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丽梅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中西绘画用线
——唐寅和波提切利用线造型之比较
成丽梅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线在中西古今绘画中一直是被视为造型语言的重要因素。由于文化传统、美学观念、观察与表现方法、使用材料等方面的差异,它们在艺术面貌中各具神采。文章通过对同一时期的绘画大师唐寅与波提切利绘画作品中用线造型的历史背景、共性、观念、来源、功能特征、审美取向的研究,比较唐寅与波提切利这两位绘画大师在人物作品中用线造型的异同,进而对中西方绘画用线造型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中西绘画;线;造型;比较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是多方面的,表现在创作手段上就是:中国为延迟模仿,西方为写生模仿。延迟模仿即是以线条为主的意象造型,而西方艺术的写生模仿是以块面为主的写实造型。“线”在中西方绘画中作为造型手段都是为造型目的服务的,但文化和心理结构的不同、审美意境的不同,决定了用线形式的不同。因此,中西方绘画在“线”的运用上也有着诸多的不同。
西方的生存方式注重自然科学,善于以理性思维认识世界。因而西方的艺术崇尚自然客观的真实,要求艺术形式准确再现客观对象。西方绘画运用了科学的观察方法,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绘画精研了光影、透视、解剖等,是集面、体、光、色于一体的艺术,“线”是一种辅助的表现手段。
以15世纪意大利画家波堤切利为代表,当时他的绘画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作品《维纳斯的诞生》以平面处理来突出图案化与装饰性特征,人物均以明晰的线条描绘,充满了诗一般的抒情,并在线表现的方法上,注重多种表现形式的运用。
中国绘画是重意象的艺术,意象造型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主要特征。以线造型形式充分展示了中国绘画的魅力和神韵,也体现出中国美学的核心精神。中国画以线造型过程是一种审美活动过程,强调画家与客观对象、与大自然之间的情感交融。因而用线造型的最高境界有“天人合一”,画家在线条的运用过程中找到了人与大自然的最佳共鸣点,使意与笔、情与景,融合统一达到画为心声的结果。
以明四大家唐寅为代表,他的仕女图在画法上有两种表现手法,在造型和构图上,在线条和设色上具备了优美生动、清新流动、简洁明快的效果。
纵观中西方社会发展历史,在文化背景、民族的心理结构、审美欣赏习惯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在人类早期绘画的观察自然、模仿物象的表现方式上却有很多相似,都是用“线”来概括自然物象,通过线的造型描摹自然物象,表达人类对自然生活的内心感受。但是,随着中西方的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艺术审美观念不同,中西方的绘画艺术,在形式上特别是对线的认识和运用上也形成了不同。
西方绘画以模仿自然,再现自然为主要目的,造型和空间的准确是其评判标准。因而色彩与光的变化、比例和透视的准确合理是其最重要的手段,线是从属于这些造型手段的是语言的一部分,线是对物体形象外轮廓和体积轮廓的概括。
波提切利在1485年完成的《维纳斯的诞生》是波提切利的一幅杰作,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代表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从大海中诞生的场景,这幅画的绘画风格在当时颇为与众不同,不强调明暗法来表现人体造型,而更强调轮廓线,使得人体有浅浮雕的感觉,而且极适合装饰作用。画面中的女神肌肤洁白,金色的长发飘逸,无愧为是完美的化身,但脸上却又挂有淡淡的忧愁、迷惘和困惑。
他的作品《春》,也属于这一类题材的作品。在这里,人物比前一幅要多些,也是按照诗人波利齐安诺的诗来创作的:中间也是一位维纳斯,但形象并未比前一幅上的维纳斯有更多的欢乐情绪。相反,倒是左边3位优美女神(阿格莱西、塞莱亚、攸美罗西尼)描绘得富有生气:森林边,这3位女神沐浴在阳光里,正相互携手翩翩起舞。右边的一个象征华美,中间一个象征贞淑,左边一个象征欢悦。她们将给人间带来生命的欢乐。波提切利用中世纪的装饰风格来展现这3位女性形象,线条富有节奏感,人物的形体美借助于线条来体现,十分流畅。在画的右边,分别是花神、春神与风神(自左至右)3个形象,象征春回大地,万木争荣的自然季节即将来临。
“线”的运用和发展贯通于中国绘画发展的全过程,以线造型在中国绘画中占有最主要地位。同时更注重线对情感的表达作用,从而不同的画家用线造型形成了自身独特风格。
名画家唐寅的《牡丹仕女图》,图画高髻仕女,右手持扇下垂,左手拈花上擎,体态丰盈,举止有安详之态,头部勾勒精人晕染匀净,似富贵人家少妇。画脸、手等处流丽圆畅,而衣裙、披肩、腰带则以飘举方折之笔出之,这种方圆兼施富有对比的笔法,增强了这位少妇轻移莲步的动态美。
《孟蜀宫妓图》是唐寅人物画佳作,图中所绘4位女子形象娟秀端丽,眉目勾勒精细,晕染匀净,衣纹线条苍劲畅利,既继承了宋代人物画工整流畅的线描工夫,又吸取了元人刚健方折的笔法,具有刚柔相济的特点,创明代仕女画之典型。
