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1届冬奥会成绩看中国冰雪项目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2011-08-15 00:52:55盛英超
运动 2011年4期
关键词:滑雪冰雪运动

盛英超

(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从21届冬奥会成绩看中国冰雪项目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盛英超

(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本文对温哥华冬奥会中国军团的比赛表现进行客观评价,理性分析影响中国代表队冬奥会成绩的因素,找出成绩取得的原因及不足。在此基础上,就中国冰雪项目的训练、备战、队伍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出了发展策略,为中国冰雪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及建议。

冬奥会;中国队;发展策略

1 前 言

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中国代表团以5金2银4铜打破两项世界纪录和四项奥运纪录的成绩,实现了中国冬季竞技水平的历史性突破,首次进入冬奥奖牌榜前八位。在频频创造历史的同时,中国冰雪运动也暴露出基础不牢固,本文对第21届冬奥会中国代表队比赛情况进行剖析,客观分析影响中国代表队温哥华冬奥会成绩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为中国代表队的训练、备战以及队伍建设等问题提出发展策略。

2 对中国军团整体实力分析

2.1 优势项目延续辉煌

本届冬奥会我们仍然在传统项目上保持优势,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速度滑冰短距离4个项目上共获得了10枚奖牌,占据着我国冬奥会奖牌榜的绝大部分。

短道速滑始终是中国代表团在冬奥会争金夺牌的主力军。本届冬奥会中国共取得9枚金牌,其中短道速滑队就贡献了7枚之多。而本届冬奥会,在二号主力刘秋宏受伤无法参赛及主力队员生病的不利因素下,中国队居然创历史地包揽了女子项目的全部4枚金牌,成为了冬奥会历史上第一支完成这一壮举的团队,充分展示了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高超技术和整体实力。

花样滑冰双人滑申雪/赵宏博为中国代表团在温哥华冬奥会上摘得的首枚金牌,也是中国花样滑冰几十年发展历史上获得的首枚奥运金牌,同时,也打破了俄罗斯人在长达12届冬奥会上对双人滑金牌的垄断。而另两对中国选手分别获得银牌和第五名,充分展示中国选手在双人滑上的集团优势,年轻的张丹/张昊仍然值得期待。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一直是中国雪上项目少有的亮点,上届都灵冬奥会是韩晓鹏惊世跳跃实现中国冬奥会雪上项目金牌零的突破,在本届冬奥会上虽然没有金牌入账,但仍取得1银2铜的好成绩。8人参赛共有7人次进入决赛,捍卫了中国在这一项目中的强国地位。

速度滑冰短距离500米也一直是我国的传统强项,上届都灵冬奥会上,中国在这个项目上收获1银1铜,初出茅庐的王北星在女子500米项目上夺得第7名,四年之后夺得铜牌,对于王北星个人来说也是一种突破。另外,张爽在女子500米比赛中夺得第7名,金佩钰得到第8名,邢爱华获得第13名;随着技术和经验上的日渐成熟,中国速滑在下届索契冬奥会上的表现依旧值得期待。

2.2 新人、新项值得期待

在出征本届冬奥会的91名运动员中,首次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占67%,代表团平均年龄24.4岁,从说明中国代表团在锻炼新人方面的态度和决心,而他们在比赛中也表现出了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坚定的意志品质,他们必将成为未来中国冰雪运动的希望。

短道速滑中首次参加冬奥会的90后小将周洋连夺1500米接力和3000米接力两项目冠军,并在1000米半决赛中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特别是在1500米短道速滑比赛中,突破重围,孤军奋战,打破了长期由韩国选手垄断该项目的纪录;中国男队虽然此次冬奥会上颗粒无收,但也表现出他们的潜力。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国手们的临场发挥很正常,但这个项目偶然性大,比赛结果存在着较大变数,至今没有一个人能在该项目上卫冕成功。本次8人参赛共有7人次进入决赛,从这点上说明中国在该项目上已走到世界的前列。中国队伍的年龄梯队已经形成,而且人才储备很殷实,女子的徐梦桃20岁,男子的小将贾宗洋19岁,齐广璞20岁,虽然年轻,但他们已经可以掌握世界高难度的动作,假以时日他们必将带给我们惊喜。

虽然在雪上项目没有太大的惊喜,但未满19岁的宋朝卿在冬季两项女子4×6接力的争夺中,担任最后一棒连追6人,将名次定格在第9位。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雪上项目除空中技巧外的最好名次,她也是中国未来雪上项目寻求突破的希望所在。

