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标准园展示平台——湖北省

2011-08-15 00:50
中国蔬菜 2011年11期
关键词:蔬菜标准生产

2009~2010年,湖北省依托全省蔬菜(包括食用菌、西甜瓜)重点发展区域和全国(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创建县,创建19个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其中设施蔬菜标准园5个,露地蔬菜标准园14个。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推进蔬菜标准园实现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和经营产业化,带动全省蔬菜产业向“三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质量安全型)产业转变,促进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高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确保蔬菜市场的有效供给、蔬菜生产者收入的稳定增加、蔬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品质量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节本增效10%以上。

黄州:依托专业合作社 推进蔬菜标准园建设

1 以设施建设为基础,大力改善标准园生产条件

黄州区蔬菜标准园位于南湖街道三队,创建规模为露地蔬菜标准园80 hm2。为了保证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区政府积极想办法筹措资金和整合各类项目,支持标准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推广工作。在标准园内新建排灌站一座,修建田园废弃物回收池和田园粪便沤制发酵池16口,安装频振杀虫灯40盏,推广诱虫黄板5000张,购置高压电动灭虫器20部、机动喷雾器25部。

2 以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大力推进标准园规范种植

为全面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黄州区农业局根据不同的种植品种和种植模式分别制定了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并由标准园创建实施主体——农友专业合作社组织基地农户实施。一是引进了特长辣椒王中王、水果型黄瓜、特长豇豆等蔬菜新品种;二是示范推广了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田园清洁工程技术等,通过推广频振杀虫灯、高压电动灭虫器、诱虫色板,组建机防服务队,大大提高了防治效果,减少了农药用量和农药残留,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土壤检测,发放配方施肥通知单,推广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大大提高了施肥效果;通过建设田园废弃物回收池和粪便沤制发酵池,清洁了田园,减少了污染,改变了过去药瓶、药袋到处丢,猪粪、牛粪到处有,秸秆、渣叶到处扔的局面;三是办好蔬菜标准园创建绿色防控和测土配方施肥展示区。通过不同农药、不同肥料的对比展示,使之成为科技人员的实验园、基地农民的培训园、广大农民的观摩园;四是搞好技术培训。通过专题培训,以会代训,邀请省级专家和本地技术骨干,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发放技术明白纸等形式,大力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规范标准园生产全过程,实行“七个统一”,即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栽培管理、统一绿色防控、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检验检测、统一订单收购、统一品牌销售,大大提高了标准园的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

3 以质量安全为目的,大力实施标准园安全生产

为加强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友专业合作社建立了蔬菜产品检验检测自检室,购置了产品检测仪器,培训了产品质量内检员。同时,不断健全管理制度,构建质量安全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了生产投入品管理制度,实行生产投入品专人配送、专人管理,建立生产投入品进销台帐;二是建立了生产档案管理制度,统一印发生产记录本,详细记录农事操作、生产投入品和产品销售、经济收入等情况,对每个农户实行登记造册、统一编号;三是建立了基地产品检测制度,对标准园生产的蔬菜产品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测,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建立了基地准出制度,对检测出的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准出售,严把基地准出;五是建立了质量追溯制度,对蔬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建立田间生产和检测档案,为蔬菜产品质量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4 以合作组织为主体,大力发展标准园订单生产

为了抓好蔬菜标准园创建,合作社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建立蔬菜标准园示范基地,并与武汉市汉味鲜食品有限公司、湖北四季生鲜贸易有限公司加强合作,推行订单生产。2010年上半年,合作社为基地农户收购毛豆、豇豆、黄瓜、辣椒等生鲜蔬菜1164 t,订单收购率达76.7%,且收购价格比当地蔬菜批发商每千克高0.10~0.15元,从而为基地农户增收17.5万余元。合作社不仅为基地农户解决了蔬菜销售问题,而且为蔬菜营销企业搭建市场信息平台,不断扩大销售渠道。2010年7月8日,合作社与湖北四季生鲜贸易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黄冈城区蔬菜农超对接暨四季生鲜蔬菜节启动仪式”。这次活动的举办,为蔬菜标准园创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也为农友专业合作社扩大了影响,提高了知名度。

