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建,郑 峰,宋 昕
(1. 遂平县农业局,河南 遂平 463100;2. 遂平县槐树乡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所谓氮肥后移技术,就是在小麦高产田中将追施氮肥时间适当向后推迟,一般后移至拔节期,土壤肥力高的麦田若种植的是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可以移至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同时要将氮素化肥做底肥的用量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中氮肥比例可减至30%~50%,追肥比例提高到50%~70%。
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是适用于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高产优质相结合的栽培技术。在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氮肥的运筹一般分为两次,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耕翻于地下,称为底肥;第二次为结合春季浇水进行的春季追肥,传统施肥方法为底肥一般占60%~70%,追肥占30%~40%;追肥时间一般在返青期至起身期,还有的在越冬前浇越冬水时增加一次追肥。
冬小麦的生育期一般为220~230 d,小麦从播种、出苗到返青、起身期这段时间大约占小麦整个生育期的2/3,而这段时期小麦总的生长量不足小麦全生育期总生长量的1/10,大量氮肥重施在小麦生育前期,造成麦田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致使小麦到生育中期就田间郁蔽,麦田透光性较差,下部叶片不能有效利用太阳光能,造成早衰,大大增加了小麦后期倒伏的危险性,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再有,由于小麦生育前期根系不发达,次生根数量少,很难有效吸收土壤中的氮肥,同时氮素又难以被土壤固定,会随着降水渗入土壤深处,很难再被作物吸收利用;不但如此,多余的氮肥还污染地下水,造成环境危害。
氮肥后移技术是将施用氮肥的时期和施用量重点放在了小麦生育中后期,此时小麦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需肥量大,对氮肥吸收利用率高,并且可以有效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塑造旗叶和倒二叶坚挺的株型,使单位土地面积容纳较多穗数;挺立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向籽粒分配比例大;能够促进根系下扎,增加土壤深层根系数量和后期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延长光合产物向籽粒转移的时间,增加粒重,提高品质并增加产量。
氮肥后移技术是小麦一整套高产栽培技术中的一项,在农业生产中,靠某一单项技术来提高产量是很难做到的,每一项高产栽培技术都需配套技术,氮肥后移技术也不例外。首先,此项技术必须在肥力较高的麦田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每667 m2产量350 kg以上),对小麦品种也有一定要求,比较适用于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而对于晚茬弱苗,群体不足的麦田不宜采用。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同时,还应采用一整套与氮肥后移技术相适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来有效发挥氮肥后移技术的增产作用。采用氮肥后移技术时还要根据当地气温、天气、苗情、墒情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掌握,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氮肥后移技术适用于冬麦区中高产田块,晚茬弱苗、群体不足等麦田不宜采用。其技术要点是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降为30%~50%,追肥比例增加为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后移,一般后移至拔节期,对于土壤肥力高、采用分蘖成穗率高品种的麦田,可移至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
氮肥后移可以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塑造旗叶和倒二叶健拔的株型,使单位土地面积容纳较多穗数;其次,能够促进根系下扎,提高土壤深层根系比重,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第三,能够控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的植株生长,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消耗,促进单株个体健壮,有利小穗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第四,能够促进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光合产物向产品器官运转,有利于较大幅度地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显著提高籽粒产量。
近几年的生产实践结果表明,氮肥后移技术已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一是可显著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较传统施肥增产10%~15%;二是可明显改善小麦的籽粒品质,氮肥后移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还能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最终显著改善优质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三是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10%以上,减少了氮肥对环境的污染。
[1]吕强,熊瑛,陈明灿,等.氮肥运筹对不同类型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7(9):17-20.
[2]斑耀华,李艳梅,王喆,等.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J].种业导刊,2009(5):18.
[3]刘发魁,马平民,徐林,等.高水肥土壤小麦前氮后移对其生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1998 (3):4-8.
[4]宋向颇.冬小麦氮肥后移最佳追施时期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59.
[5]石艳丽.推广普及十项技术 宁陵小麦连创新高[J].种业导刊,2007(10):23-24.
[6]毛武纯.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52-153.
[7]杨春玲,侯军红,关立,等.优质强筋小麦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6(1):16-17.
[8]赵玉玲,赵立焕.小麦氮肥后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5):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