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教育文化

2011-08-15 00:46周雅安
黑龙江史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研究文化发展

周雅安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 西宁 810000)

浅谈我国教育文化

周雅安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 西宁 810000)

20世纪是人类文化、科学和教育突飞猛进的100年。仅从教育学领域观察,可谓分支学科林立,思想流派纷呈。借助文化哲学的力量,人类对教育与文化关系的思考和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存不存在一门教育文化学呢?如果我们假定它应该存在,它是怎样的一种景观呢?它研究了哪些问题?又是怎样进行研究的?社会效果和学术影响又如何?在20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我们要总结已有的认识成果,要反思存在的问题,更要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以增强学科的自我意识。

文化;教育文化;多元文化

一、中国教育文化的发展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它包含一个民族长期积累形成的沈岑的心理积淀。由于文化的不同,会产生思维模式的不同,由于思维模式的不同,又会产生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的不同,从而看来,文化决定着一种文明中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方法。

我国教育文化早期起源可以追溯到孔门儒学的建立,后来发展到唐朝的晚期书院,这些书院所孕育传承的是有着中华文明传统特色的教育价值、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教育学术。书院在中国书院存货了大约1200年,是非功过都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现在中国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文化与传统之间仍旧存续着某些千丝万缕的联系。

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各种革命及运动的“全面否定”,而今天人们又意识到了他的价值。我国教育文化学的研究,本世纪有两个比较集中的阶段。一为建国前的30年代;二为建国后的80年代。研究的重点及影响虽不相同,但研究的背景却存在惊人的相似。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列强坚船利炮的威胁,加上丧权失地的屈辱,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索富国强民的道路。在技术引进和政治改良相继失败的情况下,遂注意到道德文化和学校教育的变革问题。这就导致思想界、学术界对文化问题的关注。受此推动和影响,教育文化学的研究得以产生;只是与文化研究相比,出版的著作和发表的文章寥寥无几。朱谦之30年代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只有几篇文章可供参考。主要代表作是蒋经三的《文化哲学与文化教育学》,林砺儒的《文化教育学》,钱穆的《文化与教育》。这些著作主要是译介德国文化教育学派狄尔泰、斯普朗格等人的文化教育学思想,甚少研究教育文化问题。

建国以后,教育理论界的注意力随时势而动。60、70年代,聚焦于教育与政治;80年代至今,热点是教育与经济。“以致30多年内出版《教育学》著作和其它教育理论专著中,却见不到教育与文化关系的论述,就更谈不上专著了”。

80年代后半期爆发了“文化”热潮。受其感染,教育文化学的研究相继出现。全国最高级别的教育理论刊物《教育研究》于1987年第9期刊登了顾冠华《克服传统文化与教育的负面因素》一文,拉开了“教育与文化”这一课题研究的序幕。有关论文、论著随之出版。1992年,刁培萼主编的《教育文化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教育文化学专著。一些教育学著作开始列述教育与文化问题。对德国文化教育学派,也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评论。教育文化学的研究已成为博士论文选题的重要方面。

不过,至今为止,与教育学的其它分支学科如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比较起来,教育文化学的研究显得单薄得多。比如,《教育研究》直到1991年才在总目录中设“教育与文化”专栏。

二、简评中国教育文化研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中和锅里竞争的重要因素”,在教育文化学这面旗帜下,中国的教育文化研究领域逐渐的扩大,大致分为几个方面,分述如下:

(一)教育与文化相互作用的研究

一方面,文化本身即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因为人是文化的动物。另一方面,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背景因素,对教育发展起控制作用。文化发展有它内在的动因。教育于其中的作用是:第一,在各个文化子系统的矛盾运动中,教育与科学一起成为整个文化链条中关键性的一环,制动着整个文化的变迁与发展。第二,在文化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心理意识层面)的矛盾运动中,教育对文化诸层面的变化均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尤以对深层结构即心理意识的变化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第三,在文化的主客体矛盾运动中,教育既具有形成一定文化材,对主体具有使之“定形”和固定的功能,也具有使文化主体得以产生超越现实客体——文化材的意向和能力;而后者恰恰是表现了当代教育的主要功能。总之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动力,文化力是社会发展必须依赖的力量,教育通过使文化力不断主体化与实践化,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教育文化研究

上述的研究,其视角是把文化作为教育的上位概念或背景因素,或者把文化与教育作为两个平行发展的子系统,所以这里来说说本意上的教育文化学,所谓教育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群体的教育活动的类化物,是一个民族文化大系统的子系统之一。教育文化不等于教育活动,而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过程、方式、内容、结果等的反映,是人们对教育活动的情感与态度。教育文化的构成要素是教育社会心理、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念、教育思维方式和教育精神。教育文化本质上是心理的、观念的、精神的,我们无法直接予以把握;它一定要通过各种载体表现出来,人们则可以通过这些载体去认识、理解和思考。其载体有4类:实物载体、言行载体、文字载体和文艺载体。

(三)多元文化与教育研究

教育文化学,必须面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更不用说全人类存在的多元文化这一事实。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这种文化多元作为一种趋势已在越来越深的程度上得到认同。现代化与文化多元并行不悖,渐成公认之理。

在我国,面对多元文化这一事实,教育有两种反应,一是认同,其结果是教育的多元。另一种则是不认同,其结果是教育中的文化冲突类型增多,范围扩大。而中国教育只有直面文化多元的事实,以寻常、务实的心态夯实多元文化教育的地基,才是可信、可行的选择。

从这三个方面来看,现今我国的研究重点在于怎样搞好教育文化,怎样能形成适合于中国社会的教育文化学体系,在教育上应该保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经济快速发展全球性文化的交融我们的立足点又在那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人文方面的教育,“大学之道在于与人,而非制器”,泱泱五千年沉积着中华民族多少的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带来的是人性,品行、气质、性格、习惯的塑造,这些人文教育远远超过于一味的追求与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价值。

其次,通识教育,新近中国教育注重纵向的深度,注意培养学生严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我们并不否认这些这些理念和价值,可是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创新和基础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加强通识教育的同时既能保证基础的牢固,又能开拓在横向上的创新点,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最后,教育要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与现代文化的发展相契合。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也有着自己的现代化进程,或许现代文化自身的结构和特性不足,但是在某些方面上也能作为现代文化的补充和帮助。

三、中国教育文化发展的趋势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缔造的新的现实世界,不论我们是否接受日新月异的文化变化,但是这些文化变化代表着未来。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人类的文化观念常常滞后于科技的发展,怎样让传统教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教育文化学的未来发展,应该着力探讨如下问题:第一、是研究目的。不是因为有教育某某学才需要教育文化学,而是实实在在地存在问题。一方面,是实践需要产生的,即教育对社会文化背景的依赖与促进关系;另一方面是理论需要产生的,即需要从文化学视角中求得关于教育的新认识;在此意义上,教育文化学的研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一定社会发展,尤其是教育发展的产物。第二、是研究范式。与第一个问题相适应,对于理论和实践问题,应该采取不同的研究策略。第三、是研究对象。教育文化学研究什么问题?目前虽主要是教育与文化的关系问题,但它不是教育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文化学的特殊研究对象应是各种教育文化,研究它们是如何制约人们的教育行为,研究它们的存在形式与发展规律,诸如,不同民族的教育价值观对各民族教育发展的影响,不同时期的教育文化模式等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猜你喜欢
研究文化发展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