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茹敏
(1.北京大学 北京 100871;2.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1928年六七月间召开的中共六大是一个在特定历史条件和背景下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也是唯一一次在国外(苏联)召开的非常特殊的党的代表大会。关于这次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成员,学界存在一些歧议。笔者希望通过史实的梳理,依据相关文献资料,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
关于中共六大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成员有两种说法:
说法一是,沈学明、郑建英主编的《中共第一届至十五届中央委员》一书中提到,中共六大选举产生了23名中央委员、14名候补委员。委员分别是:杨福涛、顾顺章、向忠发、彭湃、徐锡根、卢福坦、李涤生、张金保(女)、苏兆征、罗登贤、毛泽东、杨殷、周恩来、李源、蔡和森、项英、任弼时、余茂怀、王藻文、瞿秋白、李立三、张国焘。候补委员是:徐兰芝、王凤飞、王灼、唐宏经、刘坚予、夏文法、史文彬、李子芬、周秀珠(女)、甘卓棠、邓中夏、罗章龙、王仲一、蔡畅(女)。[1](802)
说法二是,王健英在《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领导机构沿革成员名录》(增订本,从一大至十四大)列出六大选出的中共中央委员会名单,其中,正式委员23人、候补委员13人。按当选得票多少排序,中央委员分别为:杨福涛(已经牺牲,当时不了解)、顾顺章、向忠发、彭湃、徐锡根、卢福坦、李涤生、张金保(女)、苏兆征、关向应(满族)、罗登贤、毛泽东、杨殷、周恩来、李源、蔡和森、项英、任弼时、余茂怀、王藻文、瞿秋白、李立三、张国焘。候补中央委员分别为:徐兰芝、王凤飞、王灼、唐宏经、刘坚予、夏文法、史文彬、李子芬、周秀珠(女)、甘卓棠、邓中夏、罗章龙、王仲一。[2](114)
这两种说法的核心差别在于:蔡畅是否是中共六大选举产生的中央候补委员?
通过查阅《蔡畅传》等相关资料,笔者认为,蔡畅只是出席了中共六大,是其中的一名代表,她并没有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依据在于: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苏平著的《蔡畅传》,这本传记的后面附有徐玉珍编的蔡畅大事年表,其中较为详细记载了“6月18日—7月11日,出席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六次共产国际代表会议”。[3](256)这里,只是说明蔡畅出席了中共六大,并没有其在中共六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的记录。同时,这本传记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中共党史大事年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编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等书。笔者查阅了这些相关资料,也没有发现记载有“蔡畅在中共六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的相关资料”。因此,第一种说法关于蔡畅在中共六大被选举为中央候补委员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关于中共六大中央委员会成员构成情况,笔者认为,第二种说法即王健英的说法最为准确。依据在于:首先,他的名单最为详细具体。笔者查阅此书,发现该书罗列了所有出席者的姓名、编号,并且对正式和非正式代表及特邀代表的成份、职务、所属省份等情况给出了详细的说明。其次,笔者依据中央档案馆编的《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珍贵档案》(上)一书,在该书的第215页,发现有两页中共六大代表名单的复印件(原件保存在中央档案馆)。根据这两页复印件,与王健英的名单比较核对,二者是一致的。此外,最新出版的由张静如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第二册)中关于中共六大代表的说法,也采纳的是王健英的说法。但稍有出入的是,王健英在该书中列出的正式代表是84人,但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一书中,编者特意加了一句话,正式代表名单实际为88人。笔者查阅王健英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领导机构沿革名录》(增订本,从一大至十四大),发现王健英列出的正式代表是84人,但实际名单确为88人。这种情况说明,王健英的说法也有不严谨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考证。但无论如何,依据上述理由,说明王健英是看过中共六大原始档案的,所列出的名单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
因此,关于中共六大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成员,共计36名。其中,中央委员23人:杨福涛(已经牺牲,当时不了解)、顾顺章、向忠发、彭湃、徐锡根、卢福坦、李涤生、张金保(女)、苏兆征、关向应(满族)、罗登贤、毛泽东、杨殷、周恩来、李源、蔡和森、项英、任弼时、余茂怀、王藻文、瞿秋白、李立三、张国焘。候补委员13人:徐兰芝、王凤飞、王灼、唐宏经、刘坚予、夏文法、史文彬、李子芬、周秀珠(女)、甘卓棠、邓中夏、罗章龙、王仲一。[4](114)