5 以辐射带动为引导,大力促进标准园快速发展

蔬菜标准园的创建,为黄州区蔬菜产业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2010年年初,黄州区委、区政府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把蔬菜标准园创建列入2010年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部级蔬菜标准园创建为契机,要求全区每个乡镇创建一个区级蔬菜标准园示范基地,并制定了《黄州区2010年蔬菜标准园创建实施方案》。陶店乡袁家铺蔬菜基地,按照蔬菜标准园创建的目标和要求,积极推行土地流转,引进蔬菜种植商,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改露地栽培为设施栽培,不仅提升了基地档次,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路口镇新华蔬菜基地采用立体种植模式,大棚西瓜间套种苋菜、豇豆,每667 m2收入过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嘉鱼:强化措施 推进蔬菜标准园创建

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到园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了蔬菜标准园创建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农工办、县农业局、潘家湾镇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农业局也成立了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及技术指导专班,并聘请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蔬菜系主任别之龙教授为技术指导专家,切实加强了对蔬菜标准园创建的统一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二是落实工作责任。潘家湾镇通达蔬菜专业合作社作为标准园创建的具体承担单位,负责完成各项创建目标任务;县农业局是项目组织实施单位,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资金使用的审核,总结评估,初步验收等工作;县财政局负责资金管理,项目资金实行报帐制,设立专帐,专款专用,科学合理使用项目资金。三是加强了工作督导。

2 科学选择地点,树立创建标牌到园

按照农业部标准园创建实施方案要求,嘉鱼县蔬菜标准园选择在潘家湾绿色蔬菜标准化示范区,规模73 hm2。该示范园区基础条件好,沟、渠、路、电、排、灌等设施配套完善,并且形成了2000 hm2连片蔬菜种植,具备了良好的创建条件。在蔬菜标准园区醒目位置设立标准园创建标牌,标牌中明确了创建地点、规模、目标、种植品种、关键技术、指导专家、技术负责人、创建单位和工作责任人等内容,既方便群众监督,又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3 加强培训指导,普及技术标准到园

为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嘉鱼县加强了对园区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切实把生态栽培技术和技术规程落实到园。一是推广“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生产技术,推广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重点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先进的高效优质药械。在园区推广蛾类性诱捕杀器,施用有机肥、沼肥等,使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二是根据本地实际,修改制定了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冬瓜、南瓜、大白菜、甘蓝等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印发给每个农户,使之在生产中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三是加强了现场培训和指导工作,特别是在灾后生产中,有力控制了园区灾后病害的发生,并组织农户开展生产自救,按照大白菜、甘蓝等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抓好“两菜”育苗工作,力争“两瓜”损失“两菜”补。

4 发挥农合组织作用,实行统一服务到园

嘉鱼县依托潘家湾镇通达蔬菜专业合作社来具体实施蔬菜标准园的创建工作,通过合作社把园区农户组织起来,实行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采后处理、统一品牌销售。为此,成立了嘉鱼县国家露地蔬菜标准园农资量贩店,对标准园区内使用的种子、农药、肥料等实行统购、统供、统配和统施的“四统一”服务,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从源头上消除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5 构建质量安全机制,全程管理制度到园

为把好标准园蔬菜生产与销售全程质量关,嘉鱼县构建了蔬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并把相关管理制度全程落实到园。一是建立投入品管理制度。通过农资量贩店加强了对投入品购买、存放、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并建立了出入库档案,确保了标准园种子、农药、肥料等的安全使用;二是建立了生产档案记录制度。为标准园每个农户印发了统一的生产档案本,每户详细记录了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情况,产品收获情况等,确保了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三是产品检测与准出制度。嘉鱼县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有检验检测用房810 m2,检测仪器设备65台(套),并配备检测车一辆。还为合作社配置了一名检测员和快速检测设备一套,确保了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蔬菜产品一律不准销售,销售的产品要有检测员开具的准出证明;四是质量追溯制度。印制了追溯卡片,卡片上记录了农户与产品情况,每件产品投放一张相应卡片,确保责任可追究。

