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网络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2011-08-15 00:52何佳曦李世举
科技传播 2011年5期
关键词:拜金主义凤姐网络媒体

何佳曦,李世举

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新闻专业,辽宁 大连 116600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6次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占23.3%,是网络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处在构建时期,网络媒体是影响其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探讨网络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1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调查显示,82.58%的学生赞成“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大分不开”;有67.74%的学生赞成“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68.67%的学生反对“我行我素才叫酷”;88.19%的学生赞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76.46%的学生赞成“大学生应当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可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是我国具有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生主导价值观。在主导价值观继续传承的基础上,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导致部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趋向:拜金主义、玩世不恭和社会责任意识薄弱。

大学生对2009年网络上风靡一时的“凤姐”怀揣的各种态度是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趋向的强有力佐证。“凤姐”本名罗玉凤,重庆綦江人。85年出生的她,其貌不扬,身高仅有1.48m,因一系列的雷人言论在网络上走红,被人称为“凤姐”。她自称懂诗画、会弹琴,精通古汉语,更扬言“9岁起博览群书,20岁达到顶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无人能及”等。自从“凤姐”进入大众视野,网络上又陆续出现一系列的罗玉凤征婚、罗玉凤整容、罗玉凤出国事件,使“凤姐”在网络上持续爆红。

大学生通过网络认识“凤姐”,但对于“凤姐”的观点却不尽相同。笔者对大连民族学院09级的同学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70.7 %的同学不赞同“凤姐”的做法,认为这类事件破坏社会风气,起到不良影响。这些同学表示,“凤姐”明显是媒体刻意炒作的结果,我们作为受众,不应该予以回应或者过多关注,关注的人少了,类似事件的发生才会消减。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的价值观是正确的,具有积极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

11.25 %的同学支持“凤姐”的行径,甚至把她当作偶像,甘作她的粉丝。其中,8.74%的同学表示欣赏她敢于大胆言论的勇气,12.51%的同学赞同她通过适当方式来达到出名、赚钱等个人目的的做法。这些同学其实已经代表了当代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正趋向拜金主义。他们对金钱越来越追逐,向往奢侈的物质生活,而且很多女生都很赞同“嫁人就嫁富二代”的言论,强调金钱的现实性。

18.05 %的同学默许“凤姐”的做法或者对此事一笑了之。他们认为这类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法制止的,面对这些,大学生是无能为力的。这正体现了部分当代大学生逐渐削弱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趋于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是积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正趋向拜金主义、玩世不恭,社会责任意识也逐渐淡化。网络媒体正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不可忽视因素,只有对此现象深刻分析并找到解决对策,才能确保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形成。

2 理论分析大学生价值观受网络影响的原因

首先,网络媒体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接触西方文化的机会,同时也使得一些大学生因羡慕资本主义制度而过度追求物质生活,形成了拜金主义。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的多是西方文化,这些与他们现实生活中接触的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不同。在拓展视野的同时,大学生也容易被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富裕生活吸引,甚至有的逐渐将这种追逐放大,走进金钱的误区。拜金主义虽然在当代大学生中并未占据主导位置,但确实有部分大学生目光短浅,只注重眼前利益,追求享乐,崇尚拜金主义。当网络媒体出于谋利或者其他商业目的对西方文化大肆宣传,甚至有的网络媒体为了提高点击率不客观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国情评价而故意发表个性言论时,这些拜金思潮与少数大学生观点不谋而合,导致这些同学的拜金主义心态凸显并且愈演愈烈。这时,网络媒体起到了对不合理价值观的促进作用。此外,这类价值观在生活中也有体现,大可到人生目标的拟定,小可到争取学习第一、为换取奖学金而考试作弊等等。有调查显示,8.13%的学生赞成“西方文化取代中国文化是大势所趋”[1]。在这样的背景下,导致当大学生面对“凤姐”事件时有的认为,不论过程如何,只要能达到经济目的就是成功。

其次,网络的虚拟性带给大学生自由的发挥空间,同时却使部分大学生以为可以在网上“为所欲为”,造成少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下降。2010年,中华英才网特别第一次就大学生毕业之后到西部就业意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7.3%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去西部就业,37.5%的大学生考虑可以去西部就业。可见,当代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还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逐步提升,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社会服务。但我们也看到通过网络号召网民游行示威的事件屡次发生,当中不乏有大学生的参与,这反映了当代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埃瑟·戴森认为:“网络会对人类机构带来深刻变化,而对人性则没有什么影响……网络会使人性和人类的多样化得到张扬[2]。的确,网络是一面镜子,可以把人的某些特征夸大,会使人的某些心理比现实中表现的更强烈。网络提供的虚拟环境使大学生能够在宽松平等的环境中进行社会交往和人际互动,有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但由于在网上可以完全隐去自己的社会身份,使得一些大学生忘掉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做一些平时不可能做、明显是不道德的行为,忽略了可能为社会带来种种影响的考虑。

再者,网络媒体为私利进行各种不客观的宣传,造成大学生价值观的混乱,引起玩世不恭的负面情绪。当下各家媒体竞争的招式层出不穷,诸如“犀利哥”“春哥”的事例比比皆是,媒体们接踵而来的报道使得大学生无暇思考、判断其真实性。同时,各家媒体的态度又不尽相同,造成大学生价值观的混乱,不知道该听信谁家之见。由此导致一些大学生最后消极地选择用玩世不恭的态度来面对网络媒体,久而久之,甚至影响他们面对人生的态度。

3 合理利用网络,构建正确价值观

有调查显示,40.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网络中的低俗文化对他们影响不大;18%的同学认为低俗文化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3]。可见,虽然网络世界五彩缤纷,但大多数当代大学生仍可以平衡自己的价值取向。即便如此,社会大众和大学生自身都不能忽视这一隐患,要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现状,避免大学生消极价值观的形成。就当代大学生而言,首先,要加深自身道德修养,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只有价值观的基础足够牢固,认清我国社会主义的国情,才不会因过度羡慕追逐而被轻易影响。其次,大学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从而增进社会责任意识。最后,大学生要加强自我控制能力,即便在无人监管的环境下,也要做到不主动刻意浏览网络中不健康、具有消极影响的文章、视频等,尽可能为自己营造积极正面的学习生活环境,远离消极的人群、场所,从而避免形成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就网络媒体而言,要加强网络监管机制,避免以谋利为目的的炒作行为,以我国学者徐宝璜先生提出的“新闻就是事实”的理念为宗旨,从而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就社会大众而言,要主动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抵制媒体炒作、刊登假新闻等不正当传媒竞争行为,宣扬正确的价值观,为大学生引领积极的价值观导向。这样,只有通过大学生、网络媒体、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大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回馈社会。

[1]刘小新.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研究[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5,106,159.

[2][美]埃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M].胡冰,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8:15.

[3]吕弘瑾.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塑造的影响力之研究[D],2010:26.

猜你喜欢
拜金主义凤姐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凤姐的妙计
向“凤姐”学习批评艺术
当代拜金主义思潮对微商文化的影响研究
WHAT A TANGLED WEB WE WEAVE...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
“凤姐”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