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开蓉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 科研科,云南 景洪 666100)
西双版纳州生物产业发展问题思考
邢开蓉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 科研科,云南 景洪 666100)
西双版纳州生物资源富集,具有发展生物产业的优势条件。目前,西双版纳州生物产业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发展中还存在龙头企业少、发展资金缺乏、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需要从规划、资金、人才、企业、品牌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才能进一步做大做强西双版纳州的生物产业。
西双版纳州;生物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全力实施“生态立州”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着力建设生物产业“七大工程”(龙头企业、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品牌培育、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和“七大基地”(天然橡胶基地、普洱茶基地、竹产业基地、生物柴油基地、云麻产业基地、傣药南药基地、绿特食品基地),做大做强林产业、畜牧业与绿特食品加工业、云麻产业、傣药南药等四大生物产业,努力实现生物资源优势向绿色经济优势的转变,努力建设成为云南生物产业的特色基地。2009年,全州实现总产值82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1.9%,占全州生产总值的60%。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1、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实力不强。除引进的少数几个国内的著名大企业,如云南白药集团、上海光明集团云南石斛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外,本地龙头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落后,发展水平较低,精深加工能力、产品档次、市场竞争力、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不高,产品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和组织化程度偏低,加工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很难在大区域范围内带动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及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2、发展资金短缺。西双版纳州总体经济实力不强,尽管如此,州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的资金用于扶持生物产业的发展,主要用于龙头企业、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品牌培育的扶优扶强,但是,财政资金犹如杯水车薪。另一方面,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力度又不够,多元化投入机制不完善,分散于政府各部门的有效资金也难以形成合力。
3、科技创新不足。这是加快西双版纳州生物产业发展的最薄弱环节。目前,全州生物产业的开发仍停留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上,种植、加工粗放,原料综合利用率低,市场化、信息化和产业化程度低。除少数产业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缺少核心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例如,橡胶产业规模大但整体发展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低;茶叶精深加工不够,更多的是初级产品,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新产品的开发,至于提取茶多酚、儿茶素等深加工尚处于孕育起步阶段。
4、市场开拓能力欠缺。由于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市场销售机制和渠道不够完善畅通,本地一些较好的产品多年来的发展并不理想,企业并未能做大做强。例如,一些果汁饮料,与国内同行业的一些名牌果汁饮料相比,在口味、包装上都不相上下甚至略胜一筹,但因为缺乏市场开拓和营销能力,导致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都不如这些国内品牌。傣药南药疗效显著,市场前景好,但目前尚未得到有效开发。
5、品牌培育有待强化。突出的表现在产品杂乱,一个产品就有几家甚至十几家厂商生产,一个企业生产七八种,甚至几十种产品,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这种情况在普洱茶中较为突出。茶叶品牌多、乱、杂,然而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品牌廖廖无几。
6、高级研发人员和经济管理人才匮乏。科技意识不强,生物产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本土核心型研发人员严重缺乏,特别是在生物制造、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等领域的人才缺乏,吸引国内外、海内外高级专业人才的创业和就业机制还不完善,进而影响了西双版纳州生物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和创新。经济管理人才的缺乏,严重影响产品的市场开拓及品牌塑造,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1、做好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一是做好整体发展规划、重点发展领域、基地布局等工作。二是把生物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结构调整,逐步形成坝区、半山区和山区各具特色的优势生物资源产品带。三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生物产业,实现生物产业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从而逐步实现生物资源产品从单一到多样、从低品质到高品质、从初级原料产品到精深加工的转变。
2、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从目前的实际看,仅靠西双版纳州自己的力量扶持本地龙头企业来带动生物产业的做大做强是不现实的,必须要借用外力来带动本州生物产业的发展。一是要针对西双版纳州优势生物资源的特点,组织、设计、包装一批带动面大、关联性强的项目,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二是精心策划和组织招商引资重大活动。要以优势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为切入点,通过给予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提供最好的服务,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生物资源的开发。
3、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一是实施生物资源开发的产业化。通过培育扶持,增强本地企业的自主开发创新能力。二是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产品、市场和产业相互联动,集中力量重点培强壮大产品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加工企业型龙头企业。三是培育专业市场型、中介与营销服务型的多元化产业龙头企业,使这些企业成为西双版纳州生物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例如,应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高其组织化程度,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发挥其在推广科技、调整农业结构、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实施品牌战略,争创国家省级生物资源产品知名品牌。品牌是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证”,是产品占领市场的“绿卡”。西双版纳州生物产业的发展必须走品牌之路。要根据国家生物资源产品质量标准,抓好产品的规范化生产和优质产品的品牌申报、认证工作。重点围绕绿特食品(茶、果蔬、粮食)和傣药南药,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并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名牌带动,扩大西双版纳州生物资源产品的知名度,促进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5、完善投融资体系和机制。一是抓紧研究制定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的产业政策,广泛吸引省内外、国内外资金参与产业发展。二是加大政府对生物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产业化前期等的扶持。探索建立生物产业发展基金,促进和引导生物产业创业投资、担保基金和产业化基金等的发展;鼓励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国际大公司、民营企业和社会资金对生物产业进行投资;加强银企合作,加大政策性银行对生物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最终构筑以政府资金投入为引导,除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外,重点建设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及社会融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体系。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生物产业,必须依靠人才和科技,建立人才和科技创新支撑体系。西双版纳州要立足实际需要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计划,加强各类生物产业发展所需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是培训现有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工人,如胶农、茶农、养殖户。二是重视、培养、引进一批高素质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和市场营销人才。三是建立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关系,不仅培养人才,而且联合搞研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四是建立科技人员培训轮训制度,更新知识,以利更好地进行技术创新和推广工作。
7、努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作为战略性、先导性的新兴产业,生物产业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产业政策加以推动和引导。一要争取国家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落实已经出台的政策,建立完善地方性法规,为加快发展生物产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二要继续实施州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资金扶持生物产业的发展;对从事茶叶、花卉、香料、药材等种植项目及养殖项目,减半征收企业的所得税;对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8、坚持走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道路。一是引入绿色GDP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能反映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核算和评价指标体系,着力培植符合绿色经济标准的生物产业。二是坚持开发与保护同步,有序开发,严禁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状况的出现,坚决杜绝在资源开发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控制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三是开展生态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发展循环经济。
责任编辑:刘建文
F062.1
A
1671-2994(2011)02-0132-02
2010-09-24
邢开蓉(1974- ),女,贵州榕江人,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科研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