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妍
(湘潭大学 湖南湘潭 411105)
浅谈政治资源研究的几个问题
何 妍
(湘潭大学 湖南湘潭 41110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第一次提出了执政理论体系建设的问题,执政资源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七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政治资源又是执政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也是执政党执政中掌握的最直接和最核心的资源,执政党要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就必须拥有丰富的政治资源作为它的支撑。
中国共产党 政治资源 研究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第一次提出执政资源这个概念,并指出执政资源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七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政治资源作为党的执政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党的建设意义重大。
执政理论就是指导一个政党实践的各种理论和观念的体系。它主要包括为谁执政、靠谁执政、为什么执政、如何执政等一系列的问题。执政理论是一个执政党长期执政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对执政规律探索的的不断升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也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总结,它既是一种理论的研究,更是一种实践的探索。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既要从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上研究,也要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特点上研究一般规律;既要从执政理论的体系、内涵、特点、本质上研究,也要从我党执政的环境、执政的条件上去研究。从实践的角度看,在对执政理论上的研究基础上,还应该及时地把这些理论成果应用于党的实践,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决议》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深刻阐述了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总结了党执政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主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国际事务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总结执政规律,提出了党应当着重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全会还明确提出了执政理论体系建设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执政环境七个基本范畴。这就构建成了我们党执政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标志着我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执政资源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七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政治资源又是党的执政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政党要长久地保持它的执政地位,就必须有强大的政治资源体系予以支撑。所谓政治资源是可以为政治主体用来作用于他人行为的政治手段、政治派别和政治角色。[1]政治资源是社会资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政治行为主体的发展和政治体系的运行效率和兴衰,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我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重视对政治资源的研究。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需解决两个重大问题:一是要长期持续地执政下去,二是要科学执政,使长期执政的合法性资源越来越多。这两个方面都离不开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政治资源。加强政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我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和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前提,反过来,只有中国共产党持续保持了执政地位才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政治资源,党长期执政与政治资源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1.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利用政治资源。首先,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是保证政治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基础。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来看,中国共产党长久执政是保证政治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基础。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强调加强政权建设和民主建设、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土地改革不断扩大阶级基础、加强自身建设丰富党的先进性资源到党的第二代领带集体以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为基础继承和创新党的执政理论、倡导民主法治不断拓展执政的制度合法性再到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开拓党的理论资源,进一步提高执政绩效。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执政建设上仍在不断探索,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创新和发展了党的执政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拓展执政的合法性,这些政治资源之所以得到不断地拓展和利用,这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保持执政地位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长久执政是保证政治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基础。其次,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是促进政治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条件。政治资源不仅要去开发和利用,而且还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才能更好地为执政党服务,而我们之所以能够合理的开法和利用这些政治资源这是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息息相关的。自1927年毛泽东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自己的执政实践,也就是从这时起中国共产党不断地探索执政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开发和利用政治资源。党在领导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在开发和利用政治资源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给新中国的建设带来了一些困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进行了指导思想和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工作,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进行了否定,消除了一些人对党产生的疑惑,总结了党执政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论证了党执政的合法性,维护和拓展了党执政的政治资源,也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政治资源创造了重要条件。
2.开发利用政治资源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首先,开发和充分利用政治资源是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前提。现代政治学从“执政”的逻辑起点出发,揭示出一种必然的政治规定性,即任何政党在掌握国家政权后,必须在国家和社会之间寻求自己执政的合理空间和基本资源,进而维护自己的统治,实现对国家的治理和社会整合。其中政治合法性资源被普遍认为是执政的重要资源之一。[2]开发和利用这些执政的合法性资源是保证执政党执政地位的重要前提。我们应该重点开发理论资源、制度资源和群众资源。理论资源的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和领导伟大事业的思想理论武器,制度资源的开发是保证政党合法性的保障,对群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则是一个政党长期执政的民心基础,这些政治资源开发和利用得好有利于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其次,开发和充分利用政治资源是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第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份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它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系统总结了我们党执政的成功经验,明确指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肩负着历史重任和人民的重托,能否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十分关键。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巨大任务,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在新世纪、新阶段,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是全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课题。
