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牦牛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2011-08-15 00:47孙海涛
中国牛业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甘南全州农牧民

孙海涛

(甘肃省甘南畜牧学校,甘肃 合作 747000)

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 800 m以上,草场宽广、草质优良是我国五大牧场之一。甘南牦牛是我国牦牛中的一个地方类群,具有基本一致的外貌特征和相似的生产性能,并具有纯天然、无污染、有很高经济价值的畜种[1],是我州藏族群众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资料。甘南牦牛在2009年底共存栏约104万头,占甘肃省的80%以上,约占全国的10%。随着甘南州农牧互补战略及畜牧业“一特四化”的推进,甘南牦牛正在成为我州大力开发利用的畜种资源,甘南牦牛产业化的发展对提高农牧民收入,促进全州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甘南牦牛产区概况

1.1 畜牧业状况

畜牧业是甘南州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在甘南放牧饲养的家畜以牦牛和藏羊为主。此外,比较重要的家畜品种还有河曲马、欧拉羊、甘加羊、乔科羊、蕨麻猪等。2009年末各类牲畜存栏397.61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存栏134.02万头(其中牦牛约104万头),绵、山羊存栏242.04万只,猪存栏 21.55万头。肉类总产量5.27万t,牛奶产量8万t,绵羊毛产量 0.22万 t。2009年全州实现农业增加值14.31亿元,其中畜牧业增加值9.75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68.1%,畜牧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

1.2 牦牛资源分布现状

甘南牦牛主要分布在海拔 2 800 m以上的玛曲、碌曲、夏河、合作、迭部六县市的纯牧区。2009年底全州共存栏牦牛约104万头,其中玛曲县约有牦牛57.9万头,占全州牦牛总数的55.68%;碌曲县约有牦牛22.06万头,占全州牦牛总数的21.2%;夏河县约有牦牛8.89万头,占全州牦牛总数的8.55%;卓尼县约有牦牛6.6万头,占全州牦牛总数的6.52%;合作市约有牦牛5.74万头,占全州牦牛总数的5.52%;迭部县约有牦牛2.25万头,占全州牦牛总数的2.16%;临潭县约有牦牛0.24万头,占全州牦牛总数的0.25%;舟曲县约有牦牛0.084万头,占全州牦牛总数的0.087%[2]。

2 甘南牦牛产业化发展的政策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国内外市场对绿色无污染食品需求不断扩大,如何加快甘南牦牛产业化发展,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变成了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藏区发展的政策,随着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实施,甘南州也制定并正在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及推进一特四化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产业,这些政策及项目的落实为加快甘南牦牛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3 甘南牦牛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草地资源破坏严重,草畜矛盾突出

全州2009年末存栏牲畜总量接近 400万头(只),给冬春季牧场造成极大压力,冷季草场有时超载高达50%以上,密集的畜群在饲草短缺的时候不得不刨食草根,特别是每年的牧草萌发,草原返青季节,对植物生长发育的破坏尤为严重。加之草地沙化、鼠虫害严重等原因,草地资源遭受破坏。以玛曲县为例,据统计20年来,植被覆盖度由过去的90%以上下降至现在的60%~70%,每亩鲜草产量也由过去的平均374 kg下降到现在的150 kg~200 kg,草原生态日趋恶化,牧草产量和质量持续下降,草畜矛盾突出。

3.2 品种退化严重,个体生产性能低下

自草场承包到户以来,受到网围栏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各牛群间的交流几乎停滞,牛群中普遍采取自繁自育的经营模式,缺乏种间杂交,近亲繁殖严重[3]。在牦牛饲养中重利用、轻培育,把能繁母牦牛既当肉牛,又当奶牛,过度挤奶,出现犊牛因哺乳不足而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高、生产性能下降等群体衰退现象,成为甘南牦牛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据测算,甘南牦牛个体比上世纪 70年代平均变小21.8%,产肉量下降31.2%,产奶量下降 17.8%,品种退化已严重威胁整个品种的生存。

3.3 生产方式粗放落后,经济效益差

甘南牧区牦牛的主要饲养方式仍然是落后的靠天放牧,牧民仍旧保持着“牧民富不富,就看牲畜数”的陈旧观念,惜售思想严重,重数量、轻效益,造成牲畜出栏率低、生产周期长,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夏壮、秋肥、冬瘦、春乏”的恶性循环。据统计,全州2009年牦牛出栏率和商品率仅为22.75%和20.69%。同时畜群结构的不合理、畜种比例失调也影响着甘南牦牛生产效益的提高,能繁母牛比例低,老龄畜、非生产畜比例高,有些地方20岁的母牛仍未淘汰。

3.4 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发展的难度大

甘南牧区地处高寒边远地区,农牧民居住分散,直接用于转变生产方式、服务于畜牧业的牲畜暖棚、饲草料基地、疫病防治、畜种改良、草畜产品加工贮藏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据不完全统计,由于寒冷、雪灾、饲草料短缺和疫病等原因,每年造成牲畜死亡率接近8%,经济损失高达3亿元左右,靠天养畜状况依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牦牛产业化发展的难度大。

3.5 甘南牦牛产品开发力度不够,产业化程度低

全州有25家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有18家肉制品加工企业,4家乳品加工企业,1家毛纺企业,畜副产品加工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无带领甘南牦牛业快速发展和形成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和优质产品。现有企业能够就地屠宰加工的牦牛不到当年出栏牦牛总量的15%,大量甘南牦牛以廉价的资源形式或初级产品流向州外,甘南牦牛的产业链条太短,产品附加值低。同时,由于品牌意识淡薄,优质甘南牦牛肉与黄牛肉价格基本持平,资源的比较优势不能转化为竞争优势,养殖和加工效益低下,甘南牦牛产品的加工增值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其产业化格局尚未形成。

