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骁炜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杭州 310004)
论党的建设科学化视域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创新
王骁炜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杭州 310004)
党的建设科学化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党建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我国高校中的党建工作存在着若干不科学、不合理的做法,迫切需要运用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科学制度的建构来解决。本文在分析高校党建现存的有关领导、组织、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后,力图通过展现党建客观规律,总结党建历史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改革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的思路和举措。
党建科学化 高校 创新
政党是现代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社会政治实践的客观要求,是政党自身发展和建设的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科学化命题,其实质在于党的建设必须按照政党建设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规律运行,必须在实践中始终注意消除不符合政党本质要求的内容和违背政党运作规律的行为,必须在理论上始终保持政党指导思想和组织理念上的时代性和科学性。简而言之,就是要求党的建设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制度作保障,以科学方法来推进。
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是党建科学化的关键因素。科学的理论体现的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反映,马克思主义是真正反映自然和人类社会客观规律发展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总结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科学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更是明确指明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基本规律,这些思想和理论都是指导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科学理论。加强全党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学习和领会,是党建科学化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现代社会变革迅速,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有新思想新知识涌现出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始终坚持发展和创新能正确反映社会变革的思想理论方面更加应该具有紧迫性,这就要求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党组织都应该把积极总结和创新党的指导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最新发展理论成果作为党建科学化的核心要务来抓。
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是党建科学化的重要内容。党建的各项工作最后都要落实到制度建设上来。科学的制度是科学精神和观念在党建工作中的外在固化形式,是党建历史和实践经验的理性结晶。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不断探索和提出有关党建制度的思路,分析和总结建党几十年来的经验和规律,在党的理论、组织、人事、生活、作风、反腐倡廉等各个方面创建了大量制度和措施,使党建的制度化建设成为党建的有力依托和保证。当前党内生活和党外社会环境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如何不断总结经验,创新设计,广泛吸取国外政党建设的有益经验,是党建制度进一步科学化的主要方向。
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是党建科学化的重要手段。选择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推进党的建设,是决定党建科学化能否成效的关键。一般而言,社会实践的内容决定了方法的选择,但是不同方法手段的采用对于实践内容的过程与结果也有正反两方面的效用,好的方法能够高效地完成实践的目标要求,坏的方法阻碍实践目标的实现。对于党的建设而言,党建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和党的任务的变化而变化,与之相应采用的方法手段也应该作出及时和适当的调整。理想的状况是,伴随着党建任务和目标的变化,党建主体根据内外条件的变化及时有效地选择新方法,寻找新途径,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党建的效率。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最新命题,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组织建设实践活动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作为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从事科技研究创新的高等院校来说,深入领会践行高校党建科学化的指导思想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和紧迫性。社会主义大学必须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大量思想正确、立场坚定、学术先进、科学理性的现代化全面型人才。专业知识易得,科学精神难取,思想政治意志坚定更难。高校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已经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在高校日常党建工作中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来提高学生及教职工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能力。而加强高校党建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有效开展党员思想和组织建设的关键和支柱,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另一方面,高等院校是现代科学知识的集中地,具有浓厚的科学理性精神,能够为党建科学化的理论构建和实践运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积累的历史经验也为党建科学化在实践中的不断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更为有利的是,高校党组织普遍机构完备,制度明确,在党组织建设中具有典型性,党建科学化的创新实践不仅能为自身党建工作的提升提供动力,更能够为社会上各级党组织党建的科学化提供良好的样板和参考。不过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高校党建和社会其他部门的党建一样也存在着各种问题,当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又不断对政党组织提出许多的新问题、新要求,因此用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来指导和推动高校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和发展,努力传承和积极创新,不断把高校党建工作推向新的高度,具有极其典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在学校中发挥政党的领导和组织宣传作用,建国六十多年来党对高等院校中加强政治领导和组织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领导和组织管理模式。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巨大变迁,社会思想和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快速变换,高校中党的自身建设也浮现出许多的问题,这些暴露出的问题和更多潜在的危机不断侵蚀和损害党在高校中的领导和管理,需要引起十分的注意。