6 营造良好氛围,宣传引导到园

嘉鱼县通过培训和发放宣传资料、广播电视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家露地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使得政府领导、合作社和农户等都能充分了解标准园创建的目的和重要性。还积极在农业部《种植业快报》、《咸宁日报》、嘉鱼电视台、嘉鱼农业信息网等有关新闻媒体上,宣传报道创建活动进展、成效及各阶段的相关问题和取得的经验,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

7 加大投入力度,整合资金到园

嘉鱼县将蔬菜标准园创建与“蔬菜大县”、“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土地平整”、“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整合起来,县政府也拿出了配套资金,用以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加强标准园水电路、集约化育苗、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运保鲜等设施建设,并重点扶持潘家湾镇通达蔬菜专业合作社,确保了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的顺利实施。

仙桃:量化目标 推进蔬菜产业提档升级

1 深化认识,营造创建工作浓厚氛围

为扎实有效推进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仙桃市按照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方案和湖北省农业厅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总体部署,精心组织,多措并举,整合多方资金,全力打造“城西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仙桃市邀请多位农业专家莅临创建基地把脉会诊,仙桃市电视台《田野》栏目、《仙桃日报》等多家媒体单位对创建工作进行了深度的跟踪报道,为创建工作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2 强化领导,搭建创建工作组织平台

创建工作开展伊始,市委书记、市长就深入到基地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召开现场协调会,并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启斌为组长,市农办主任为副组长,农业、水利、财政、林业、土管、富迪物流超市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以农业局局长为组长,蔬菜办、农机局、土肥站、植保站、农产品检测中心、农广校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和技术专班,树立标牌,明确职责,强化责任。

3 量化目标,明确创建工作指标任务

仙桃市蔬菜标准园创建基地选址在干河办事处窑台村。该村种植蔬菜逾200 hm2,其中蛾眉豆(扁豆)133 hm2。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计划用两年时间,按照“田成方、渠成网、林成行、路相通、桥涵闸站完善、无公害设施配套”的要求,逐步完善基地基础设施,集中规模种植扁豆面积达到200 hm2以上。重点推广10项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将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和分等分级及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体系,100%推行标准化生产;产品100%实行商品化处理,推行“农超对接”和品牌销售;以合作社为载体,实行“六统一管理”,100%统防统治,100%测土配方施肥,100%产品订单生产。同时,力争用三年时间在每个镇建成一个蔬菜标准园,用五年时间在全市实现蔬菜生产标准化。通过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使蔬菜标准园产品质量和效益得到同步提升,即蔬菜产品质量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节本增效10%以上。

4 优化条件,提高创建工作整体水平

由于蔬菜标准园创建基地窑台村的设施条件差,电、路不配套,水利灌溉困难,一些田块还插花种植棉花、玉米等大宗作物。为此,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成员单位现场工作协调会,调集资金500多万元用于标准园区基础设施改造。标准园已疏挖沟渠4条共5500 m,土方4.5万m3,碎石硬化生产路面6800 m,建生产桥2座,配套涵闸11处,平整土地40 hm2,植树6500株。主干道硬化、提水站、电力配套等建设工程已相继启动。另外,又筹资80万元在标准园区搭建钢架设施大棚100套,采取集中统一育苗方式,为菜农无偿供苗。

5 细化措施,推进创建工作纵深开展

创建蔬菜标准园重点工作之一是要推广标准化生产,提高菜农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2010年1月15日,仙桃市在干河办事处举办了全市蔬菜标准化专业技术培训启动仪式,并专门聘请了省蔬菜知名专家张原教授,为窑台村近300名菜农作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同时,为基地菜农发放了2万多元的“三个一”大礼包,即一本专业书籍、一瓶生物农药、一袋配方肥料,活动现场气氛热烈。2010年2月25日,仙桃市再次聘请张原教授到创建基地田间指导育苗技术,现场解答菜农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菜农普遍认为收获大、收效好。