3.6 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

农牧民是甘南牦牛产业生产的主体,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甘南牦牛产业的发展水平。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畜牧兽医知识的科技培训,农牧民的传统粗放型生产经营观念难以转变,暧棚养畜、疫病防治、畜种改良等一些基本的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大,严重缺乏懂技术、会管理、能经营的农牧民技术人才。

4 甘南牦牛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4.1 推广农牧互补措施,改变甘南牦牛粗放的饲养方式

在牧区进行牦牛的专业化养殖,实行夏秋放牧,冬春圈养,推广30月龄出栏等新生产方式,加快牦牛的出栏周转,缩短生产周期;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进行种草养畜,短期育肥,实行牦牛的规模化养殖。根据甘南州玛曲、碌曲等地对牦牛冷季育肥试验研究结果,在一个育肥周期90 d当中,试验组牦牛平均增重达55 kg,扣除各项成本后,每头牦牛净增利润500~700元,效益显著。通过“牧区繁育、农区育肥、农区种草、牧区补饲”将牧区的牦牛资源优势和半农半牧区饲草料资源优势有机结合,改变传统养殖方式,可解决草畜矛盾,实现牦牛产品的长年均衡供给,缓解企业原料的季节性短缺,增加企业效益和农牧民收入。

4.2 大力推进甘南牦牛品种改良,提高个体生产性能

要把提高甘南牦牛产业化的基点放在质的提升,而不是量的扩张上,坚决遏制甘南牦牛品种的退化,保持和发展其优良特性。进一步完善玛曲阿孜、碌曲李恰如、卓尼县柏林、大峪种畜场等4个种公畜基地建设,建立“牧户繁育饲养、基地选购配送、三年定期交换、淘汰劣质种畜”的种公畜选育配送机制,加快甘南牦牛本品种选育。同时积极推进牦牛复壮技术,采用野牦牛冻精或含 1/2野血牦牛基因种牛[4],人工授精或本交改良复壮甘南牦牛,加快甘南牦牛改良步伐,不断提高甘南牦牛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4.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加强饲草料基地及贮藏设施建设,为保证牧区草畜平衡,缓解冷季草场压力,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圈滩种草、暖棚种草和培育半人工刈割草场,实施退粮还草,种植优良的牧草,提高饲草料作物产量。加强冷季牦牛饲养暖棚建设,推广暖棚养殖可起到防冻、防寒、保膘的作用,提高甘南牦牛产业化发展的防灾减灾能力。

4.4 提升甘南牦牛产业化发展水平

以加工流通为核心,是加速甘南牦牛产业由粗放管理走向集约化经营的有效途径,是提升甘南牦牛产业地位的必由之路。

4.4.1 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和技术,完善和建立一批规模大、起点高的牦牛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行牦牛肉的深度加工,研究与开发骨、血、皮、毛、绒、鞭等副产品,彻底改变以往粗而简单的经营现状,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把甘南牦牛产业做精做大。

4.4.2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树立甘南牦牛品牌形象

甘南牦牛肉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符合世界食品新潮流。要积极引导各个企业共同研发产品、统一质量、统一标准,专业化生产加工,共同打造品牌。对甘南牦牛及产品尽快进行地理标志认定及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认证,争创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树立甘南牦牛产品形象,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从而带动牦牛产业商品化生产。

4.4.3 加快流通体系建设,提高市场化程度 采取多种措施和投入,在全州7县1市以县城为中心,至少建立一个牦牛交易市场和产品综合贸易市场,建立健全甘南牦牛及其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大力发展牦牛副产品如酥油、曲拉、牛绒毛等畜产品专业市场以及牧草种子、网围栏、兽药、饲料等生产资料市场,全方位服务于甘南牦牛产业化发展。

4.4.4 建立农牧民合作组织,提高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要引导和鼓励广大农牧民组建各类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以此将松散的牧户与加工企业、运销企业等相关利益链条紧密联系起来,提高经济效益和行业的竞争优势。

4.4.5 强化生产环节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要加强甘南牦牛产品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注重从源头上抓起,积极开展产地检疫,建立和推行养殖档案和标识制度,构建牦牛产品可追溯体系。加强屠宰加工环节监管,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严防出售病害肉、掺假肉、以次充好等损害甘南牦牛产品品牌的行为,确保甘南牦牛产品在市场上的安全和良好信誉。

5 加大农牧民培训力度,掌握科学养畜的实用技能

依托州县现有的各类培训基地和职业技术学校,每年有针对性、分层次的对农牧民和村级防疫员等进行畜种改良、疫病防治、暖棚养畜、饲草料种植加工等畜牧业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转变生产经营的观念,提高农牧民科学养畜的意识和能力。

[1] 杨勤.甘南高原特色畜种种质特性与利用[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 左彩兰.甘南牦牛现状及提高牦牛生产效益的对策[J].畜牧兽医杂志,2010,29(1):51-52.

[3] 任锦帅,王世泰,李秉诚,等.甘南牦牛产业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牛业科学,2010,36(2):49-50.

[4] 郭宪,阎 萍,梁春年,等.中国牦牛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牛业科学,2009,35(2):55-57.

猜你喜欢
甘南全州农牧民
甘南走读
甘南九章
甘南记
《去甘南》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泸西县总工会:全州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会议在泸西召开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