族地区处于内陆周边国家开放的前沿,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带来的边疆对外开放,不仅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人们开放、竞争观念的确立。
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更凸现了云南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矛盾。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各族群众价值观念滞后的矛盾。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人们的价值观念尚未根本变革的情况下开始建立的,因而人们的价值观念落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全国其他地区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这种观念的滞后在云南表现得更为突出。二是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各族群众主体能力不适应的矛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更加突出了市场竞争根本上是人才及其能力的竞争。因此,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人力资本已成为未来经济增长和经济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专家一致认为,资金、技术、设备和市场对经济的发展是极端重要的,它们将大大促进现代化的进程。但是,人的作用即人们反映出来的能力的最大限度的积极发挥,则是最关键的因素。而云南各族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思维方式较为滞后,其现实的能力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有较大的距离。
1、要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云南各族群众整体素质偏低,已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云南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而以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未真正引起重视。这种反差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就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没有真正认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没有认识到人的主体素质的提高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思想认识问题不解决,不可能推进云南的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各族群众作为云南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体,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承担者和实现者,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云南的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所以,云南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各族干部群众主体素质的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因此,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
2、要以各种载体和形式,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实现价值观念的更新。传播和教育是推动群众观念更新的有力手段,因此,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来促进各族群众的价值观念更新。一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教育各族群众,通过向各族群众通俗易懂地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和重要内容,生动形象地介绍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小康建设的伟大实践和巨大成就,使他们接受新的观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二是要宣传各民族中具有时代特征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先进典型,使更多的民族群众,逐步确立以自身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作为实现价值的行为准则,从而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积极进取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为改变云南的落后面貌做出贡献。三是要以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传唯物论、无神论的基本常识和其他一些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引导各族群众逐步破除听天由命和依赖、依附、依靠的价值观念,树立与改革开放和全面小康建设相适应的自主自立、敢于创造、敢于竞争的价值观念,从而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四是通过组织电影、戏剧下乡和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扩大各族群众与外界的交流和交往,使他们在交往中逐步接受新的价值观念,抛弃传统的价值观念,从而实现观念的更新。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在大多数生产劳动中,单是社会接触就会引起竞争心理和特有的精神振奋,从而提高每个人的工作效率。这对于人们的观念更新过程,也同样适用。
3、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优先发展教育,切实提高各族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优先发展教育、加强智力开发,是云南这个多民族边疆省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措施,也是提高各族群众主体素质的根本途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是衡量人的主体素质的重要内容,一个文盲、半文盲占人口比重很大的国家、民族和地区都是难以实现现代化的。要把教育与科技发展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世界上发达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普遍选择教育优先、科技优先之路,通过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以促进经济腾飞。从云南的现实来看,一是要下大力气改变基础教育落后的状况,切实搞好基础教育,保证青少年的入学率、合格率和升学率。二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云南各地区最迫切需要的是大量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初级人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推动云南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重要意义。三是要搞好成人教育,对各族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中青年劳动者进行有计划的持之以恒的扫盲教育、实用科技培训和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各族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此,必须全面系统地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办学,要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各少数民族群众掌握和运用科学文化知识的智能和能力上面,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各族群众的主体素质,使他们真正有能力投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要积极推进云南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要积极推进云南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从而为各族群众素质的提高提供实践基础和创造物质条件,而他们主体素质的提高,又将进一步推进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一是要大力促进云南的经济发展,为各族群众主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从云南的现实情况来看,不少地方经济文化仍比较落后,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仍十分薄弱,这种情况极大地制约着各族群众主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切实加强各地区的交通、通讯和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变制约各族群众素质提高的物质环境,使他们价值观念的更新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都具有相应的物质条件。二是要加快云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中国体制改革的重要选择,也是云南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市场经济具有竞争的本性,市场是商品经营者竞争的场所,优胜劣汰迫使人们依赖科学和理性,采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生产率,增强竞争能力。竞争能锻炼人的品质和毅力,增强人的进取心和首创精神,竞争能够涤去人的惰性、懒散、贪图安逸、不思长进等陋习,迫使人增强自己的才干,施展自己的才能。因此,进一步完善云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使各族群众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不断更新观念,焕发新的思维活力,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三是要进一步加快云南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应当也必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在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推进,将为各族群众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增强提供重要的实践平台;另一方面,各族群众思想政治素质的不断提高,人民民主观念的不断增强,必然为云南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而为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持和智力支持。四是要进一步加快云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我们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加快文化发展和繁荣的步伐,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需求。通过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五是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能动、最积极的要素,发展生产力的终极目标是推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社会进步,归根到底是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经济社会越发展、民主政治越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对人的发展水平要求越高,只有进一步加快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解决关系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生产和生命安全问题,保障他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才能为各族群众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可靠保证,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K02
A
1671-2994(2011)03-0060-04
2011-04-02
马树勋(1966- ),男,云南澄江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干部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与区域发展。
责任编辑:许如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