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方式的国际经验
所谓经济发展方式,就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为了提高各自的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纷纷做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懈努力,并结合自身国情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有效形式。例如,美国的高科技推进、高质量投入、高效益产出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推进的质量效益型经济发展方式;日本的科技引进与创新支撑的速度效益型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赶超型经济发展方式,如韩国的高科技、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式。
分析发达国家200多年的经济成长史可以看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可以是市场推动的自发演进,也可以是政府推动的自觉行为,或者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经验证明,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市场和政府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
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提高要素使用效率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效率问题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高效率源于市场对高增长、高利润的不断追求和激烈竞争。这促使企业在追求利润和应对竞争的双重压力下,不断强化管理,积极创新技术,改进工艺,开发新产品,以提高投入产出率和市场占有率。政府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对于后起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发达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大多实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经历了30年代的大危机之后,它们普遍加强了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从而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政府的作用还表现为通过各种政策,校正市场失灵所造成的资源错配,并为生产效率提高创造必要的宏观经济条件。
市场与政府作用力的支点在于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起着核心作用,是经济结构变革的最根本动力。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这与它重视科技进步、保持技术领先、实现规模经营等策略密切相关。从20世纪中叶开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通信、交通运输、金融服务业迅速发展,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发达国家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它们依赖于知识产权,专注于定价能力,努力实现以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绿色经济正在催生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这当然也离不开绿色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总之,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通过市场机制、宏观调控、制度完善,将科技、人力资源、资本、自然资源等要素加以科学整合,才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