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彭 勇
抓项目应避免的几种不良现象
■ 文/本刊记者 彭 勇
当前,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破解“转”与“赶”的双重发展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已成为全省下上的共识。特别是省委、省政府系列重大部署、重大活动的开展实施,干成了许多多年想干而没有干成的大事,让一批批项目落户我省。这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全省干部群众谋发展的信心。各地各部门项目建设抓得风生水起,捷报频传,让我们对贵州的未来充满希望。但抓项目是一个系统科学工程,除了要有信心、志气、勇气外,更要有务实的作风、驾驭市场的能力。项目建设是一场事关全局的硬仗,一般抓不行,拉花架子更不行,必须实打实地干。抓项目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我们应当力戒。
力戒叫苦畏难不担当。千方百计、百折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要带着放大镜看问题,把项目上不去的责任,归咎于土地限制得死,控制得严,银行贷款下不来,资金规模上不去,交通基础设施不好,资源富集不够,人才缺乏等客观原因上,不从主观找问题。我们任何时候都会面临发展难题,也同时拥有发展机遇。要多研究创新变通的点子,少照搬规定的条文;多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少给自己戴制约发展的“紧箍咒”。只要真抓实干,办法总比困难多。
力戒只喊不练耍花腔。少忽悠,多实干。不要谈理论一套一套,谈想法振振有辞,看上去比谁都忙,也在天天喊着抓项目。但如果真的考一考,项目建议书怎么搞,可行性研究怎么搞,报批需要哪些要件,竣工验收包括哪些方面,哪一类项目需要核准,哪一类项目需要备案,一问三不知,成为空想家。能否招来商,能否招来大企业、大资本,上大项目,关键是比拼能力和本事。
力戒只跑无效装样子。不打无准备的仗,不做表面功。不要只见往省里、往中央“跑部前进”,却一无所获。不把心思花在项目准备上,对国家出台的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缺乏研究;对省里精神、工作部署一知半解,抱着瞎猫碰死耗子的心态试运气,结果是不但劳力伤财,而且跑着跑着泄了气、失去了信心、失去了机会。要认真研究、仔细揣摩国家省里出台的政策,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吃透、拿准,掌握投资信息,领会投资要求,实现无缝对接。
力戒只许诺不兑现。一诺千金,诚信为本。不要只为了完成目标任务,应付考核,在抓项目时把政策吹得天花乱坠,把软硬环境描绘得无出其右,对招商引资对象什么条件都答应,什么服务都提供。但项目启动后却无一兑现,翻脸不认人。结果项目不但夭折了,形象也毁损了,甚至对全省发展大局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力戒重引进轻落实。引得进留得下更要求发展。不要只把项目当做摇钱树、分食唐僧肉。项目的谋划、招商引资、对上争取、统筹协调等能力必不可少,但最终还要看能不能真正把项目干成,按期投产达效,这才是真本事、真能力。以最诚恳的态度、最优惠的政策、最丰厚的回报、最优质的服务、最实干的劲头招商引资上项目,促其不断发展壮大,使外地客商真正留人、留心,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真正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一花引来百花开。
总之,只有全省都动起来,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彻底杜绝“假”项目、“汇报”项目、“有头无尾”项目、“半截子”项目,项目才能干起来,发展才能快起来,才能形成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