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氯碱工业“十一五”节能减排回顾及“十二五”展望

2011-08-15 00:46孙绍刚
中国氯碱 2011年3期
关键词:十一五石渣烧碱

孙绍刚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专家委员会主任)

“十一五”期间,我国氯碱工业的烧碱、聚氯乙烯产能规模跃居世界首位,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方面呈现出诸多亮点。通过节能减排的实践举措,氯碱企业开始向循环经济型现代制造业的目标迈进。在新的历史阶段,面对国内外日趋复杂的贸易环境和更为紧密的贸易往来,进一步推动氯碱行业节能减排成为提升竞争力、实现产品结构升级的有效手段。总结“十一五”氯碱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将为“十二五”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1 中国氯碱工业“十一五”节能减排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国围绕节能减排在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两化融合、技术装备升级等方面先后发布了多项政策法规,有力推动了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工作进度。氯碱行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节能减排全面渗透到各个方面,在技术革新、管理理念上实现优化升级,取得较为突出的成果。

1.1 产业政策指明氯碱行业节能减排方向

“十一五”期间,我国相继出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及2007年本,《目录》的发布,旨在引导投资方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现有的产业格局。伴随氯碱产业规模在“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增长,控制产能盲目性扩张也成为行业重点工作之一。企业由单纯的产能扩大逐步向延伸产业链的方向拓展,有效降低对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

“十一五”期间,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公布的两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中,多家氯碱及相关企业榜上有名。在各项循环经济发展形式中,电石渣制水泥成为我国电石法PVC企业广泛采用的产业模式。2008年,发改委下发《关于鼓励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有关问题的通知》,鼓励电石渣综合利用,对全部利用电石渣替代天然石灰石生产水泥项目的规模和工艺放宽限制。氯碱企业对电石废渣的循环利用,既消纳工业废渣,又延长其产业链,实现产业的循环发展和清洁生产。

“十一五”期间,为控制“两高”行业的快速增长,国家发改委、电监会等部委多次出台电价相关政策文件。2006年,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差别电价政策的意见》;2007年,发改委、电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坚决贯彻执行差别电价政策禁止自行出台优惠电价的通知》;同年,发改委、财政部、电监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差别电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等8个高耗能行业,区分淘汰类、限制类、允许和鼓励类企业执行不同的电价政策。2009年,工信部发布《关于工业企业参与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企业参与直购电试点需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行业准入条件等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差别电价政策在 “十一五”期间对遏制高耗能行业盲目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技术升级和节能降耗发挥了积极作用。氯碱企业为适应电价调整,通过离子膜烧碱置换隔膜碱设备、膜极距电解槽工艺的逐步应用等措施,大力推动节能技术的升级,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

“十一五”期间,发改委共发布三批《全国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密闭环保节能型电石生产装置、新型高效节能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技术、氯化氢合成余热利用技术等被列入其中。与此同时,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 《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烧碱产品单位能源消耗限额的技术要求、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节能管理与措施,深化了企业通过技术进步降低生产能耗的理念。

2009年,环保部对外公布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标准。该项标准指导我国氯碱工业实施清洁生产,帮助企业分析污染物产生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清洁生产措施,使氯碱工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随后,工信部发布《聚氯乙烯等17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的通知》。氯碱行业通过多年来在清洁生产方面的努力,已有一批先进企业通过清洁生产验收。清洁生产的持续推进,对氯碱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2010年,工信部印发《关于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的批复函》,组织开展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工作,并公布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其中包括新疆天业等多家氯碱企业及相关单位。通过建立一批示范企业,形成试点行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和基本思路,研究确定不同行业“两型”企业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技术革新推动氯碱行业节能减排进度