政治资源不仅是执政党执政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也是执政党最直接和最核心的资源。我们研究执政党的建设,就必须要研究执政党的政治资源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资源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国内政治资源和国际政治资源。党执政的国内政治资源主要指社会财富资源、政治权力、社会支持力、制度资源、信息资源、党的形象、人力资源、民众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文化资源,党执政的国际政治资源主要指国际制度资源、国家形象、战略资源和跨国移民资源等。把这些政治资源进行归类,党执政的政治资源又可以分为基础性政治资源、运行性政治资源、观念性政治资源和保障性政治资源。这些政治资源协同作用,共同维系着执政党的执政资源体系的运行。
1.基础性政治资源:党长久执政的基本资源。所谓基础性的政治资源就是政党为了获取执政地位以及维护执政地位不可或缺的基本资源。我党长久执政中的基本资源主要有党的理论资源、社会支持力(群众资源)和党的组织资源等。无论是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还是通过议会选举来赢得执政的的的地位,这些政治资源都成为一个政党能否长久执政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一个政党能否获得政治认同、完成政治使命的基本条件。党的理论资源是我们党和人民重要的精神支柱,它能为执政党的政治理念提供科学地解释,从而能够产生强大的政治动力;社会支持力主要指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民心所向的重要问题;强大的组织资源是我党夺取政权并不断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拓展和凝聚了非常丰富的组织资源,这些资源为夺取政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2.运行性政治资源:党执政的系统运转提供能量的资源。所谓运行性政治资源主要指为执政的体系运转能够提供能量供给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党执政的运行性政治资源主要包括党的权力资源、维持党运行的制度资源以及不段拓展的国际制度资源等。这些政治资源的消耗和利用能够为我党执政系统的运转提供能力支持,同时执政系统的运转又会反过来开拓出更多的新的运行性资源,又会进一步为我党的执政活动提供源源不断地能量源泉。政治权力资源是一个执政党在国家权力中的可支配性的要素,拥有政治权力资源是任何一个政党实现其政治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因此它是执政党的核心资源;制度资源调整的是执政党、国家、民众、社会、市场等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对政治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资源开发得好,有利于执政党实践的顺利开展,反之,就可能危害执政党的地位;我党领导的中国政府除了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资源外,还应该积极参与到多边组织中并不断开拓国际制度资源。
3.观念性政治资源:优化和提升党的形象提供保障的资源。所谓观念性政治资源主要指为了优化和提升党的形象所提供保障的资源的总和。党执政的观念性政治资源主要包括政治文化资源、民众的政治心理和国家形象、党的形象等。这些观念性的政治资源优化配置的好就能凝聚民心、优化和提升党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形象,反之则会有损党的形象,因此,这些政治资源的组合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形成了一损即损,一荣共荣的局面。政治文化资源是指能反映出社会成员的政治倾向、政治情感和价值认知取向,它也一种重要的政治资源;民主政治的顺利推进、执政党的执政建设需要一定政治心理的支撑,政治认同感、政治信任感以及民主信念是支撑政治发展的重要政治资源;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立于世界舞台的重要的外部条件,国家形象好有利于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一个国家的发展。党的形象既是广大的党员干部群体形象的集中体现和升华,也包含着人民群众对党的评价、期望和提升,它是一个庞大的综合性的系统。
4.保障性政治资源: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支撑作用的资源。所谓保障性政治资源就是指为执政党的地位巩固提供支撑作用的各项要素的总称。我党执政的保障性政治资源主要包括社会财富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战略资源和跨国移民资源等。这些政治资源互相作用能够为我党长久执政提供重要的保障。社会财富资源主要指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是执政党所拥有的重要的政治资源,它们为党长久执政提供物质保障;信息技术革命使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使信息变成一种重要的政治资源,而且使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政治资源;人才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人才资源的富集和充分有效的发挥是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前提,是党的政治资源不断开发利用和优化的驱动力,也是党的执政安全的重要保障;战略资源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加强对战略的储备和开发利用将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跨国移民资源对于母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对跨国移民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有益于促进母国的发展,这种发展尤其表现在跨国移民在促进世界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加强国际对话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政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指我党对执政的政治资源进行吸取、聚集和拓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党对政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一方面是因为执政环境的变化,不同的时期党在开发、利用政治资源的内容和呈现的特点不一样,另一方面是由于在开发、利用政治资源的同时,如果不能对我党执政必需的政治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就会导致政治资源的嬗变、流失,甚至枯竭。因此,我们说执政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执政党开发、利用政治资源的历史。任何政治主体要想有效地发挥作用,就必须积极参与对政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去,具体表现为执政主体对政治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科学利用。总的来说,我党在执政实践中开发、利用政治资源应该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重视对政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执政党的发展史告诉我们:谁赢得政治资源,谁就能够执政;谁能够保持和拓展政治资源,谁就能够持续执政。既然政治资源是党实现长久执政的重要的基础,因此,在党执政实践中就要不断探索开发、利用政治资源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对政治资源开发的积累来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二是在开发、利用政治资源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如我党在对理论的创新、制度的完善、民众的政治心理的培育、新的政治资源的开发,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执政环境的变迁,执政党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地位,就必须根据变化的环境,适时作出调整和变化,寻找维护执政地位所要掌握的政治资源的新的生长点,以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三是要合理地开发、利用政治资源。我党要不断巩固自身地位离不开开发、利用政治资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政治资源同其他资源一样,如果不能合理地开发、利用,就会导致政治资源的不断流失。因此,从整个社会运行机制对政治资源的配置来看,对政治资源配置得好,运用得好,就会事半功倍;对政治资源配置得不好,排斥和浪费政治资源,就会事倍功半,甚至达到全盘皆输的地步。[3]在科学利用政治资源方面,就是执政党进行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的过程中,如何赢得更多的政治支持和认同,提高执政的合法性,不断丰富和拓展所拥有的政治资源的总量。所以归根到底,对政治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科学利用,还是为了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实现长久执政。
[1]邓伟志.政治资源配置问题简论[J].民主,2002(2):4
[2]路爱林.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的维护与重构[J].理论与改革,2005(6):56.
[3]王树臣.对政治资源整合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6):11.
责任编辑 马永义
何妍(1979—),女,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