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金明 罗金满 陈华东 王常青
(华南农业大学体育部 广东广州 510642)
体育教学在构建大学生健康心理方面的优势研究①
戴金明1罗金满 陈华东 王常青
(华南农业大学体育部 广东广州 510642)
本研究主要是针对当今大学生日益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充分地论述了体育课教学在构建大学生健康心理方面所具有的明显优势,以期通过体育课教学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
体育教学 大学生 健康心理
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就要看教育的发展。什么样的教育,与出什么样的人材是紧密相关的。近年来,有关大学生极端行为的报道越来越较大频率地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08年的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付成励残忍杀害本校教授,药家鑫的残忍与无知,上海机场的大学生拭母事件,2011年10月份苏州大学一对男女大学生同时相约跳楼自杀及北师大珠海分校的一个女大学生在寝室自杀,2011年10月底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大三男生在五分钟内将自己的室友活活砍死,边砍还边问“死了没有”的“残忍”行径,2011年11月20日中山大学一大三女生再次跳楼身亡的惨剧,还有越来越多的休学退学现象的增长、情杀凶杀、骗与被骗案例增加等,所有这些极端现象说明,如今的很多大学生,他们的心理健康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故而也提醒着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所有社会成员、也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早在对“健康”一词的定义中明确说明的,健康不仅要求身体上的强健,更包涵着心理上的健康。如何才能把身体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为一体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体育教学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体育课教学的目标、或者说它的价值定位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没有身心都健康的教育,又何谈人的发展,更何谈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兼备知识与健康的共同发展,二者是不可剥离的。一个人只有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有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基础条件;只有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有战胜困难、接受挑战的勇气;不畏挫折、不言放弃的信念。也只有有了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并举,才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好多事业家、科学家,因为身体的不健康而导致英年早逝而未能完成、或者说未能取得更大的成就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如前不久五十几岁就去逝的乔布斯。我国现阶段大多数课程项目的教学定位只是某一单项领域的知识的传授、或是某一单项领域的技术传承与提升,即使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面,也只是纯粹心理方面的教育与辅导。但体育课教学的目标定位却大不一样,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以培养人的健康身体与健康心理以及培养人的健康理念为根本目的的。从这一目标定位就可以看出体育教学在培养人促进学生健康心理方面的优势所在。
从大量的研究文献中分析发现,现在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但位居前三位的一般都是因生活中学习中的迷惘、挫折与不公因素(成熟与不成熟、付出与取得、自尊与自卑等),情感因素(理智与情感、理解与包容、独立与依赖等)和压力因素(竞争与求稳、需求与满足、理想与现实等)。通过对近年来的学生的自杀及暴力残害等原因的调查发现,也都一般可以归入这三类因素。尽管体育课程在项目设置上不能面面面俱到,但相比较其它课程项目而言,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却有着独到的优势。比如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性项目,不仅能培养学生个人的顽强拼搏精神、对个人技术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还能充分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相互间配合、理解和包容队友的意识体验,尊重对手、尊重他人的处事方法;又比如在一些单项项目上,通过艰辛努力后征服某项技术后的快感体验及自信心的培养、取得比赛胜利后的高峰体验;还比如在某些陪练项目上,那种甘愿为他人默默付出的奉献精神等等,所有这些情绪体验和精神的培养,对完善学生健康心理、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价值功能,是其它课程项目无法比拟的。
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以采取小班制的面对面的实践课为主。这种教学方式最明显的几个特征是:首先,教学班人数相对较少,教师更容易照顾到全体学生,同时教师和学生面对面并真正和学生融为一体,让学生觉得和教师间没有距离感。使得学生能在教学中随时和教师进行勾通和交流、积极互动,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能和教师共同体验成功和挫折。相比较其它的课程教学,老师单纯在讲台上讲,学生被动在下面学,上完课后教师和学生即刻“分道扬镳”,则有着本质的不同,这种距离感会极大的淡漠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其次,体育教学的效果往往在教学当时就能直接体现出来,而不像其它课程项目那样,只有到了考试才了解自身的不足,这种现场体现出来的效果,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极大的成功体验,另一方面又能极大激发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还可以在第一时间让学生克服自身的不足,能及时调整心态端正学习态度。全校性的选课教学模式,会让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有机会走到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授课集体,这种新的授课集体大大增加了不同学生相互间接触与交流的机会,在这样的相对临时性集体中,学生往往更容易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比如在足、篮、排这样的球类运动及接力赛这种田径运动的集体项目教学中,这种团队精神、团队意识、以大局为重的导向、以集体为荣的理念;再比如在一些往往需要别人的陪练,才能最终取得较好效果的单项单人的项目中,那种以他人为先的付出与奉献行为等等,无不在人际关系的培养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具体到比赛中,那种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他人行为作风,遵守相应法律法规、遵守相应道德准则等,更是体现得尤为突出。
