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莹,王凯珍,王 沂
(1.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建国以来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
陈 莹1,王凯珍1,王 沂2
(1.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幼儿体育教育的政策法规、师资、体育设施、科研等为主要线索,紧密结合幼儿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对建国以来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变化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期为我国幼儿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建国以来;幼儿体育教育;发展历程
幼儿体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国初期颁布的《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1952)到今天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法规都一直强调“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其中,“体”一直被放在了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首要位置。当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关注“幼儿教育”发展的同时,有必要对建国以来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进行全面总结。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者对我国有关“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做过系统整理。笔者主要通过中国知网、国家图书馆等查阅了大量有关幼儿体育研究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在有关幼儿教育的官方网站获得了相关的法规、政策资料等,并对所获资料进行了细致研读和总结归纳。
我国的幼儿体育教育主要指的是,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发展基本动作、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目的,在幼儿园中对3周岁到7周岁的幼儿所进行的一些列的体育教育活动。
2.1 稳步发展阶段(1949~1957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1949年10月起至1952年,这3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从1953年至1957年,是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幼儿体育教育在这个时期得到稳步发展。
2.1.1 制定法规政策文件,确立幼儿体育教育的重要地位1950年6月19日,毛泽东主席在给教育部马叙伦部长的信中提到:“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全国一切学校都应如此。”1951年1月,毛主席在给马叙伦部长的信中又强调:“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我以为是正确的。”据此,中央教育部幼儿教育处处长张逸园在1951年6月《人民教育》杂志发表的《对幼稚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提出:“使他们的身体、智
力、道德习惯及爱美观点等得到全面的发展。”这对当时幼儿体育在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思想基础。在此基础上,借助苏联理论和老解放区某些经验,教育部制订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文件,如《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1952)《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1952)《关于幼儿园幼儿的作息制度和各项活动规定》(1956)等,这些法规政策文件从不同角度确立幼儿体育的重要地位。
2.1.2 培养幼儿师资,提高幼儿师资的体育教育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门十分重视幼教师资的培养。1950年全国仅有1所幼儿师范学校,到1956年增加到21所,分别设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这些幼儿师范学校为当时发展幼儿师资做出了很大贡献。1952年7月16日颁发的《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草案)》规定,“培养幼儿教育的师资”是师范学校的任务之一,且为完成幼儿园师资的培养任务,可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培养。1956年6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大力培养小学和幼儿园教养员的指示》,提出:“今后必须在‘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方针下,及时地完成培养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养员的任务。”这些法规文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师资的不足。
此外,教育部门对幼儿师资的体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也作了明确规定。1956年2月教育部发了《教育部关于颁发师范学院教育系幼儿教育专业暂行教学计划及说明的通知》。其中,对“幼儿园活动性游戏与体操教学法”的目的和包含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说明。1956年5月《教育部关于颁发<师范学校教学计划>和<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的命令》中的《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规定,“体育及体育教学法”与其他学科一样被列其中,并且有250个学时,占总学时的7.7%