女子冰壶、单板滑雪U型场地原不属于国内传统冰雪项目,在我国发展不足十年,但两个项目实力飞速发展,在温哥华冬奥会取得明显突破。其中首次亮相冬奥会赛场的中国女子冰壶队以7胜4负夺得铜牌,成为世界诸强中最年轻但也最缺乏经验和稳定的后起之秀,未来的前景无可限量。而单板滑雪U型场地本届比赛我国选手中国选手刘佳宇在决赛中位列第四名,孙志峰排名第七,虽然没有染指奖牌,但强劲的冲击力还是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2.3 基础薄弱,竞争力待提高

与我们的传统强项相比,本届冬奥会其他项目则没有太多的惊喜,而且存在巨大的反差,其中速度滑冰、雪上项目都不同程度地出现成绩下降,花样滑冰除双人滑外,女子单人和冰舞都没有较强的竞争力,男子单人滑连资格赛都没有进,而女子冰球的下滑,新人匮乏,只有老将挑大梁,更反映中国冰雪项目的基础薄弱,亟待提高。

2.3.1 冰球缺乏生存的土壤 8年后重返冬奥会赛场,中国女子冰球以1胜4负第七名的成绩结束了第21届冬奥会的征程。女冰缺乏基础,相比于欧洲女冰的崛起和繁荣,中国女子冰球这几年的发展却是不进反退。男队由过去的十几支队伍锐减到仅剩哈尔滨、齐齐哈尔和佳木斯队3支球队,女队也从近10支队伍减少到只剩哈尔滨队一支球队。从事这项运动的专业运动员已不到300人,而女子更是连90人不到,作为冬奥会最有影响力的项目我们毫无基础可言。

2.3.2 雪上传统项目存在参赛面窄,参赛人少的问题 本届冬奥会冰上项目共设有5个大项28个小项,雪上项目则有10个大项58个小项,雪上项目占尽2/3,因此,素有冬奥会“得雪上者得天下”的名言。在雪上项目中58个小项,我们有超过一半的项目连参赛资格都拿不到。中国代表团本届的5枚金牌全部来自于冰上,雪上项目最好的成绩只是1枚银牌,雪上项目的亮点只有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和单板滑雪U型池,仍是中国运动员所擅长的技巧性项目,除这些项目参赛人员较多外,传统的大项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冬季两项,中国无论是在参赛者数量还是整体实力上都有明显差距。中国队成绩很不理想、水平很低,也难以在短期内迎头赶上。

本次冬奥会我国在高山滑雪只有一男一女参赛,而越野滑雪也只有两男三女,冬季两项1男4女,除冬季两项女子4×6接力获第9名外,大多都排在30名以外,参赛人数和成绩都比上届都灵冬奥会有所下降。显示出我国雪上项目的参赛机会少,竞争力不足,基础不牢。

3 成绩取得的原因分析及存在的不足

3.1 实施举国体制是成绩取得的有力保障和有效途径

中国在竞技体育方面走举国体制的发展模式由我国的国情和历史背景以及竞技体育的特点决定,特别是雪上项目起步晚、发展慢,冰雪项目大都受天气状况、地域环境以及场地器材等因素制约,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用来维护场地、购买装备以及参与培训和比赛。这些条件都影响民众参与的热情,因此冬季运动整体缺乏厚度,走“精英体育”模式,“不追大而全,只求小精尖”的策略,集中投入在一些适合亚洲人开展的运动项目上,寻求突破。有这种体制作保证,我们运动的训练、手段更加科学化,营养膳食更加合理化,医疗监督更加完善化,这些都为冰雪健儿的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3.2 继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思路

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与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思路是分不开的。与上届相比,我们在聘请外教方面又增加了2名,我们的几个优势运动项目如女子冰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都出现了外国教练的身影。而像花样滑冰、短道速滑、速度滑冰、冰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子冰球等项目的国家队,几乎是常年在国外训练、比赛,这说明,我国的冰雪运动跟上了国际人才交流大潮,在“请进来”、“走出去”中努力学习先进的冰雪运动理念和技术,有力促进了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并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的尖子队员和有潜质的后备队员,从而在世界冰雪运动竞技场上有了和高手叫板的底气。这是中国冬季项目快速进步的一条捷径。这条路仍需坚持走下去,只有不断吸收才能不断创新,不断取得突破。

