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光
为了启发、普及能源教育,提高能源效率,作为一项新的能源教育倡议,美国能源部(DOE)、美国教育部(ED)和美国科学教师协会(NSTA)从2011年5月24日起,联手推出了“全美家庭能源教育计划”。该项计划由美国能源部指导、美国科学教师协会组织实施,通过为青少年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加深对提高能源效率意义的认识,旨在家庭开展节约能源活动、减少水电及燃气费的支出。
美国的这一举动,在全球能源危机的今天无疑是具有深远意义的。而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能源消耗大国来说,更具有借鉴意义。
今年年初以来,浙江、重庆等地淡季发生“电荒”,对此,主管部门公开表态,加快上马火电项目缓解“电荒”。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在2011年全年电力迎峰度夏电话会议上披露,为了应对今夏用电严峻形势,将集中审批一批火电和电网项目,以迅速缓解浙江、江苏等地的用电紧张形势。
开源是必须的、无可厚非的,但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而且过度的开发还会造成无法估量的环境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借鉴美国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节能竞赛,让能源知识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中小学课堂,让民众形成自觉的节能意识,从日常生活做起,节约点滴能源,使开源和节流双管齐下,效果应该会更好吧?
在中国,提倡开源节流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往往流于口头,有时即便是开展某项节流活动也是一阵风过去,就不了了之,很难持久,效果自然是不敢恭维的。尤其是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觉得提倡节俭二字很没面子,于是,浪费现象俯拾皆是,粮食、水、电,这些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物质,被轻易地浪费了。新生代的独生子女更是不懂珍惜,很多人认为只要有钱什么都不成问题,但这是钱的问题吗?当某一地区不得不拉闸限电时,有钱能够买到光明吗?
由此想到了国家的教育和立法,要想强化民族的节能意识、环保意识,改变社会长期形成的某种习惯,我们真应该借鉴美国的做法,把能源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寓教于日常小事,否则其落实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就像当年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限制使用塑料袋一样,如今满大街的小餐馆里不是依旧在使用一次性筷子吗?又有哪家超市里不提供塑料袋?仅仅一纸条文,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培养起自觉性才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我们的下一代,应该在学校里开设节能和环保教育的课程,要让他们意识到节能和环保与人类的生命息息相关,爱惜能源珍惜环境就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重要。只有形成人人自觉节能,家家视能源为重要财富,并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我们的国家才有可能真正告别拉闸限电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