由于缺乏教育经验,这个阶段幼儿师资体育教育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学习前苏联实现的。一方面,翻译了前苏联的相关著作,并邀请苏联专家对幼儿体育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总结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经验。1954年10月,“北京、天津两市幼儿园教养员工作经验交流会”揭开了总结我国幼教工作经验的序幕。1956年6月18日,教育部又向河北、吉林、广东、内蒙古等15个省(自治区)教育厅下达了《关于组织幼教工作者收集和总结经验的通知》。至此,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号召,认真总结幼儿教育的经验。与此同时,许多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幼儿体育经验材料也在此时陆续出版,为幼儿体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经验基础,幼儿师资的体育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2.1.3幼儿体育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得以贯彻实施20世纪50年代,整个国家的幼儿教育基础薄弱,幼儿教育的改革主要是政府层面的行为,而人民大众对政府有很强的认同感。因此,“幼儿体育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仅体现在指导思想和政策方面,而且在实践中“幼儿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也得到全面的贯彻、实施。由于史料有限,不能全面搜集到当时幼儿体育具体的实施情况,我们只能从老一辈幼儿教育家的口述中得知大概情况。
有学者对经历过当时幼儿教育的实践者做过访谈,他们讲到,“50年代,我认为它是重视体育、德育……所以在幼儿园的反映,除了体育,德育是第一位的……从我们的两个教学幼儿园来看还是做的比较好的”(访谈一)“我们在1952年编教材,第一是幼儿体育教材,因为幼儿期生命是第一重要的……当时主张的就是全面发展,每天规定要有一定的时间在户外,一周有两节体育课……实践层面就是这样的”(访谈二)。显而易见,从当时的实践层面来看,“健康第一”的思想贯彻得较好,幼儿体育自上而下地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
2.2 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年)
1958~1965年间,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发展过程,不仅出现了盲目发展及教育质量大幅度下降的情况,而且幼儿体育理论研究上也出现混乱。
2.2.1 幼儿体育教育的大起大落1958年在“左”的思潮影响下,幼儿教育在“大跃进”中盲目地发展。短时间内,各地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急剧增加。1958年幼儿园发展到695297所,比1957年增加了42.3倍,幼儿净增2841万人。1960年再度发展,幼儿园数量已达
784905所,入园幼儿达2933.1万人。 这样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越了我国当时城乡的经济发展水平。由于没有足够的物质和资金支持,这一大批新发展的幼儿园体育设施简陋,教师水平低下。当时农村幼儿园选派的是当地年老体弱、诚实可靠的妇女当老师,老师没有文化,更不懂幼儿体育教育,所以多数幼儿班处于“看堆放羊”状态,并没有“体育”可言。此外,这一大批新发展的幼儿园普遍是由生产小队(或大队)找一间空房屋,而不考虑有没有院落,也没有幼儿玩具、体育器材等,便开班,这使得幼儿园的体育硬件设施得不到保障。1959年下半年,国家遭遇自然灾害,人民生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农村幼儿园便大量地自动解散了。后来经过调整,1963年的幼儿园数量已恢复到1957年水平,幼儿体育教育才重新开始好转。
2.2.2 幼儿体育理论研究混乱1958年“左”的错误指向了幼儿教育教育,尤其是对幼儿教育学术的批判使得幼儿体育理论研究出现混乱局面。1958年8月在上级授意下,北师大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初稿)》(以下简称《指南》)大肆批判。同年12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初稿)>不要按正式文件使用的通知》,声明:“《指南》系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研室起草的,尚未经起草委员会及教育部审查。”《指南》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经过征询意见,即将作为我国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指导书印发全国使用。此时突然遭到批判使全国幼儿体育的理论和实践陷入混乱,幼儿体育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此外,1958年8月,教育部主办的《学前教育》杂志和《教师报》《人民教育》同时停刊,以上几种重要传播媒介的退出使幼儿教师失去了交流幼儿体育经验的平台和吸收幼儿体育知识的“土壤”,幼儿教师的体育水平停滞不前。
2.3 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年)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我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整个国家全面遭到浩劫,国民经济几乎崩溃,全国人民都受到了巨大的灾难和创伤。幼儿教育界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风暴,幼儿教育的“政治化”使幼儿体育教育同样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总而言之,在10年动乱中,农村幼儿园几乎解体,城市幼儿园已失去调控,幼儿园体育工作失去常态。幼儿体育教育质量急剧下滑的同时,幼儿体质健康水平也在下降。
2.4 恢复与快速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1976年10月,“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恢复了民主集中制,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始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幼儿教育领导机构逐渐健全。幼儿园的数量和入园幼儿数也稳步发展。幼儿体育教育在这样相对稳定的背景下,进入了恢复与快速发展阶段,其中前期以“恢复”为主,后期以“发展”为主。
2.4.1幼儿体育教育法规政策的完善和推进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幼儿体育教育法规政策一方面弥补10年动乱中的创伤,一方面从不同维度规范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