“十一五”期间,我国氯碱行业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应用成绩斐然,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近年来,氯碱行业将发展离子膜烧碱作为节能降耗、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十一五”初期,我国离子膜烧碱占烧碱总产能的近30%,截止2010年底,我国离子膜烧碱所占比例已达到84%。新扩建烧碱装置均为离子膜法工艺,大批隔膜法装置正逐步退出。此外,离子膜烧碱工艺技术的核心问题——离子膜国产化,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0年6月30日,山东东岳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研发的国产离子膜在万吨氯碱装置上应用成功,成为我国氯碱工业在“十一五”期间卓越的技术成就之一,打破了核心技术产品被国外公司垄断的局面。此外,蓝星北化机研发的“氧阴极低槽电压离子膜法电解制烧碱技术”也于2010年12月8日完成了中期验收,与传统离子膜工艺相比,氧阴极技术在烧碱生产中约降低30%的用电量。

聚氯乙烯生产方面的节能减排技术同样取得突出成绩。干法乙炔技术、PVC聚合母液废水处理、氯化氢合成余热利用技术、低汞触媒等均得到进一步的研发与推广。干法乙炔技术的应用解决了电石渣的排放,干法乙炔发生技术配套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把产生的电石渣用于水泥生产、制砖等,拓宽应用领域,杜绝电石渣浆的排放。聚合母液废水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同样能够较好的实现节能减排,经过全膜法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母液水,可直接替代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水,降低了排放污水中的COD含量,减少了母液废水的排放,提高水的复用率。此外,盐酸脱析可减少含汞废盐酸的排放,并增加氯化氢的循环利用,而低汞触媒的应用则直接降低了电石法PVC生产过程中对汞的使用量。

1.3 经营理念转型促进企业节能减排项目实施

“十一五”发展时期,我国氯碱企业积极按照国家政策的指导,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实现转型升级,使节能减排真正与企业经营有机结合,为企业经济效益增收发挥积极作用。

我国氯碱工业因资源、能源、环境、物流等区域特点,发展模式各有不同。被列入循环经济第一批试点单位的新疆天业便逐步打造出 “煤―电―氯碱化工―电石渣制水泥”产业发展模式,建立起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废水、废气、废渣资源利用的循环经济网络;山东海化则形成了溴系列、碱系列、苦卤化工系列、精细化工系列高度关联生态工业 “互联网”,成功地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石泥替代石灰乳生产纯碱新技术,把氯碱树脂公司的电石泥废渣送到与其毗邻的纯碱厂全部利用,实现了纯碱、氯碱、聚氯乙烯在产业链上的循环生产,解决了聚氯乙烯树脂企业电石泥废渣环保利用的难题。此外,“煤电-氯碱-氟化工”、“氯碱-精细化工”等循环经济路线,在我国氯碱工业中相继开花结果。为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我国于2009年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提供了财政资金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多项扶持措施,更好的推动企业打造循环经济,通过节能减排创效益。

清洁发展机制(CDM)在“十一五”期间开启了中国氯碱行业企业参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序幕。随着“低碳”概念对氯碱行业的深入影响,CDM项目也逐渐被氯碱企业所关注。企业结合氯碱生产工艺及设备的特点,通过高耗能工业设备和工艺流程节能改造、电石渣生产水泥、分解温室气体HFC-23等CDM项目的运作,如浙江巨化的HFC-23CDM项目、新龙电化的干法乙炔电石渣制水泥项目和重庆长寿的燃煤工业锅炉改造项目等,不仅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同时也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2 中国氯碱行业节能减排面临机遇与挑战

氯碱行业是能源、资源密集型产业,能耗、物耗水平直接反应氯碱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水平。中国氯碱工业在“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然而与“十二五”的更高目标和严峻形势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其次,部分科技成果的工程转化能力较弱。再次,部分核心技术装备仍对进口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消化吸收及再创新的研发能力不强。

(1)离子膜烧碱产能比例虽然较之过去已经呈现大幅提高,但隔膜碱产能也依然占据着16%的比例。我国隔膜法烧碱综合能耗行业平均水平比国外先进水平高约13%,交流电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约4%,我国隔膜法烧碱盐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3.8%。如果将474万吨隔膜碱全部置换为离子膜烧碱,则每年理论上可节省大约3.8亿度电,该项措施将有效促进行业整体能耗水平的下降。我国大力发展离子膜烧碱还面临着装备国产化的关键问题,国产离子膜尚未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应用,离子膜碱全面替代隔膜碱的工作无法获得稳定的技术装备支持。