标准园蔬菜产品要实行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必须依托蔬菜企业的龙头带动。为此,仙桃市积极扶持湖北富迪实业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承建单位参加标准园创建工作。该公司拟定投资50万元,在标准园创建基地建50个废弃农药瓶(袋)收集箱,一个检测站,一座交易所。在产品销路上,对标准园蔬菜产品实行统一标准收购、统一品牌对外销售。此外,仙桃市积极帮助新成立的窑台蛾眉豆生产专业合作社,实行“技术规程一张纸,生产资料一桶装”,逐步完善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5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推进“农超对接”和产品直供直销。

钟祥:合作社唱主角 老百姓得实惠

1 明确主攻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钟祥市对照农业部和省农业厅《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方案》具体要求,认真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标准园创建点胡集镇周营村66.7 hm2蔬菜基地的现实状况,明确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突出病虫综合防治、加强农残检测服务、打造蔬菜品牌等主攻方向。

2 加大培训力度,强化科技支撑

依托市农业局,由蔬菜办、郢中蔬菜科技示范园、土肥站、植保站、农业环保站、绿色食品办等单位专家共同组成专家技术指导小组,援外专家、蔬菜办主任魏华同志任组长。合作社多次邀请荆门、钟祥两级蔬菜办专家到周营村开展技术讲座,现场指导,发放相关技术资料及春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科技入户率100%。与国家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密切配合,为创建活动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3 改善基础设施,提高蔬菜贮存能力

转斗地区种菜历史悠久,但水、电、路、渠基础设施不配套,且蔬菜贮存能力较差。2010年合作社先后投资24万元新修“两纵一横”长2500 m,宽6 m的田间石渣路,并投资8万元,开挖排水沟6000 m,确保基地排灌方便。多方筹措资金500万元,兴建3000 t预冷库,提高预冷保鲜能力。

4 实施绿色防控,全面提升蔬菜品质

全面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性诱剂、粘虫板、频振杀虫灯、高效农药推广等绿色防控技术,菜青虫、小菜蛾、霜霉病等主要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控,推广市土肥站“楚嘉”配方肥和湖南“润植牌”生物有机肥。示范推广大白菜新品种梅锦逾6.7 hm2。科学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控理念、品种更新带来的是蔬菜品质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5 健全管理制度,构建长效机制

健全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实现不购买、不使用禁限用投入品。开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热线,对滥用农药情况进行监督,一经查实,由合作社对举报者给予适当奖励。健全生产档案制度,统一印发生产记录本,对产销全过程进行详细记载,健全基地产品检测和准出制度,合作社投资增设农残检测室,对上市产品进行动态监测,严把基地准出关口,建立质量追溯制度。

6 打造精品名牌,提高竞争能力

合作社从健全制度和运作方式入手,逐步规范自身发展,切实加强社员管理,对入社农户按批发价统一供应种子、农药、化肥、薄膜等农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推行订单生产,统一进行技术培训,统一进行标准化生产。对产品统一进行商品化处理,统一包装标识,统一品牌销售,不断扩大绿色食品“襄河”牌蔬菜的市场竞争力。合作社已将蔬菜远销到广东、河南、湖南、江西等10多个省份,并吸纳宜城孔湾、郑集100多个农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还发展订单蔬菜,“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紧密合作关系使菜农得到实实在在的效益,户均增加收入3600多元。

7 切实加强扶持,营造良好氛围

《荆门日报》、《今日钟祥》、钟祥市政府门户网站等新闻媒介先后多次宣传报道钟祥市蔬菜标准园创造活动。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创建工作,积极申请并整合水利、交通、国土等地方配套资金200多万元用于标准园创建,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各阶层共同关注、老百姓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8 成立领导专班,加强组织协调

钟祥市农业局成立蔬菜标准园创建实施领导小组,由局长卜明华任组长,副局长郑厚国、总农艺师樊乐成为副组长,另外特聘华中农业大学徐跃进教授为技术顾问,明确各自职责,整合领导和技术力量,与民惠蔬菜专业合作社共同抓好创建工作落实,以标准园为样板,推动全市蔬菜产业的新一轮大发展。

(注:本文根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供的资料整理)

猜你喜欢
蔬菜标准生产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奇怪的蔬菜
用旧的生产新的!
蔬菜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