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小学教师,结识《当代贵州》是在2009年。直到现在,每期必读,且是从头到尾仔细阅读。
“支部园地”是我喜欢的一个栏目。该版块涵盖了很多子栏目,内容丰富。特别是“支书自述”,刊登了基层一线带民致富的先进典型,能引领支书们对照自己,思考如何去带领一方群众致富奔小康,很具借鉴意义。
“图说贵州”用图片新闻的形式来反映、记录贵州的大事,不仅给读者直观的阅读感受,还为贵州的发展留下珍贵的图片史料。
另外,每个页码下方开设的“短信”栏,以简短的文字刊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简明精炼,让读者快速了解省情。同时,也给通讯员提供了一个用武之地。
在看了多期《当代贵州》之后,我也学着写新闻稿,且有不少被省州报刊采用。正因此,2010年我被乡党委看中,借调到乡党政办从事本乡外宣工作,给了我一个锻炼、提升的机会,这都得益于读《当代贵州》。
作为党刊的忠实读者,我也提几点建议:
一是恢复“民情日记”栏目。民情日记是干部下基层了解民情、民意、民困的工作记录,通过登载民情日记,有助于让更多的领导了解基层情况,从而作出更科学的工作决策。
二是及时将刊物上传到贵州先锋网上,让读者能在杂志没有到来之前“一阅为快”。因为诸多原因,许多乡镇都是上个月的刊物下个月才到,读着有点“旧”的感觉。
三是增设副刊栏目,刊登一些描写贵州的散文、诗歌类文章,丰富刊物内容,增强刊物吸引力。
四是“党员干部书屋”版板中的“我的书房”,希望不要只登县、处级以上领导的文章,应该多刊登些一般干部的文章。这样既鼓励干部多读书,也能吸引更多的干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