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国
(浙江侨鸣光电有限公司,浙江 平湖 314200)
随着LED产业的发展,其核心技术也不断的突显出来,具体的核心环节如下:
高晶体质量的材料的外延技术;高内量子效率的外延结构的设计;低工作电压下的材料和技术设备研究;高外量子效率的器件研究;低热阻芯片的研究和实现;欧姆接触电极设备的研究;可靠性测评的实效机理研究;降低成本的技术。
低热阻的LED封装技术拓展;提高色品一致性更好的封装技术研究;低色温、高显色指数、高效率的白光LED的封装材料与技术拓展;高光提取率的封装结构的设计与测试;高可靠性的LED封装材料和技术;适应大功率单体LED的封装技术研究;对芯片COB的封装技术等。
利用LED技术代替传统的照明技术是技术发展的目标,以此LED的研究始终朝着照明应用发展。如灯具标准的制定;低成本照明产品开发;色温可控、色品一致性好的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封装技术;适应人眼舒适度的友好化设计。
超高亮并抗静电的LED照明技术是对LED技术的拓展,其项目的实施是为了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和环保经济的发展,目前照明产业的结构调整迫在眉睫,白炽灯已退出历史舞台,未来的LED市场空间将不断拓展,而特种需求也将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超高亮度的照明电源正是此种“特种”需求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介绍的是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上进行分析与改进,突破了传统封装、抗静电等技术难题,创新设计了一种可提高亮度并抗静电干扰的LED产品。具体的关键技术如下:
目前所采用的LED封装材料都是以环氧树脂为主,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能,其密着性、介电性能等都十分优异,但是其缺点也十分突出,容易吸湿并容易老化、耐热性较差等,因此如果提高LED的亮度则必须改进封装的材料,使其在高温和短波的作用下不会发生老化,从而延长LED的寿命。为了改善其封装材料的性能,使之适应超高亮度的需求,研究通过对原材料的改进,通过高折光率的无机氧化纳米溶胶生产技术,将纳米溶胶粒子的表面修饰手段和工艺调整,并利用高折射率的有机硅预聚体生产技术,将有机硅的预聚体和无氧化物溶胶结合起来,成为一种纳米改性柔性硅胶赫尔硬质硅胶的新体系,生产开发一种纳米改性白光的LED封装材料,此种材料透光率大于96%,在150 ℃下完成1000 h的测试,此种材料的透光率损失较小,很好的达到了封装材料需要的高透明、高折射率、耐老化和抗热性的能力,且体现出突出的界面相容性,可以对内部的芯片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采用ESD静电防控技术的研发可以提高LED芯片的抗静电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其应用范围。目前LED的芯片的抗静电能力较差,如果遭到静电的冲击就会因为正向压降的升高而被静电击伤,其表面会留下黑色的斑点,此种黑色的斑点不会再发出光线,所以芯片受到击伤的情况不同,其表面也不同。轻微的击伤从表面并不能看出来,但其亮度会受到影响,即出现亮度衰减、IR值升高的情况;中度的击伤会导致芯片的二极管电压明显升高,甚至可以达到4~5.5 V以上,而高亮度的电源则会直接出现亮度下降的情况,多则下降达到50%以上,IR值升高,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逐渐失去功能,最后形成死灯的情况,严重的直接影响使用寿命。为了提高LED抗静电能力,本次开放采用了ESD静电防护击伤,一方面通过对电气元件的创新设计和优化改进,设计和优选了静电保护LED,通过上面的封装技术对其进行上千伏的测试,这样提高了LED的抗静电能力。一方面,研究通过对生产工艺的改进而提高其对抗静电的能力,使得静电产生的途径减少,从源头上对静电进行控制,消除其产生和积累的过程,同时在生产中应用为人体放电的系统、防静电操作系统、防静电接地网络、防静电技术、离子技术等特殊的工艺措施,泄放或防止静电放电。通过这样的立体化措施提高了LED的抗静电能力,增强了LED的亮度,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普通的封装技术已不能适应LED的发展要求,应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对其封装技术改进后,封装结构在设置齐纳管时影响出光效果,而新型封装结构既能提高静电能力又能保持良好的出光效果,同时节约成本。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超高亮度的LED关键技术就是要解决其封装材料和技术的固有问题,提高其光效率和耐久度,即在高温环境下封装材料可以保持较好的透光度;同时利用防静电技术对其生产和使用进行控制,就可延长高亮LED的寿命。
1 彭龑、李晓寒、何华平.驱动白光LED技术综述[J].中国照明电器,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