这个时期颁布了许多有重大影响的文件,如《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1979)《幼儿园教育纲要》(1981)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草案)》(1980),这些文件都弥补了10年动乱中幼儿体育教育所遭受的创伤。1979年11月,教育部颁发了《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规定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供给幼儿必需的营养,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发展他们体育运动方面的基本动作,锻炼身体,以增强他们的抵抗里,保证身心健康发展。”这其实是对幼儿体育教育的任务作了规定。此外,该《条例》还单独在“卫生保健和体育锻炼”这一章强调幼儿健康的重要性。而真正明确指出幼儿园体育教育任务的是1981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该《纲要》把“生活卫生习惯”从“体育”中抽出,对“体育”的目的和任务更加细化和明确,把幼儿园体育的内容与要求按照小、中、大3个班分别提出,并规定幼儿体育任务是:“锻炼幼儿的身体,促进其正常发育,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其体质。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使他们动作灵敏、协调、姿势正确。培养他们机制、勇敢、遵守纪律等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1980年10月,卫生部与教育部联合发出《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草案)》的通知。后经使用、修订并于1985年12月卫生部正式颁发了《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其在“体格锻炼制度”中指出,要有组织地经常开展适合婴幼儿特点的游戏及体育活动,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坚持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加强冬季锻炼等。
幼儿体育政策法规也从不同维度规范了幼儿体育的发展。1988年颁布的《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和1992年颁布的《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规范了幼儿园体育场地建设和体育场地器材配备。1989年6月,《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颁布,其对幼儿体育设施、幼儿体育活动的时间等作了一些规定。同年9月,又颁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这两个文件深化和推动了我国城乡幼儿园体育工作有积极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一系列的法规政策把幼儿体育教育推向新的高度。1993年,教育部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1998年12月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幼儿阶段抓起,要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求知的欲望。”1999年6月的全国教育会议上提出并通过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幼儿体育教育在政策法规层面获得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幼儿体育以“健康”之名排在幼儿教育的第一位。2001年6月29日,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称《纲要》),《纲要》把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划分为5个方面,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纲要》把健康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之首,幼儿体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重心的偏移使得幼儿体育的地位和价值得以提升,大大提高了对幼儿体育的重视程度。2003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该《意见》从宏观上对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管理体制、各部门职责等做了详尽的要求,并强调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保证儿童身心健康成长。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编写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这为我国幼儿体质测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填补了我国“幼儿体质标准”的空白,并对指导和规范我国幼儿体育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一、测绘孔。该方法所采取的样品主要适用于室内的实验室,以工程测绘为目的进行钻孔,能够快速了解建筑物的工程地质特点;二、控制孔。通过控制钻探深度和方法,来了解岩土和地下水具体的地质分层,从而推动岩土工程实施进度;三、实验孔。纯粹就是为了进行岩土实验而钻的孔;四、勘探孔。在岩土工程施工前期,要先通过勘探孔来充分了解建筑物地基岩土的详细资料,以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计划。
2.4.2 幼儿体育教育设施的配置日趋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幼儿体育设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这个时期的幼儿体育设施的配置日趋完善。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幼儿体育教育设施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有一定的发展。1986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玩具配备目录》(1992年修订),该《目录》把体育类的器材玩具配备分为3类,并罗列了具体的体育器材名称。尽管该《目录》是指导性文件,但这为幼儿园体育设施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参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1988年7月1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建设部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颁布,其中第三章第十二条中规定:室外活动场地,包括分班活动场地和公用活动场地两部分。分班活动场地每生2平方米;公用活动场地包括设置大型活动器械、嬉水池、沙坑以及30米长的直跑道等,每生2平方米。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第五章第三十条:幼儿园应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配备必要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设施。显然,这些规定对促进幼儿体育硬件设施的提高有积极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对我国10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幼儿园有42.51%设有游泳池或风雨操场,一半以上幼儿园有攀登架、滑梯、转椅等大型设施。农村幼儿园的条件虽然比城市差些,但也大有进展”。