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苏联文化建设模式为鉴探讨我国文化建设

2011-08-15 00:48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1年11期
关键词:斯大林苏联领域

陈 敏

(西安政治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8)

以苏联文化建设模式为鉴探讨我国文化建设

陈 敏

(西安政治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8)

科学社会主义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本文试图以苏联模式文化建设中的教训借鉴来探讨我国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

苏联文化建设;以史为鉴;中国文化建设

一、苏联模式文化建设概况

苏联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形成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经济建设方式、道路,是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具体实现形式。其中文化建设从列宁时期的向外文化学习方式演变到斯大林时期的行政化、一律化和神圣化,表现出在文化建设领域管得过严,缺少独立与自由的特点。

(一)文化团体行政化

在斯大林时期,文化领域的管理权集中于党中央,党中央一方面通过从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度,掌握着对文化骨干的人事权,一方面通过党中央宣传鼓动部等机构对文化领域业务进行直接控制,实现党对文化领域的领导。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国家系统的文化管理机构不断地进行集中改组,导致各个加盟共和国在文化领域的权力越来越小,党中央的权力越来越大。到最后演变成所有社会文化团体的国家化、行政化。社会文化团体本来属于群众性组织,应该深入到各行各业和各地各部门的群众之中,去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但是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列宁去世以后,斯大林按照统一集中的原则,对各种科学技术学会、人文科学和艺术创造团体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组,使原本属于人民群众的文化来源组织性质和职能逐渐发生了改变,逐渐脱离了人民群众的视线,沦为文化领域的鸡肋。无论是后来少数新建的社会团体还是在改组中保留下来的社会团体,都加剧了国家化、行政化的倾向,变成了国家准机关。从而使文化得不到创新,导致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停滞不前。

(二)社会舆论一律化

由于苏联社会主义政权是从落后的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其思想文化必定是落后和保守的,这个规律在斯大林行政时期体现的淋漓尽致。斯大林在个人主义的作崇下,通过实行社会舆论一律化来维护领袖和现行体制的权威。文化领域完全依赖文化团体的行政命令、高压手段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学术争论问题。为了达到社会舆论一律化的目的,斯大林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开展“批判运动”来统一思想文化,批判运动涉及到哲学、经济学、史学、文艺学、语言学甚至自然科学领域。通过批判和清理,完全实现了斯大林的指示精神,文化领域的各个具体方面都由斯大林从理论上加以规范,起到了强化维护权威的作用。在这种体制下,文化团体的各项活动都围绕着对领袖和社会主义的歌功颂德这一舆论,甚至一部电影、一本小说、一首音乐作品都要通过行政化社会团体来审定,稍有不符合领导人意图,就要遭到思想批判和组织处理。1936年宪法第125条所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完全没有保障。民众必须学习斯大林主编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把现成的理论信条灌输给人们的同时,堵塞了接受融汇新的知识、新的思想的途径。民众就必须绝对服从,任何质疑、探索和创新都是多余的,都是对党和领袖的不忠和背叛。人民群众的一切以斯大林为标准,没有自己的行为准则,结果导致群众文化思维高度统一化。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处在这种高压的苏联模式文化建设中,苏联进入了一个自我孤立时期、精神空虚时期,苏联的社会舆论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一律化。

(三)领袖言论神圣化

文化团体的行政化和社会舆论的一律化容易为领袖言论的神圣化提供历史的温床。斯大林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拥有最终裁决权,同时他的思想和言论被绝对化、神圣化,以致成为判断真理和错误的绝对标准。苏共的文化意识形态领域较列宁时期发生了大转变,党内实事求是的作风、不同意见的民主争论风气和对任何思想理论持有的审视和批判精神开始遭到打压和批判,从而使党内生活、党自身的文化建设也日趋走向单一、教条和僵化。苏联党中央实际上进入了一个“造神”的时代,围绕斯大林及其理论思想这根中心轴进行连篇累牍、不厌其烦的论证、阐释、歌颂和无限的拔高、神化。对斯大林愈演愈烈的个人崇拜已经成为思想文化领域的一条神圣原则。是否遵循这一原则成为界定公民是否犯法的一条不见诸明文法律的潜规则。斯大林被称为“一切时代最伟大的人物”、“我们星球上最伟大的人物”、“一切时代科学的泰斗”、“永不犯错误的理论家”。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简直变成了宗教狂热。“如果你在斗争中或工作中遇到了困难,一下子对自己的力量产生了怀疑——你就想一想他,想一想斯大林,你立刻就会获得必要的信心。如果你在不该疲劳的时候感到疲劳——你就想一想他,想一想斯大林,你就会找到这一决定……斯大林说什么,就意味着人民在想什么。”

二、以史为鉴,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文化领域建设

众所周知,文化安全的核心是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安全,以主流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在整个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自身文化建设, 苏共丧权、苏联社会主义失败无不与其长期忽视自身文化建设和文化能力提升有关,没有正确处理好文化的建设,没处理好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其文化建设的教训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在以后的文化领域建设中,我们要以史为鉴,全面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中国模式下文化领域的建设。

(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苏联模式文化建设中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导致人民群众思维的混乱单一,社会主义文化脱离了群众,从而进一步导致苏联的迅速解体。放眼世界,当今各国党派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以增强上台执政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我党在2006 年提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社会主义建设各领域,引领社会思潮,发挥体系的社会功能,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作中华民族共有精神食粮

苏联模式文化建设中的体制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来维护领袖个人和现行体制的权威,为后来政权的土崩瓦解埋下了隐患。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改革与先进的文化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文化生产关系, 也就是要改革社会与国家、公民与政府在文化资源配置、文化利益分配和文化权力分配的关系,最大限度的解放文化生产力,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落后的文化生产之间的矛盾。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中华民族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共有精神食粮。

(三)宏大文化人才建设,培养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人才

苏联模式文化建设中文化人才队伍在神圣化的领袖和领袖言论中思想和创造力被禁锢,甚至人身受到无情的迫害,导致苏联的文化停滞不前,为后来的悲剧奠定了基调。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人才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注重文化自觉、自信、自强在人才队伍中的灌输,注重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为人才的成长成才提供宽松的环境,培养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人才队伍。

[1]高放、李景治.《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五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云衫.《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J].红旗文稿,2010(15)

[3]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海》[Z].海南出版社,2003

[4]倪稼民.《从苏共自身文化建设问题看苏联解体》[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2)

[5]周华玲.《从文化自觉角度看苏共兴亡原因及对中共文化建设的启示》[J].党史文苑,2008(11)

[6]戴安林《论江泽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J].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9)

[7]马丽.《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先进文化建设》[J].中国证券期货,2009(8)

陈敏(1984— ),男,汉族,福建莆田人,西安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斯大林苏联领域
领域·对峙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
斯大林猝死之谜
铁托和斯大林的一场生死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