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维思考

2011-08-15 00:45李小燕
党史文苑 2011年2期
关键词:先进性大众化全球化

李小燕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南充 63700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维思考

李小燕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南充 637002)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立足当下中国的现实状况,特别应重视将党的自身建设以及如何应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如何破解当前的发展难题等问题纳入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野之中予以考察。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党的建设 全球化 信息化 民生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急剧变化的阶段,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竞争,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同时,各种不良的思想也日益滋生,社会主义价值观一定程度上被削弱,这不仅关系国家的思想文化发展,也涉及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巩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并由此实现正本清源、凝聚共识、增进团结。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一个意识形态教育问题,而且涉及我国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立足当下中国的现实状况,从多角度、多层面、多视角切入。[1]

一、党的建设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基础

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她的自身建设对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作为该理论的创造者如不能很好的实践这种理论,就谈不上对群众的吸引力。因此,党的建设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机遇难得、挑战不少,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经济发展和民生事业都还存在不小的困难。要继续保持住我国过去30多年快速发展的势头和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关键在党。而当前党的建设关键在两个方面,一是拒腐防变,二是提高执政能力。从我们党的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党内还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比如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现象仍然存在,一些领域的腐败情况还十分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党的战斗力和政府的公信力,必须坚决予以彻底根除,不断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

同时,必须进一步增强党的先进性。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2]在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提出: “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3]作为一个在十多亿人口大国执政的党,要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才能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否则,党就会失去先进性,失去领导和执政的资格。只有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党的理论也才能在群众中始终具有吸引力和号召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形象与党的理论的大众化具有正相关关系,为此,我们必须既重视用党的理论教育群众,又要重视党的形象对群众的影响,否则会给群众造成言行不一的印象,这不仅不利于党的理论的大众化,对党的公信力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二、全球化、信息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全球化使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优秀文化和创新观念,比如可持续发展观念、知识经济观念、社会均衡观念以及舆论监督、社会保障等内容进入我国,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可以借鉴的文化资源。[4]另一方面,全球化也确实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基础和政治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产生了重大冲击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既充分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使其更具有时代气息,满足当代人的理论需要,比如全球关怀、环保主义等当代人越来越重视的内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应该重视并积极吸收相关内容,进而丰富自身。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全球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对西方一些错误的思想进行针对性地回击,以在群众中正本清源。比如,对所谓的“普世价值”就应该旗帜鲜明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揭露西方将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制度奉为“普世价值”既过于傲慢又心怀叵测。世界发展的历史一再证明,“文明存在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各种文明都包含有人类发展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共同追求”[5]。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作为现代人新的生存方式,网络信息技术及其建构的虚拟社会,不仅创设了新的社会活动和精神活动的空间,延伸了现实社会生活领域,而且改变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基础、结构和组织形式,打破了传统的交往模式”。[6]网络化生存正在深刻变革我们所熟知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价值环境。截至2010年7月15日,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2.77亿。[7]我们不仅拥有庞大的网民数量,而且大多数网民已习惯通过网络传递对国计民生的态度、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网络已成为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一个阵地和工具,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并借助互联网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这需要大力建设红色网站、培养既有理论素养又懂网络技术的政治工作队伍。同时,要积极回应广大网民参与社会监督和社会生活的诉求,让网络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群众与党政机关沟通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当前,网络舆论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成为我国政治生态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8]

三、民生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条件

民生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关注的重大课题。从建党之初,提出推翻 “三座大山”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民生问题,也就是老百姓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任领导人都十分重视民生问题。邓小平提出的 “三个有利于”中,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就直接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与民生直接相联系。江泽民提出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将党是否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就是是否将民生问题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作为判断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准。胡锦涛同志更是鲜明地提出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9],直接将社会发展与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正是因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始终将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切实贯彻于实践之中为群众谋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因而党才得到民众的拥护,党的执政地位才更加稳固,党的理论才为民众所信服。这可从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成就不仅增强了广大群众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同,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也进一步增强中得到例证。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理论的吸引力与其在实践中的成效是密切相关的。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立足中国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仍存在许多发展瓶颈,比如发展不平衡问题,社会不公问题,上学难、看病贵、住房难问题,等等。[10]这些都会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约性因素。因此,应大力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民生难题,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赢得民意基础和认同。

[1]代玉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立足中国现实[J].学习时报,2009-08-17(03)。

[2][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07-10-25(01)。

[3]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8-12-19(01)。

[4]丁文俊.全球化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J].江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0期。

[5]温家宝.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温家宝总理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09-11-08(03)。

[6]杨立英、曾盛聪.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2页。

[7]CNNIC:中国网民数达4.2亿手机上网用户2.77亿[EB/OL].http://www.admin5.com/article/20100715/251088.shtml?1279530345.

[8]胡锦涛.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7-01-25(01)。

[10]赵慧珠.“中国教训”同样应当引起重视[J].学习时报,2009-10-19(04)。

责任编辑 梅 宏

李小燕(1977.9—),女,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先进性大众化全球化
篆刻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全球化陷阱
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
高校党员践行先进性的方式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