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舆论监督报道的形式

2011-08-15 00:52
科技传播 2011年24期
关键词:新闻媒介舆论监督选题

胡 梅

吉林电视台,吉林长春 130033

新闻舆论监督报道的形式

胡 梅

吉林电视台,吉林长春 130033

新闻舆论对是预警、教育于前、追惩于后的司法、行政监督的必要补充,对端正觉风、匡正时弊、严肃法纪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权衡选题择时机、环环相扣摆事实、完善程序慎评论、反面文章正面收等几个方面了对如何操作好舆论监督报道阐述。

新闻舆论;监督;报道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公民和社会群众组织、人民团体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是公众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传媒表达具有社会普通性的意见,从而实现对国家、政党、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决策、行为以及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行为的制约。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日臻完善,舆论监督报道日益成为新闻媒介的重要职责之一。在新闻实践中,这类报道发挥了其广泛性、及时性、公开性的优势,成为预警、教育于前、追惩于后的司法、行政监督的必要补充,对端正党风、匡正时弊、严肃法纪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新闻节目中最得人心的内容之一。但舆论都督报道又是一枚双刃剑,一旦把握上出现偏差,不仅直接影响到整个传媒在公众中的形象,还会给社会添乱,达不到良好的报道效果。如何实施有效舆论监督正成为新闻媒体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如何具体操作舆论监督报道谈几点认识。

1 权衡选题择时机

1998年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朱容基视察中央电视台,和《焦点访谈》栏目组成员座谈,给了他们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四句话既表扬和支持了新闻工作者开展的舆论监督工作,也点明和提示了我国舆论监督报道的指向性:监督在于改进工作。(西方传媒在进行舆论监督报道时,更多在考虑本身所带来的轰动效应及由此产生的商业价值,至于报道选择如何,并不是这些媒体关心的问题)。这种指向性要求决不能把舆论监督报道简单地理解为批评报道,揭露报道,而是正面报道的另一种形式,是相一致的。

所以,我们在策划选题时,首先要把握好新闻舆论监督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从有利于大局,有利于工作出发,着眼于化解矛盾,促进发展,不是闹意气,图发泄,求轰动,不是以个人好恶攻讦不同意见者,更不是以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用“曝光”来要挟、对付被监督者。

我们监督的应该是有关单位或个别人在工作中出现的偏差或问题,并且确实是政府或某些人在短时间内有能力解决的,而不是给政府出难题。

定好选题,选择报道时机也很重要,一是要符合大气候,与中央、省委决策呼应;二是与事态发展阶段相配合。重大案件一般要在终审之后,不要干扰正当办案。要把握播出的节奏,不要对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单位连续集中进行轰炸式监督,注意相机而断,适可而止,恰到好处。

2 环环相扣摆事实

记者在采访舆论监督报道中,一旦出现事实或事实使用上的错误,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因为这类报道震动大、影响广,被监督的单位和个人压力大,被监督者那怕抓住一点出入,就敢告你失实。即使报道占理,打起官司也耗时耗力,纠缠不清。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舆论监督报道应把用事实说话做为一条基本原则。

用事实说话有3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稿件中所列举的事实本身要百分之百地准确无误,我们只能按照事实发生的逻辑支组织素材,而不能依据记者的主观意愿支利用事实;最后,拍摄的画面也必须准确无误,实事求是。

采访舆论监督报道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必须以如履薄冰的心态,重视掌握证据和有关资料,并认真存档,发稿时就准备应诉,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3 完善程序慎评论

在舆论监督报道中,记者应恪守必要的采访程序,那就是必须采访矛盾和冲突双方的当事人,给双方以完全平等而充分的解释和申诉的机会。此外,还应尽可能地采访事件知情者、见证人。绝不能带有色眼镜“主题先行”或“观点前置”“谨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

如需要对事物进行评点分析,记者首选的方式是请有资格、有能力的权威部门和人士来完成。记者绝不当法官、做裁判,绝不轻易做评论、下结论。记者应强化自己冷静的事实记录者和转述者的角色,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只能是国家的法令和政策。如有必要而需记者评论,则要努力做到客观、公正、辨证,不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搞“一好百好,一坏百坏”的绝对化,更不介入对抗的一方,攻击另一方,造成授人以柄,陷入国内不断升温的新闻官司热之中。

4 反面文章正面收

舆论监督报道不是为批评而批评,其最终目的是帮助被批评者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基于此,舆论监督不仅要关注报道的过程,而且应适时报道监督的结果,善始善终。从传播过程上讲,报道后事件的处理结果是原来报道的自然延续,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整体。从受众角度讲,事件报道后,他最关心的就是这件事如何解决的。从政府工作角度讲,报道反馈是对他们工作的支持。这样做就达到了“反面文章,下面收口”,高扬主旋律的目的。切忌一曝了之,半途中止。

有鉴于此,我们的新闻媒介在坚强舆论监督力度的同时,还要讲究舆论监督的方式、方法。面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人民不满意的事情,新闻媒介不宜不分青红皂白地以猛烈“批评”为快事,相反,媒介一定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瓣闻事实,以不同的诬蔑中以报道处理。对于人民群众切齿痛恨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媒介应旗帜鲜明地予以揭露和批判;对于党和政府工作中的失误,媒介也就像梁启超所说的那样负起监督、批评之责,但不是火药味越浓越好,其动机必须是善意的,为着问题的解决;对于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人民群众不满意的新问题,如果客观条件不具备暂时无法解决的,或体制未理顺,政策不配导致的,新闻媒介固然要为群众利益着想和呼吁,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向群众作说明和解释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和配合。

[1]张英玉.讲究监督技巧 提高监督水平.北方传媒研究,2007(2).

[2]洪树琴.制定法规应更具有现实意义.新闻三昧,2009(11).

[3]李文彬.电视新闻记者隐性采访要把握好“度”.当代电视,2010(10).

G212

A

1674-6708(2011)57-0022-01

猜你喜欢
新闻媒介舆论监督选题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谈诗词的选题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网络新闻媒介人力资源管理探析
广播电视新闻媒介面对海洋格局的报道机制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介平台整合与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