3.3 我国运动健儿顽强拼博、永不放弃的作风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内因

在比赛场上我们为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升起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对于运动员来说那是艰辛的汗水浇筑而成的。正如赵宏博在赛后所说:“我全身上下最后一丝力气都用完了,已经拼到了极限。”正是这种 “拼到极限”的精神,支撑着他们经历了十几年的风雨,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坎坷;正是这种“拼到极限”的精神,保证了他们在复出之后,迎来了最完美的结局,创造了少有的传奇。还有带病出征的王濛、突出重围的周洋以及受伤病困扰坚持完成比赛的韩晓鹏、刘佳宇等,他们都是中国运动健儿杰出的代表,不论成败,勇于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把奥林匹克精神传递到我们的内心深处,这就是我们的冰雪健儿展现的风采。

3.4 正视差距,抓住机遇与挑战

我们在取得辉煌的成绩的同时,更应看清我们冰雪运动在人才培养、后备储备、群众基础等方面与发达的欧美国家还存在巨大的差距,但我们的差距不会越拉越大,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以及借冬奥会的赛事的参与热情,大力普及、宣传冰雪运动,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喜欢这项运动,我们的基础会越来越殷实,抓住历史机遇,统筹规划我们的冰雪蓝图,真正实现我们的冰雪强国梦。

4 我国冰雪项目的发展策略

4.1 政策导向和人文关怀

冬季运动项目要继续争取国家、地方对冬季运动项目的持续支持,在政策上给予积极扶持,建立健全运动员、教练员以及辅助人员的待遇保障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就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运动员、教练员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和人文关怀,充分体验集体的温暖;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全新投入训练和备战,为国争光。统筹规划冰雪项目的区域发展,改善冰雪运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适当增加冬季项目在全运会的比重,以及在适合开展冰雪项目的省份与项目不发达的省份实行项目合作,拓宽冰雪项目受区域限制的禁锢。

4.2 提高全民的冬奥理念

由于本届冬奥会媒体的大力宣传,在中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冬季运动项目热,不仅中国的优势项目被公众熟知,不少冬奥会精彩赛事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使我们对冬季运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会激发中国人参与冬季运动项目的热情。由陌生到熟知,需要过程,通过媒体的作用,把冰雪的魅力展现给人们,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使我们逐渐接受和喜爱这项运动,冬季奥会与夏季奥运一样精彩,一样赋予我们激情和活力。当更多的中国人开始把“滑冰戏雪”化作日常的“寻常休闲”,那我们离冰雪运动强国也就越来越近了。

4.3 把由政府主导的参赛逐渐转向市场化

举国体制固然可取,但也有其投入巨大与产出效率低下的弊端,谋划多元化发展是进一步拓宽发展冰雪运动的新路子。在冰雪运动赛事方面,例如,尝试性举办北方大学的冰雪项目的联赛,逐渐普及和推广至全国,由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商业团体出资解决参赛的费用问题,由各代表队的高校负责训练和比赛,逐步形成像CUBA等具有品牌效益的活动;或者把一些具有观赏性、艺术性的如花样滑冰以及具有激烈的竞争性和挑战性的如短道速滑推向市场化,进行门票销售、广告招商和出卖电视转播权,完全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与市场接轨,逐步减少国家的投入。在冰雪场地设施建设方面,采取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逐渐采取多元的经营模式,逐渐开拓新兴的冰雪产业,以利于其项目的普及和开展。

4.4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冰雪运动中的作用

我国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冰雪项目重大突破,与冰雪项目的科技攻关密不可分。传统的技术与理念需要不断更新与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提高体育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为科技攻关和服务提供物质保障;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外先进成果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

[ 1 ] 孙仲春.第20届冬奥会中国代表队赛况的剖析与反思[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0):51-53.

[ 2 ] 姜中阳.理性盘点都灵冬奥会—中国冬奥运动的成绩、差距及对策[ 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25):64-67.

[ 3 ] 肖天:中国圆满完成任务 实现冬季运动历史突破.[EB/OL].http://vancouver2010.sports.cn/tbshy/tbsy/2010-02-28/1979510.html.

G80

A

1674-151X(2011)04-030-03

投稿日期:2010-12-02

盛英超(1978 ~)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运动训练与教学。

猜你喜欢
滑雪冰雪运动
逐梦的“冰雪一代”
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 12:39:14
拥抱冰雪向未来
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 12:39:02
点燃“冰雪”
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 12:39:00
冬来啦,滑雪去
嘿,一起去滑雪吧!
趣味(数学)(2020年12期)2020-06-09 05:39:16
滑雪,冬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02
滑雪
不正经运动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