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之声
2011年3月9日
截至3月5日,35860名中国公民,只用了12天时间,全部从利比亚安全撤回。这次行动不少媒体给予正面评价,甚至有媒体发出与中国相比自愧弗如的反思声。
然而,这不应成为我们骄傲的理由。此次撤侨能够获得成功,也得益于希腊和埃及的大力协助,并有军舰和军机的保驾护航。这与我国长期积累的国际关系资源有关。
所以我国应把撤侨这一应急行动上升到保护海外华人利益乃至中国国家利益的高度。其一,随着近些年更多的国人和企业走出去,其在海外的经济利益更容易成为引发冲突和危险的诱因,对海外华人生命和财产安全等利益的保护,愈来愈成为中国政府所面临的新课题;其二,国际局势正处于金融危机后的大调整期,更容易出现对海外华人和中国国家利益带来损害的冲突和突发状况。
上述分析告诉我们,未雨绸缪显得尤其必要和迫切。
首先,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着力,逐渐改变过于重视国内利益而轻视海外利益的状况,把如何保护海外利益作为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着手制定具有国际性、全局性和预见性的全球战略。
其次,把当前的应急措施常态化。建议授权相关机构或部门,作为常设机构监控日常动态和突发状况,以做到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及时应对且有能力应对。
再次,要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从程序上完善海外利益的保护。比如类似海外撤侨等突发事件的处置,国家应制定合理明晰的处置程序,便于企业和海外华人华侨及中国公民遵照执行。
(许 凯)
2011年3月3日
中国能源研究会近日公布,我国去年一次能源消费量为32.5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因此成了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大国。
造成中国能源消耗过多、减排压力过大的原因,更大程度上是能源利用率的过低和循环利用水平不高。
虽然按照有关分析,随着GDP增速预期的放缓,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速也会放缓,但如果能源的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的水平不能有效提高,能耗强度和单位产值能源消费量不能在未来几年内大幅下降,中国将继续身背“能源消费第一大国”之“名”。而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中国在能源利用方面的劣势还将进一步扩大。
必须引起重视的是,虽然能源价格越来越高,能源供应压力越来越大,但是,不少企业仍满足于只要有市场、只要不亏损就能生产的格局,这也是为什么减排任务会前松后紧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由于新能源在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价格过高、使用不太稳定等问题,企业利用新能源的积极性也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能源消费的控制和约束。
企业节能降耗意识不强,能源消费过多,固然与企业素质有关,如果在政策制定和扶持、资金的分配和调度等方面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对节能降耗无论是做得好的企业,还是做得不好的企业,奖罚都应加大力度,提高有效性。特别是对新能源的推广和运用,期待出台更多、更有引导力的奖励政策和推广手段。日本为了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已决定由政府出资331亿日元,用于补助企业减少稀土利用和回收再利用设备的投资。我国由此是否获得些什么启示呢?
(谭浩俊)
2011年3月3日
目前,石油市场的形势众所周知。东亚经济体迅速崛起拉动需求节节攀升,同时,北海和阿拉斯加地区随着油田老化,产量逐渐萎缩。人们不太注意的一点,是新的石油供应来自于为数越来越少的国家,而其中鲜少稳定的民主国家。在有能力维持或扩大石油出口的有限国家中,只有加拿大和巴西是由来已久的民主国家。大多数国家都具有潜伏着不稳定性的特征。
多年来,西方一直理所当然地认为,建立在家族基础上的独裁政权可以成为可靠的合作伙伴。如此信赖独裁政权十分诱人,但同时也很危险,其道义上的混乱在利比亚已显露无遗。除此之外,在石油供给上依赖潜在不稳定国家,还蕴涵着一个重大经济风险。在供应集中且贸易日益增长的形势下,一旦出现生产中断事件,就会引发恐慌和投机,从而出现价格动荡和上涨所造成的经济后果。
这些现实状况应当成为制定全新政策的契机。当务之急是扩充储备供应。缓冲缺位,以至于无法缓和供给模式所受到的冲击,这助长了投机。假如储备充足,投机就无所凭依。为避免此类价格震荡,扩充储备供应是必要之举。这必须落实到能源供应链的各个层面,从用户到加油站,再到政府战略储备。其中战略储备只有在最极端情况下才能动用。应当要求能源使用大户准备可维持数周的存货,市场上的批发商也要留一些备用。如果价格猛涨,就可以释放出储备,以便为市场增加供应。
不过,从根本上来说,扩大供应多样性才是唯一的长久之计。国际石油市场当前面临的是根本性的、而非暂时性的问题和风险。除非我们制定相应计划,否则不稳定和价格飙涨将成为常态,最终损及全球经济增长。
(尼克.巴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