这些问题和危机有些是来自于社会不良风气和恶习的影响,但也反映出大量的历史遗留下来的陈规陋习和现实中人为设计运作不合理、不适当的弊病,这些问题比起外部环境歪风邪气的影响更难发现和清除,需要高校党组织在自身建设中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清理和克服,建立起一套适当、合理和灵活的制度来解决之。党的建设包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高校党建中暴露的问题和弊端在上述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虽然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期中表现侧重不同,但都对我国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尖锐的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全面地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结构和约束制度,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1.关于高校党委领导体制的问题。高校党建工作离不开坚强有效的领导核心,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鲜明特色,也是高校办学治校工作坚持的原则基础。党委集体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度运作好坏与否,直接决定了高校办学的质量和前景。这一制度经过长期实践的检验是适合和有效的,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还是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党政角色定位不明确,职责界定不细致,党政议事重复、相互推诿扯皮等方面,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在于党委和校长作为领导决策机构和管理执行机构之间职权的分工不能明晰。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主要是通过思想引领,政治保障,组织保证,先锋模范等方式来实现,不在于直接插手和干预日常行政、管理和教学事务。而现实条件下,校长和学校行政执行机构处理大量的日常事务,高校党委作为决策和监督在空间和时间上往往存在脱节和无力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某些高校又采取了统一职权,强化党政一体的方式,在行政和党委领导职责集于一人的情况下,党委集体决策和监督的效力又大打折扣。而党委集体决策模式自身也存在着民主决议和决策集中如何协调处置的问题,或者高度集中而行“个人专断”,或者空谈民主而“无人担责”。这一矛盾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不但严重损害高校党委领导体制的良性运行,也会破坏高校党委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对于高校党建的组织和制度建设也会造成危害。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既有传统计划经济下党建旧体制的遗留问题,也是社会迅速发展下党建的领导体制某些方面不能及时适应高校领导管理变革规律的弊病,还有某些领导个人思想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不足的缺陷表现。这些问题要及时、全面的加以解决,只能通过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精神指导下推进党建工作改革来完成。
2.关于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问题。党的思想建设是党建工作的中心内容,是保证党在思想政治上的统一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手段。高校在党的思想和理论的组织学习和创新方面具有优势,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不少高校在这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一是忽视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对于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缺少学习热情,对于党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方针不够重视,尤其是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学习组织管理不足,常流于形式,不能深入人心。二是不重视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创新,不善于把理论和实践结合,不能够结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高校自身办学治校特点开展工作,往往采取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方法来处理两者的关系。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既有过去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影响,也有高校党建的政治理论创新不足的现实制约。高校不仅要成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宣传的主要阵地,更应该依托高校资源和人才的优势,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地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3.关于高校党的组织队伍建设的问题。党的组织队伍建设包括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遴选优秀人才,加强和充实党的队伍是党建的实体基础。高校党组织队伍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党员干部的选拔和培养越来越倾向于重专业技能轻道德品质,重突击检查轻平时监督,重选拔程序轻考查实效的形式。二是党员队伍建设上重视数量指标而轻质量,重视政治表现而轻思想转化,重视表面行为而轻心理品质,这在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上尤为明显。三是对党务工作人员的组织培养不够,党务工作队伍使用多,培养少,激励缺失。党务工作队伍不稳定,致使党务工作机构处于低水平运转状态,成为高校党建建设中的薄弱环节。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一是长期制度僵化,组织建设由对人负责退化为对形式负责的官僚主义习气严重,二是只重视发展不重视管理的短期偏好,发展党员容易,日常管理困难,缺乏激励。三是社会思想和党员行为品质近年来变化很大,传统有效的党组织人才选拔方式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实发展,迫切需要调整和变革。
4.关于高校党的组织生活建设的问题。高校党建与其他部门党建的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党员组织生活的特殊性。大学作为一个松散的组织,其实际工作运转方式有不同的类型,有的以行政工作为主,有的以教学学术活动为主,过去形式单一的党组织生活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学校工作运转的方式。另一方面,当今信息时代的公共媒体高度发达,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运用,党员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各种信息,而党组织提供的信息有限,教育效果削弱。高校教职工又是一个高文化层次的群体,他们对许多社会政治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对简单划一的组织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党组织生活面临的问题则正好相反,大量的组织生活和日常的学习或者行政事务混杂一起,党的思想理论和制度作风方面的学习被削弱。学生信息渠道有限,社会经验不足,思想觉悟不高,需要党组织集中学习和统一意志,及时贯彻和学习上级党组织的意见和精神。这些问题都广泛现存于高校党组织生活建设中,并且和其他的党建问题纠缠一起。党组织生活不能有效运作,不仅会损害到党的领导和组织能力的发挥,也会影响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的贯彻,更会造成党员之间互相冷漠和离心离德,败坏党的作风。
科学化首先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认识,并上升为理论。科学化党建在于运用科学的原则、理念和方式来分析处理目前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种种不正确不合理的内容,推陈出新,创新求实,使党建工作适应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不断增进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
