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祖新 ,罗 燕
(江西省奉新县林业局,江西奉新330700)
就当前形势来看,林业在社会中的地位重新得到了定位,已经从原来的单一性变成多重性和多方位。随着人们对住房要求的不断提高,因此对一些木制产品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同时在品种上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迫切要求我国的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为基础,ITTO在《森林可持续经营衡量标勘》中这样定义:“人们所要求的产出和服务的持续产出,这种产出既不会损害森林的内在价值和生产力,又不会对生态和社会环境导致不良后果的发展”。近年来,以木材培育为中心的单效林业理论在森林管理中仍占有重要位置,但是,人们注重数量、忽视质量的观念导致森林资源培育和管理活动中综合要素的偏低。此外,由于人们对于资源结构的不合理认识,过度采伐,而且不注意采伐方式,导致林业生产力下降。现阶段我国的森林面积、立木蓄积、森林覆盖率等森林资源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损失,而这些要素也早已经成为区域林业发展、评价和考核主要指标,我国的相关部门每年都要对这些要素进行核实和考察,在近几年的考核中普遍发现的问题就是以上要素呈不断降低的趋势发展着,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总的来说,忽视结构、生产力、质量势必影响森林可持续经营健康发展,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内容。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森林总面积、覆盖率、立木总蓄积都有所增加,此外,经济林、竹林面积也有所增加。但是作为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载体的天然阔叶林比例却大幅度缩减,阔叶林基本没有人工痕迹,属于比较自然的资源。就当前形势来看,我国现有的森林面积比例、蓄积结构明显不合理,面临着很多困难。由于阔叶树、松树木材都各具特性,不仅在木材市场的价值比较高,其用途也很广泛,而且在对生物资源、环境资源的保护方面,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伐区设计和伐后监管不严主要表现在中龄林抚育间伐和疏林、针阔混交林择伐。对于林木的采伐,都有相关的采伐标准,但是这些标准都只限额采伐数量,只是强调采伐数量的问题,并没有注意伐区采伐的强度、采伐的方式和采伐的对象,这必然会导致林业质量与数量的大转化。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是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往往由于森林资源的管理人员不足,管理机制也欠健全,对于那些林区采伐的剩余物、短小材、树头尾、风倒木也没有充分回收利用,导致资源回收率不高,没有充分做到物尽其用,造成了很多浪费。
森林资源是一个成分多、结构复杂、有限性与再生性交叉的巨大生物生态系统。由于各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彼此影响而存在和发展。而监测木本植物资源消长变化动态则是掌握森林资源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全面的消耗资源资料,不适应资源调控的需要,缺乏商品用材林以外其他资源系统管理措施。现阶段,突出商品用材林经营、管理,符合国情、县情、民情。但是忽视其他林种和森林资源调控、管理,不利于森林可持续经营,不利于经济建设和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保护。水源林、水土保持林、竹林、天然林和自然保护区等动植物保护缺乏资金、人力、机构和健全的机制。
森林资源是指陆地森林生态系统内的一切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资源的总称,同时也指以多年生乔本植物为主体并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在内的生物群落,它以一定的生物环境和地段类型为载体并形成特有的生态环境。森林资源包括森林生物资源,包括林木以及森林为依托生存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资源;林地资源,包括有林地、疏林地、无林荒山荒地等;森林环境资源,包括森林景观资源和森林生态资源。国际上广为采用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对于森林做出了准确的定义。我国颁布的《森林法》明确规定森林,包括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及竹林地、灌木林地、采伐迹地、疏林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可见,林地资源作为森林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已无疑议。
在构成森林资源的森林生物资源、林地资源和森林环境资源3类资源中,林地资源是整个森林资源的基础。首先,林地是林木生长的主要载体,是林业生产中所不可缺少而且又不可再生的生产要素,一般情况下,林木生长都要依托于林地,而林区野生动植物则是森林群落的衍生物;森林环境则是林地、林木、野生动植物加上非生物空间的综合体。如果林地资源被转为其他用途,其它森林资源也就永远消失;反过来说,如果林地资源依然存在,在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地方,依靠自然力就能实现森林植被的恢复。威廉◦配第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可见,保护林地不仅是保护森林资源,而且是保护其它森林资源的生存条件和生存基础,保护森林资源这一物资的源泉。可以说,林地是森林可持续性的基础。其次,林地的可持续经营和管理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核心是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本,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和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林地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本的核心要素,对其实施可持续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加拿大林学会认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键在于确保任何与森林资源的利用都是生物可持续的管理,并且这种管理将不损害生物多样性或同样的土地基础在未来用于经营其他森林资源。林地管理不善而导致森林退化、消失及林地逆转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最大威胁。
森林资源管理是一个过程,因此,其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和运行原理。其中原理包括人地协同原理、复杂系统原理、时空差异原理、能级决策和动态调控原理。遵循这些原理实施森林管理与调控,对于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作用。
森林资源具有整体性和多样性,其中多样性资源包括土地、生物、气候、水、地下矿藏等等。保护管理好森林资源,必须“合而为之,分而治之”,从整体功能出发,分类管理,从根本上确保诸多资源有机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1)坚持质量与数量之间层次的协调关系。在林业经济活动和资源管理的活动过程中,引入数量与质量互补的全要素生产率,例如:产出率、消耗率、占用率、再生产率等等。但是要注意质量结构关系,结构决定了森林性能、生产力和功能。
(2)坚持资源变化动态监测。森林资源是有限的,同时也是可再生资源。其中木本植物消长变化对资源整体变化起着调控作用。参考水文、社会经济、农业、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多部门经验与做法,定点监测和全面调查相结合,适时掌握和预测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变化,为制定林业发展规划和森林开发利用计划提拱依据。
(3)坚持政企分离。林业体制改革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府林业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森林资源宏观调控管理,帮助、指导经营者做好权、责、利的落实,最终达到提高经营效益的根本目的。
(1)依靠群众。千百个股份制林业合作体和广大林农,是森林经营、管理、保护的主体力量,同时也是直接受益者。森林的宏观管理和经营管理者是必然的参与者和依靠对象。
(2)依靠法律。依法治林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森林法》等国家颁布的多项法律法规,是我国森林资源管理的法律依据。所有的林业纠纷都需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处理实施。
(3)依靠经济手段。调动经济手段调控和管理森林资源,在我国社会变革中是一项基本策略。建立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管理体系,把资源管理的重点转向权、责、利的落实到位,帮助、引导林业企业强化管理,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掘宽产品开发,搞活市场营销,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经营效果。
[1]沈慧芳,金苏蓉,丁思统.关于林政资源管理中的几个问题[J].江西林业科技,2007(21):121~122.
[2]韦 玉.树立新观念瞄准新目标创新林政资源管理[J].广西林业,2009(1):72~ 73.
[3]衡兆林.运用网络科技加强林政资源管理[J].广西林业,2007(3):37~ 38.
[4]黄素琼,聂林海,曾宪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政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2007(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