这说明改革开放初期的幼儿体育教育设施有所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幼儿体育教育设施在原有基础上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相关部门制定了大量的有关幼儿体育场地建设和体育器材配备方面的法规,这些法规为90年代甚至今天的幼儿体育设施的发展提供了法规政策保障。而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幼儿教育经费与投入不断增加,这为幼儿体育设施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同时,在这个时期,国家积极号召社会“利用各种力量办园”,公立与私立幼儿园为满足家长的需求,也争先恐后地提高幼儿园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与质量。这些因素相互交错,共同促使这个时期幼儿体育设施的快速发展。1999年,有研究者对我国部分省市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场地做过调查。结果表明,平均每所幼儿园室内、外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达1820平方米,每幼儿实际活动场地面积6.3平方米,这一数据已经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人均2.4平方米户外体育活动场地面积标准。此外,运动器材的种类、数量的平均数也基本达到国家要求。近年来,幼儿体育设施持续快速发展,数量上不断增多,质量上不断提高,种类上更加丰富。
2.4.3 幼儿师资的体育教育水平逐年提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幼儿教师体育教育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个阶段,相关法规的颁布和幼儿体育教材的出版共同推动了幼儿师资体育水平的提高。培养幼儿体育师资数量的同时,加强幼儿师资的体育学习;通过编写幼儿体育教材来提高幼儿师资的体育教育水平。
2.4.4 幼儿体育教育科研逐渐受到重视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科研经历了一个从开始受到重视到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过程,它为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0世纪80年代,幼儿体育教育研究开始受到重视。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1992年更名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和“中央教科所(幼教室)”。1985年,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确定将幼儿园的体育教学作为重点研究项目。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教科所幼教室与16个省幼教工作者协作进行了“我国幼儿形态、技能、基本体育活动能力的调查研究”,这为改革开放初期幼儿体育教育积累了宝贵资料,并为其进一步发展做了铺垫。
20世纪90年代至今,幼儿体育教育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除了“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和“中央教科所”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各类专业体院、师范院校等对幼儿体育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例如,1997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批准全国重点课题《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而“幼儿体育”是该课题研究的重要方面。2008年11月,首都体育学院、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举行了“中国首届幼儿体育高峰论坛”,这是国内第一次专门针对幼儿体育的研讨会议。各类专业体院和师范院校的专家、研究者等对幼儿体育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和具体。同时,一些优秀的硕士、博士论文也成为这个时期幼儿体育教育科研的主要成果。
建国60年以来,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经历了稳步发展阶段、曲折发展阶段、严重破坏阶段和恢复与快速发展阶段4个阶段。由于每个阶段的背景不同,所以其表现出来的特征也不一样。其中,20世纪50年代初,在“以俄为师”的背景下,幼儿体育教育的重要地位得到确立,幼儿师资的体育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幼儿体育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1958 ~ 1965年的曲折发展阶段,在“大跃进”的背景下,幼儿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混乱,其质量严重下滑;接着的“文革”期间(1966~ 1976年)否定了以前所有的发展成果,幼儿体育教育损失惨重;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改革开放”为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有关幼儿体育教育的法规政策、师资、硬件设施、科研等齐头并进,并使之走向繁荣。
[1]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教育重要文献汇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百年中国幼教1903-2003[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史慧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教育50年大事记(一)(二)(三)(四)(五)(六)[J].幼儿教育,1999:10-2000.
[4]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何晓夏.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牟映雪.新中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7]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G807.1
A
1674-151X(2011)05-003-04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5.002
投稿日期:2011-02-13
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一般项目:《学龄前儿童软性健身器材及其多元应用方法研究》子课题(BLA080061),第二届全国幼儿体育学术研究会(2010年)专题主报告。
陈莹(1985 ~),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王凯珍(1957 ~),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