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程,杨絮茹,高 成,孙丽芳
(1.吉林实验绿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吉林132000;2.吉林省长春市文化广场绿化管理处,吉林长春130000;3.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园林管理处,辽宁大连116000;4.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风景林管理处,辽宁大连116000)
随着吉林市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城市空间不断扩展,对景观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原本位于郊野的河流水系随着城市区划和市民的亲水心理决定了这些滨水地带必将成为城市重要的自然开放空间,水系的交通运输功能也逐渐削弱,景观功能、休闲游憩功能和生态功能日益彰显。园林水体要有稳定、美观的水岸以维持陆地和水面一定的面积比例,防止陆地被淹没或水岸坍塌而扩大水面,因此在水体边缘必须建造驳岸或护坡。园林驳岸是一面临水的挡土墙,位于园林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是为了稳定岸壁、保护湖岸不被冲刷、防止岸壁坍塌的水工构筑物。
吉林市自2002年实施清水绿带工程以来,在驳岸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具体的驳岸做法探索较少,材料及产品的开发滞后,形成现在所见到的驳岸除江滨公园驳岸为自然式驳岸外,大多数仍采用浆砌块石、混凝土硬质、台阶式卵石驳岸等,虽然表面上比较清洁,但它影响了城市景观,使水草、鱼类逐渐消失,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与景观水系建设的初衷相违背。
松花江成S形穿越吉林市,成为吉林市区内的主要观赏景观,江边垂柳在冬季形成的雾凇,举世闻名。松花江驳岸形式和布局直接影响着吉林市的形象,为丰富吉林市景观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驳岸维系了陆地与松花江水面的界限,防止了因水的侵蚀、冻胀、风浪淘刷、岸壁塌陷所导致的陆地后退、水岸线变形、道路受损,而影响园林的景观。
(2)通过驳岸强化了岸线的景观层次,丰富了水景的立面层次,加强了景观的艺术效果。临江路靠近江面的一侧,布置着立体斜面花坛,既防止了雨季水量过大时冲蚀街道,又丰富了江畔景观。
(3)美化了环境,改善了以往自然的、未加人工修饰的驳岸水体污浊的现象。
(1)吉林市驳岸达到了防洪的目的,却丑化了河道的景观,建筑时大量挖沙,使河道部分区域水深增加,破坏了人与水体亲近的心态,忽视了水岸的综合功能。
(2)硬质的驳岸结构缺少变化,给人以生硬、呆板的感觉,不能随水岸线的变化而变化。2010年以来北方水资源短缺,松花江水量也逐年减少,河道和水岸线上一片荒芜,景观效果较差。
(3)硬质的驳岸剥夺了水生动、植物和鸟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失去了物种多样性。在吉林市长大的市民,对孩提时代下河捉虾、摸鱼的童年乐趣甚是怀念,但是由于实施了清水绿带工程在少了污染物的同时也少了鱼儿的踪影、鸟类悦耳的鸣叫和野鸭的数量。
依驳岸的造型分为规则式驳岸和自然式驳岸。规则式驳岸是只用块石、砖、混凝土砌筑的比较规整的驳岸。驳岸简洁明快,耐冲刷,但缺少变化。自然式驳岸是指外观无固定形状或规格的岸坡处理。这种驳岸自然亲切,景观效果好。是现代人们推崇生态驳岸的首选。它又分为自然原型驳岸、自然型驳岸、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
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如种植柳树、白杨以及芦苇、荷花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其枝叶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护堤的能力。我国传统的治河六柳法即是这方面的总结。
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不仅要种植植被,还要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如果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没有鱼巢)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而且腹地较小的河段,在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时,也要采取台阶式的分层处理。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大的抗洪能力,如将钢筋混凝土柱或耐水原木制成梯形箱状框架,投入大的石块、或插入不同的直径的混凝土管,形成很深的鱼巢、再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枝、水杨枝等;邻水则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绿的草本。
采用自然式驳岸是“以人为本”的理念的真正体现,以杭州花港观鱼公园金鱼园驳岸设计为例,其原地形是一条水塘中间的土梗。利用当地块料填筑扩大后两面都临水,左面水浅而湖底坡缓,用水生鸢尾种植带,根部在水位以下,利用木材沉褥护堤岸。右面岸墙陡直,适宜作山石驳岸。桩间除以碎石填充外还用木材沉褥。岸上散植鸡爪槭和五针松。驳岸的山石与岸边种植、路边散点山石结为一体,是很具有园林特色的驳岸[1]。
滨水空间是游憩行为发生最频繁的地带。水体空间具有开敞的视野,新鲜的空气,愉悦的鸟鸣,吸引着人们前往接近水滨,进行各种亲水性活动,包括静态的垂钓、驻留、观赏和动态的广场表演、放风筝、戏水等。而驳岸的坚固密实与疏松,驳岸的高度、陡峭程度等都决定着水体的可达性。在驳岸设计中,研究和分析大众的行为心理,对水边行为心理进行整和设计,选择行为发生的合理区段,进行相应的驳岸空间形态设计,促使人们亲水行为的发生,包括残疾人坡道、盲道的设计,方便弱势群体的使用,并保证岸上的水体视线通畅性。驳岸设计中还要处理好滨水区文化历史古迹的保护与展示和现代活动项目的开发之间的关系,创造出符合人类行为心理和精神活动的理想亲水空间[2]。
假如驳岸没有绿色植物的衬托,会让人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在驳岸边的土地上要设计种植遮阴的阔叶树,如白杨、梓树等,辅植五角枫、火炬树等,自然山体上种满紫花地丁、白三叶等地被植物。水边间隔种垂柳、京桃等,岸上留出一些种植槽,里面可以种植矮牵牛、一串红,也可以栽种爬藤植物。在水里面可以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生鸢尾、蒲草等,为人工的驳岸赋予自然的生机。
自然驳岸边上必须要有路,如果没有路的话,人们也踩出一条路来的。因为人离不开水,一旦见到自然驳岸边上就是水,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接近水面,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路。为此,在设计自然驳岸时,最好要有路,过路人们可以在水边驻足观水,也可以在水边安静地看书。
景观水系驳岸规划设计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它不仅关系到抗洪防汛,还将对水陆生态环境产生长期的作用,影响人类、动植物的和谐共生,影响城乡景观和大众游憩。采用自然式河岸代替混凝土和石砌挡土墙的硬质河岸,推广生态驳岸是滨水地带驳岸发展的主旋律,是必然趋势,是人们精神文化的需要。生态驳岸一方面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生态驳岸除具有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对于改善滨水区景观,恢复生态平衡也有重要作用。
[1]孟兆祯.园林工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2]刘滨谊,周 江.论景观水系整治中的护岸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0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