从中西方绘画为代表的波提切利和唐寅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中西绘画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许是因为中西文化的区别吧!就拿中国的画来说,外国人是无法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这样画,在里面表达的什么意境;而外国的油画中国人至今还是无法达到他们的水平的。笔者认为中国的线就像钢丝一样,有一种气质在里头!而波提切利的人物造型,以非常优雅的、比例适度的、完美而富有古代希腊雕刻美感而与众不同。在艺术语言上,继承发展了他的老师利皮善于运用流畅和谐的线条造型,形成高度完美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技巧。但他们在用线造型上都非常严谨,能体现出很强的体积感,线条柔韧、有力,使作品增添了更浓的色彩。虽然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绘画的线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但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应该指出线造型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盛,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绘画造型的传统观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在我国,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国传统美术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来,这一点更加突出。对中外美术作品的优良传统,都应认真研究继承,在学好我国传统绘画课的基础上,还需了解西方美术。“西为中用”,使民族的绘画艺术具有当代性和世界性。
[1]杨大年.谈唐寅的《前蜀宫妓图》[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5,(S1).
[3]洪畅.唐寅仕女画与歌川丰春美女画比较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01).
[3]盛诗澜.唐寅绘画评传[J].书画艺术,2004,(03).
[4]范银花.旷古才子情--略论唐寅的人物画[J].东南文化,2002,(08).
[5]薛永年.《中国美术五千年》,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6]乔大林.立体空间的线----西方传统绘画中轮廓线的造型特征,甘肃高校学报,2007年.
[7]朱双.《西方绘画大师波提切利》重庆出版社,2009年.
[8]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外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9]刘万民.说线《美术观察》1996年.
[10]初敬业,王建民,高群.《中西方绘画中“线”之比较》,临沂师专学报,1999年.
[11]王健.《浅谈中西绘画审美之不同》,汕头大学学报,1998年.
The Medium West Painting use Line——Tang Yin and Wave Lift to Slice to Make use of a Line Shape of Comparison
Cheng Limei
The line is always see as the shape language in mediumly the thou of west now the painting of importance factor.Because the cultural tradition,esthetics idea,observation and performance method,usage material etc.ofdifference,theyis each in the art feature countenance.The article pass rightness same period ofpaintingmaster TangYin and wave the history background,total,idea,source,function characteristic which lift to slice the benefit painting work convenient line shape,appreciate beauty a mindset of research,comparison Tang Yin and wave the different and similar which lift toslice benefit this two painting master in the convenient line shape ofthe person work,then rightness medium west painting with the line shape get further ofunderstandingand understanding.
mediumwest painting;line;shape ;comparison
J205
A
1000-8136(2011)05-0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