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党建科学化,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实践领域的最新发展,也是统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导思想,必定也要成为科学建党所坚持的原则和遵循的依据。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要尊重个人权利,协调社会关系,遵循社会规律,尊重历史经验,这里面充分体现出遵循科学理性、实事求是的理念和精神。党建是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求尊重历史经验,遵循客观规律,这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科学发展观核心精神在党建工作中的具体展开。因此,在党建科学化的实践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精神,以此来主导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高校的党建工作,必须全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正确把握政党的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的规律,大量汲取建党8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树立科学、理性、求实、求真的党建理念,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和实际要求来推进党建科学化工作的不断提升。高校党组织应该始终把党建工作的重心放到党员的身上,放在组织自身的发展上,放到整合党政负责制度的统一协调机制上,放到党建的自身理论和实践创新上。
2.不断加强党建原则和经验的学习,发扬党内民主,完善高校党的领导和组织机制。高校党建在领导决策、组织构架、学习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往往和能不能坚持和发展党建原则有关。民主集中制是党建遵循的基本原则,充分民主,高度集中是党指导工作的原则和体现,是完善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基础。但是民主集中制的高效执行却对党员和领导干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需要领导干部高度的责任感和大公无私的品质为必要条件,也需要全体党员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政治素养来提供依托。某些不符合要求的党员干部在实践中扭曲甚至违背民主集中制的党建原则,造成领导决策和管理协调等许多方面出现问题,极大地损害了党的形象,削弱了党的领导,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破坏了组织生活,的确引起我们深思。目前党建工作中出现的领导决策矛盾、组织体系混乱、党员生活涣散等问题,从根本上只能通过加强党的组织原则,发扬党内民主机制,深入理论学习的方法来解决。高校党组织平台构架好,理论储备足,民主意识强,完全可以在高校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等方面全面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大力推进高校党委和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政治素质,同时也能全面提升组织生活的效果,激发全体党员民主建设和主人翁意识,群策群力,为高校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和组织动力。
3.广泛汲取自身和各国政党理论学说和实践经验,丰富高校党建的理论水平,提升执政理念。构建科学的党建观,前提是要有科学的政党学说、科学的党建理论和科学的执政思想。应该充分把握政党的发展规律,顺应历史潮流,尊重政党逻辑,创新党建理念。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80多年光辉历史,60多年执政经验和掌握先进科学思想的政党,不断和及时总结历史经验,体察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治乱循环规律,融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解放思想,虚心好学,开拓进取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自我突破,把握世界潮流的宝贵品质。当今世界各国政党发展迅速,理论有创新,实践显效果,方法有突破,制度趋完善。这其中有许多有益的方式和经验值得中国共产党去学习和借鉴。政党的本质和属性有共通之处,执政的方式和实践有借鉴的可能,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领域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吸收和借鉴他国政党的组织制度和政治经验,尤其是执政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改革和创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高校知识储备丰富,信息获得充分,紧跟国际潮流,这些都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校党组织可以充分学习外国政党的历史和实践经验,总结各国政党发展规律,梳理党内外权力运作和分配的规则,体会政党人才选拔和培养的经验,学习借鉴政党组织和宣传动员的手段。通过比较和借鉴,不断改进自身机制和理念,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4.提倡学习,建立学习型政党,推动高校党建的思想和组织工作。党建科学化要求党员干部能够依照规律办事,但是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不是现成的,唾手可得的,需要全体党员干部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去总结去领会,这就要求全体党员都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科学理念所体现的探索进取精神也要求党员干部拥有热爱学习的素质。学习,持续学习,成为了目前党面临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挑战的唯一手段。中国共产党敏锐地意识到学习对政党未来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正式提出“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建议,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则最终鲜明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国家间竞争越加激烈,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必定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因此,从现在起,全体党员都需要改变观念,学会自我学习,持续学习,集体学习,全员学习,构建新型的“学习型党组织”,只有如此才能给予全党以生命力和创造力,才能不断领先于社会发展潮流,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学习型组织”作为党建的一项战略目标提出来,以科学方法为主要手段,并以制度化加以确定,深刻影响着高校党建工作的思想和组织制度建设。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一些知识,更着眼于对普遍规律的把握和思想理论的创新,这是党在未来发展中必须解决的目标。学习的组织化、制度化、日常化特点改变了过去传统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对党组织的学习活动和组织架构都提出了彻底的变革要求,要求各级党组织机构扁平化,规模要缩小,权力要下放,组织更开放,交流更通畅。高校党建中存在的组织和制度构成等方面的弊端,可以尝试在学习型政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加以解决,通过学习提高全体党员的知识层次和思想意识,通过学习的组织优化组织机构和组织关系,通过学习来推进组织制度的创新和发展,使高校党组织更有效率,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以适应社会竞争的挑战,应对未来的潜在危机,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胡伟.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11).
[2]储霞.“党的建设科学化”:一个全新而重大的战略命题[J].党政干部学刊,2009(12).
[3]杨建军.高校党建科学化:理论·制度·方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2).
责任编辑 马永义
王骁炜,男,浙江工业大学政管学院讲师,从事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