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强
(河南省农业厅,河南 郑州 450002)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谋划和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是贯彻落实中央对河南工作要求的具体行动,是河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战略选择,是凸显河南地位、服务全国大局的重大举措,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宏伟事业。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之策。作为第一农业大省、第一产粮大省,河南省正在努力创建“六个国家示范区”,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粮食安全重要保障区、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循环农业示范区,促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以现代产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新型农民为主体,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域,具有产业布局合理、组织方式先进、资源利用高效、供给保障安全、综合效益显著的特征。2010年8月,在省级农业主管部门推荐和省级人民政府同意的基础上,农业部在全国认定51个县(区、市、垦区)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河南省济源市、鹤壁市、浚县榜上有名。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点求突破、以面带发展。一是把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作为根本任务。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努力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引领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二是把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作为主攻方向。坚决贯彻中央关于立足国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要求,带头承担起提高粮棉油、畜禽、水产、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的历史重任。三是把聚焦主导产业作为基本要求。主导产业的选择突出区域优势,坚持少而精,集中精力,做大做强,形成特色。四是把维护农民利益作为基本原则。切实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引导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生产经营。五是把机制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要求,注重科学运作,强化工作落实,引导科学发展,争取多方支持,形成建设合力,强化管理考核,确保发展质量。
国家粮食安全重要保障区是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重大战略任务,把发展粮食生产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富民强省结合起来,通过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改善条件、创新机制、完善政策,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实现内涵式增长。据调查,河南省2010年全年粮食每667 m2平均产量为372.1 kg,比2005年的333.7 kg,增产38.4 kg,增长11.5%。“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生产粮食2654.9亿kg,比“十五”期间增加580.75亿kg。根据粮食总产量构成因素定量分析,河南“十一五”粮食总产量增量中,因单产水平提高的贡献率为61.7%,因播种面积增加的贡献率为38.3%。
“十二五”期间,河南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和高产稳产田建设,大力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改造中低产田66.67万hm2,建设高产稳产田66.67万hm2,努力走出一条在现有耕地挖潜增效、主攻单产的路子;通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善水资源保障和平衡条件,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将达到523.33万hm2,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通过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速良种良法良田配套应用,加大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支撑能力。到2015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600亿kg。到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650亿kg,调出原粮和粮食加工制成品300亿kg以上。
农产品加工业是发展速度最快、与“三农”关联度最高、对“三农”带动最大的行业。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建设依托龙头企业把城市工商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依托产业链条把工业理念、市场信息和先进技术传递给农民,既能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又能吸纳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多措并举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跃升为全国第一粮食加工转化大省、全国第一肉制品生产加工大省,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总量跃居全国第二位,成为全省工业的支柱产业、富民强省的朝阳产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十二五”期间,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重点,以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围绕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结构向特色优势型和“三农”关联型转变,空间布局向产业集群和区域协调方向转变,增长方式向集约内涵型和创新驱动型转变,发展模式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加强品牌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健全市场、安全、服务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万亿元,推动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以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集成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完善产业链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对接,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跨越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6248家,带动农户1812万户,带动种植基地达416.13万hm2,养殖基地养畜量6591万头,养禽量8.3亿只。全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2.3万多家,登记成员148万人,带动非成员190万户,覆盖全省农户总数的16%。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148.6亿元,可分配盈余15.6亿元。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围绕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立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精深加工能力强、规模集约水平高、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集群;稳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超亿元的达到600家以上、超10亿元的达到50家以上、超100亿元的达到五家以上,各类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数占全省农户总数的比重提高到60%,农业产业化对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15%以上。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到3.5万家以上,农户成员覆盖面达到50%以上,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
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食品安全保障。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结合农业生产需要,紧紧围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保障食品安全,坚持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的方针,抓住农业标准的制修订、实施与监督三个关键点,从管理、技术与生产实践三个层面入手,加快推进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实施标准化。通过示范区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标准化管理水平。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284个,其中省级标准化示范区509个,面积37.33万hm2,示范区涉及粮食、蔬菜、水果、畜禽、水产、花卉等品种,分布于我省100多个县(市、区)。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农业标准化坚持农业标准制定与实施相衔接、产前产中产后相呼应、示范与带动相配套的农业标准化全程实施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以及农技推广部门的组织带动和示范作用。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优质油料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60万hm2,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面积达到173.33万hm2,标准化林果种植基地面积达到53.33万hm2,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6.67万hm2,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达到26.67万hm2,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0万hm2,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60万吨。
循环农业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策略,它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国家循环农业示范区着力实施节约型农业技术推广工程、农业生物质产业开发工程、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农村发展“低碳经济”。截至2010年底,全省各类沼气工程累计发展4647处,总池容达74.37万立方米,年产气量1.29亿立方,供气13.57万户,沼气发电装机总容量1956千瓦,年发电量436万千瓦时。大中型沼气工程在解决农村生活用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等方面作用巨大。2005-2010年五年间,河南省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节肥45.8万吨,节本增效110.65亿元。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推进循环农业发展,要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现代农业技术,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减量增效,全省有机无机肥施用比例由现在的2.5∶7.5调整至4∶6;通过推广合理用药技术,实现减量控害,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通过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实现节能节水,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由现在的0.57提高至0.6;通过大力推进沼气建设,实现节能环保,农村清洁能源普及率>50%;通过强化政策引导支持,推进低碳农业发展。
[1]邢路生.我国优势农产品生产成就与发展任务[J].种业导刊,2010(12):15-17.
[2]蒋艳萍,田兴国,杨征,等.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51-53.
[3]詹玲,蒋和平,冯献.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概况和经验启示[J].种业导刊,2010(1):36-38.
[4]王红.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367.
[5]孙治强,李胜利,齐卫强.发展设施园艺产业 确保粮食安全和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J].种业导刊,2009(3):6-8.
[6]李朝国.农业科技推广途径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355.
[7]赵喜芳.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种业导刊[J].2009(1):36-37.
[8]王颖.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51-353.
[9]魏国强.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 打牢中原经济区发展基础[J].种业导刊,2011(4):5-7.
[10]魏国强.关于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J].种业导刊, 2010(5):5-7.
[11]宣锋,费广凡.国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发展趋势及经验启示[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56-357.
[12]申光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现状及发展对策[J].种业导刊,201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