体育教师相对于其它课程的教师而言,在对构建学生健康心理方面也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教师往往从事的都是手把手的教学,能真正走到学生中去。这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及身体状态,另一方面,也能以自身的激情感染学生,让学生更愿意和他们进行交流,甚至说出许多他们内心的“秘密”!更不会象其它课程那样,上课时睡倒一片的现象。另外,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往往都有着比其它课程教师更复杂的人生经历,更艰苦的成长历程,尤其是在曾经历的比赛中,曾遭遇过、见识过更多的不公平、不公正对待等,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增强自尊、自强、自爱的现实范例,而一个好的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都会把这些范例用来和学生进行分享,并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比如在遭遇比赛失败时,他们是如何自强奋发、自尊自爱的;在对待对手时是如何贯彻“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种价值理念、道德至上的精神(例如在广州亚运会期间,我国摔跤选手高峰把受伤的伊朗选手哈马蒂抱下场的这一事例);再比如,在一些国际大赛中,运动员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荣辱观,祖国至上的社会责任感,坚决不服用兴奋剂、凭实力说话的自尊自爱、洁身自好的最起码价值观、不打假球不参与赌球的道德准则与法律意识等等,这些亲身经历和鲜活的事例往往都会比纯书本、纯理论的东西更能让学生接受,也更能感化学生,对学生进行自我人格的塑造起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的分析和实例调查发现,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学生的压力得不到及时的释放。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就业,学业,生活等方面。而体育课教学的即时效应和后效应都在释放与缓解学生各种压力方面有着其它课程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据赵红伟等在其研究论文《高校不同专业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年第三期)中的研究显示,体育专业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现象明显高于其它专业的学生,而理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则又明显高于文科生。即:心理健康者的比例为体育专业>理科>文科。这种现象反应的问题是,体育教学(锻炼)能直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究其原因,一方面,通过一定的体育锻炼,流一身臭汗,或者是通过体育锻炼尽情地发泄一通,能让学生能较好地即时释放自身的压力、缓解自身的压力;另一方面,喜欢体育锻炼的人,思维更为开阔,性格更为开朗,从而造成心理不健康的机率也大大降低;从体育教学(锻炼)的后效应来看,在学生就业方面的优势也较为明显。如今很多大公司都有自己的各种球队什么的,因此这类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往往更倾向于有一些运动特长的学生;另外,很多公司的很多高管都有着对健康的重新认识,他们一方面需要更为健康的员工为他们工作。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这些年轻有朝气的员工给他们带来更阳光的工作氛围;还有一些高管自身对健康的需要,会选择一些在某些运动方面有特长的员工作为自己健身的陪练等等。通过对我校最近几年毕业生分配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其就业率较明显高于没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这种体育教学(锻炼)的后效应,也能较好地缓解学生对以后的就业压力。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着较强的良性互动性,对学生健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构建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具有极明显的优势。为了更好地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各类各级学校应进一步加大对体育课教学的重视程度,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让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人才。
[1]逯登德.体育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J].青海教育,2009(3).
[2]赵红伟等.高校不同专业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3).
[3]章立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对策[J].教育与管理,2008(11).
[4]李风华.健康教育应当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J].河北交通科技,2006(12).
[5]张怀民等.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6]唐开荣.高校体育选项课和健康体育教学[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4).
[7]刘熙.论课外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新西部,2009(6).
[8]林爱.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山西体育科技,2006(5).
G807.4
A
2095-2813(2011)12(a)-0013-02
① 本文为2009年校长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9S025。
戴金明(1972-),男,安徽芜湖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