(2)“十一五”期间,我国氯碱工业研发并应用了多种促进节能减排的技术革新,但这些技术装备产品在氯碱行业的推广力度仍有待加强。部分企业仍采用比较落后的生产工艺,行业新开发的干法乙炔,PVC母液回收等“三废”治理综合利用技术仍需不断完善并加大全行业推广力度。

(3)氯碱行业科研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要求,科研投入少、基础差,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不多。我国氯碱生产企业数量较多,各企业能源消耗、实现清洁化生产水平差别较大,不少企业现有生产成本仍没有完全体现出环保治理等成分。未来,在国家对环境要求不断提高的趋势下,企业综合成本将进一步提高。在加入WTO后,不少国外公司使用其先进的技术在中国投资建厂,也使国内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3 “十二五”中国氯碱工业节能减排展望

“十二五”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氯碱工业的结构调整迫在眉睫,而节能减排成为贯穿其中的重点工作。面对“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的更高目标,行业企业应认真落实相关产业政策的具体措施,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应用,通过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化升级,使中国氯碱工业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3.1 国家对“十二五”节能减排提出更高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将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主要从以下5方面实施工作:(1)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和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5)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强化执法监督,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

3.2 技术升级实现节能减排更高水平

基于 “十一五”技术革新为节能减排做出的贡献,面对“十二五”节能减排的更高要求,科技创新仍将成为主要动力。

“十二五”期间,在烧碱生产工艺方面仍需有序推动离子膜碱替代隔膜碱工作,同时扩大国产离子膜工业化应用,加强适合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的离子膜后续研发工作,并且推进氧阴极离子膜电解槽的工业化开发及应用。密切关注国内外非电解法氧化制氯工艺的研发进展。

在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方面,根据环保部发布的《关于加强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及相关行业汞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底前,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企业要全部使用低汞触媒。各企业应抓紧制定低汞触媒替代高汞触媒计划,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计划完成。氯碱行业还应大力开展无汞触媒的研发及工业化生产应用。“十二五”期间,氯碱行业应努力实现以下各项技术改造项目:扩大电石法聚氯乙烯采用干法乙炔工艺的比例,加强电石渣综合利用;提升PVC聚合母液废水回用率;进一步提高盐酸深度脱析技术和采用硫氢化钠处理含汞废水(包括废盐酸、废碱液等)的普及率。

3.3 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转型发挥更大作用

氯碱企业是节能减排工作的主体,思想上应高度重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在经营理念上及时转型,积极采取先进的管理方法,推进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十二五”期间,氯碱企业应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在科研攻关、技术升级、装置改造、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强投入,把“节能减排”纳入到企业日常工作中,作为企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抓手。进入“十二五”发展阶段,氯碱企业仍需继续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并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树立更多的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真正形成可循环、高效率、低消耗、少排放的发展模式。同时,氯碱企业还应密切关注“合同能源管理”的推进工作,积极参与合同能源管理试点项目,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并发挥示范作用,使合同能源管理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我国已经在“十一五”期间迅速崛起为世界氯碱第一大国,成为全球氯碱行业的关注焦点。但我们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过程依然任重道远。氯碱工业作为基础化工原材料行业,其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对国民经济生产至关重要,同时鉴于其能源密集性等特点,也成为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的主力军。节能减排将成为检验氯碱行业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指标,指引氯碱工业走向和谐、健康的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十一五石渣烧碱
养护与拌合条件对碱渣-电石渣激发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电石渣稳定土强度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添加电石渣赤泥脱碱工艺的应用
电石渣固化软土的强度特性研究
“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产业支撑能力分析研究
“十一五”时期环保投入的宏观经济影响
宁夏科技发展规划创新体系建设评价研究
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以来立项课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离子膜法烧碱生产中的节能减排措施
离子膜烧碱水平衡系统简化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