笔者依据王健英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领导机构沿革和成员名录》(增订本,从一大至十四大),发现了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出席中共六大的代表与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这是历次党的代表大会绝少出现的现象。据笔者统计,未出席中共六大而当选为中央委员有12人,占总人数的33.33%,六大选举产生的23名中央委员中,未出席而当选的有10人:杨福涛、顾顺章、彭湃、卢福坦、李涤生、张金保(女)、毛泽东、李源、罗登贤、任弼时。13名候补委员中,未出席而当选的有2人:夏文法、史文彬。
通过查阅资料,笔者发现,“为照顾大会期间国内临时中央的日常工作,中央决定瞿秋白、周恩来等赴莫斯科筹备中共六大,李维汉、任弼时、罗登贤留在国内主持中央日常工作”。[5](246)“共产国际三月底来电通知,四月代表就要走。当时要毛泽东同志去是有困难的,但还有许多同志是可以去的,如刘少奇、任弼时、恽代英、陈潭秋、李富春等同志”。[6](185)在六大召开时,张金保改名为余冬生,党组织没有找到她,所以她也没有参加中共六大。依据在于她的回忆录中曾记载:她在见到当时的总书记向忠发时,向忠发这样说到:“武汉的情况我们都知道了。你们在武汉冲锋陷阵,有功劳,更有苦劳,至于工作上的失败由党中央负责。我是代表党中央来的。因为你改名为余冬生,党开六大时没有找到你,但全体到会代表选你为六届中央委员”。[7](153)而且,2007 年《中共党史资料》发表了《关于中共六大的一组文献资料》一文,也没有张金保出席中共六大的签名。此外,李涤生1928年5月叛变革命,当时中央尚不知这个消息,在同年6月中共六大上仍选他为中央委员。而杨福涛当时也已经牺牲,当时党不了解情况,也选他为中央委员。上述材料可知,由于种种原因,杨福涛、任弼时、罗登贤、毛泽东、张金保、李涤生等并没有参加中共六大。至于顾顺章、彭湃、卢福坦、李源、夏文法、史文彬为什么没有参加中共六大,由于文献资料所限,就不得而知了。
在政治立场方面,中共六大选举的36名中央委员中,有1人情况不详(王仲一),有1人脱党(王灼),有2人被开除党籍(唐宏经(后改名为唐韵超)解放战争时期又重新入党,1952年又被开除党籍;罗章龙),有9人叛变革命叛变党,政治立场发生重大变化(向忠发、顾顺章、徐锡根、卢福坦、李涤生、余茂飞、王藻文、张国焘、徐兰芝),有14人为革命牺牲,献出了宝贵生命(杨福涛、彭湃、罗登贤、杨殷、李源、蔡和森、项英、瞿秋白、王凤飞、刘坚予、夏文法、李子芬、甘卓棠、邓中夏),有3人病逝(苏兆征、关向应、史文彬),有6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且幸运地活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张金保、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李立三、周秀珠)。
从这一统计数字可以看出,中共六大选举产生的36名中央委员,在政治立场方面,形成了鲜明的两极对比。一方面,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包括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和幸存下来的健在者共计23人,占64.8%;另一方面,有9人叛党叛变革命,背叛共产主义信仰,占25%。也就是说,中共六大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成员中,有高达四分之一的比例叛党叛变革命,政治立场发生重大变化。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召开的历届代表大会中绝无仅有的特殊现象,也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问题。当然,其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一方面,从客观上来说,客观环境的险恶和严峻,蒋介石大规模地屠杀共产党人,导致一部分中央委员对前途悲观失望;从主观上来说,中共六大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中不乏有投机革命的一小部分人,如向忠发、顾顺章等;另一方面,三十年代中共自身在制定政策方面的失误也导致一部分人政治立场发生变化。
总之,中共六大是党的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它对中国革命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共六大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成员考证及分析研究,能够提升中共六大研究的空间,丰富现有研究内容,促进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1]沈学明、郑建英.中共第一届至十五届中央委员[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1.
[2]王健英.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领导机构沿革和成员名录(增订本,从一大至十四大)[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
[3]苏平.蔡畅传[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0.
[4]王健英.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领导机构沿革和成员名录(增订本,从一大至十四大)[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
[5]张静如.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从一大到十七大,第二册)[M].万卷出版公司,2007.
[6]周恩来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7]张金保回忆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