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及其印章艺术

2011-08-15 00:42:44上海徐庆华
名作欣赏 2011年10期
关键词:都市上海

/[上海]徐庆华

十二生肖及其印章艺术

/[上海]徐庆华

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亦称十二时、十二辰、十二属相或十二支相,其俗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谈十二生肖,不能不提到我国古代术数所特有的干支纪年法。我国最初的历法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种符号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种符号,偶对偶,奇对奇搭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直至癸亥,以计算年、月、日、时。前者称天干,后者称地支,轮转一周,正好六十年,俗称“六十甲子”。其地支与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相配,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肖的排列次第,固定不可前后变动。

对于十二生肖,由于时代的局限和出土资料的缺乏,历代对它的起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据考古发现,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上已经出现了完整的用于纪日、纪时的六十干支表,纪年则是东汉以后的事了。而将十二种动物和十二种地支相配,目前已知最早的是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出土的竹简上。睡虎地十一号秦墓下葬年代在秦始皇时,但竹简的年代可推到战国晚期,竹简中的十二生肖虽然与现在流行的不尽相同,却已基本完整,很可能是十二生肖的原始形态,而十二生肖的起源当在此以前。其实,有关十二生肖在先秦的文献中已不乏零星的发现。如《诗经·小雅·车攻》中所说:“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又如《吕氏春秋·恃君览·达郁篇》也有“周鼎著鼠,令马履之”的记载。

对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今认为较早,也是最为完备的文字资料,当推东汉时期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论衡》,其《物势篇》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也。……亥,水也,其禽豕也;巳,火也,其禽蛇也;子亦火也,其禽鼠也;午亦火也,其禽马也。……酉鸡也,卯兔也,申猴也。”但从王充的记载中,我们尚不能看出十二生肖纪年的迹象。直到东汉元和二年(85)才用政府命令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用干支纪年,而十二生肖纪年当也从此开始。用十二生肖纪年,并称谓人的属相的记载,也见于此时。北周时,宇文护的母亲阎氏被北齐执,齐人令人为阎母作书报护,书中有“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的话,这与我们今天以生属推算年龄的做法已无两样,可见当时以十二生肖纪年已极为流行。对于十二生肖,南朝梁时的沈炯曾用《十二属诗》作了生动的描述:“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阴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粟羞芳果,鸡跖引清杯;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寥寥数语,传神地道出了每一种动物的习性和特点,别具一番情趣。

生肖印

肖形印(或称形肖印、图像印、图形印、封蜡印等)是我国古代印章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所体现出的艺术成就,与文字印章一起,共同构筑起了我国玺印篆刻艺术的大厦。肖形印在印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所表现的内容十分广泛,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社会生活事物和风俗习尚,举凡人物(武士、百戏、狩猎、杂技、畜牧等)、动物(马、象、骆驼、熊、狗、鹿等)、建筑(亭、阁、楼等)、鸟(凤、鸽、鸾、鹤等)、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几乎无所不包。而生肖印则是以十二种动物为表现对象的印章类型,它是肖形印的一种。据有关资料分析,以刻十二种动物为印的生肖印,是在汉代以后,它与秦汉时期刻有十二生肖中某些动物的肖形印是两个概念,生肖即是一个晚起,并从肖形印中派生出的一种以十二生肖为专题的图形印章。无可否认的事实是,我们从后起的生肖印中,看到它与秦汉肖形印的渊源关系,它们的造型规律和表现手法都是一脉相承的,因此,为了便于这一专题研究的开展以及保持它的完整性,我们暂且将秦汉时期有关十二生肖的肖形印称之为生肖印。

生肖印的起源,一如肖形印,均与古代制陶器时用于拍打纹饰的拍子及铸造鼎彝等铜器范型的印模有关,我们从战国的圆形龙印中,不难看出商周铜器龙纹的渊源。生肖印兴盛于两汉,自魏晋至唐几成绝响,宋宣和仅有“双龙印”传世,元代亦只有少量的有类花押的兔形印章。明清时期,由于文人士大夫的提倡,以及石质印材的被广泛使用,致使文字篆刻艺术有了一个与秦汉并峙的艺术高峰。尽管如此,生肖印似乎怎么也引不起人们的兴趣,虽也有少数的几位印人刻制,但也只是偶一为之,终不成气候。而就此时肖形印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水平来说,也全然没有两汉肖形印的风采。

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古生肖印,几乎都是两汉遗存,在数量上,只占整个肖形印的一小部分,而在这少量的遗存中,又以龙、虎两肖最多,兔、羊、马、狗次之,鼠、蛇、猴、鸡已难见踪迹,这种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发展,似乎与先民们的图腾崇拜以及企求吉祥平安、敬神辟邪思想有关。以生肖这样一种概念入印,在当时,似乎明显地没有形成风气,因此,这种生肖印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发展就可想而知了。

古生肖印,其质以铜居多,也有少量的玉、石。现在均取石质印材,因其便于镌刻之故。从总体而言,古生肖印尺寸较小,且以方形为主,也有少量圆形,大多以凿刻之法制成,并以阴刻为主要表现形式。现代的生肖印,一般尺寸稍大,形状有方、圆、矩形等,并都以冲刀完成,且阴刻阳刻参半,甚或亦有阴刻阳刻合于一印者,可以说在表现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发展。生肖印在印面的设计上,除了大部分以单种生肖为一印外,还有两种生肖,或多种生肖同置一印的。此外还可配上人物和文字。而文字又有姓名、官名、纪年、吉语,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历代的生肖印不但在内容及形式上丰富多彩,而且表现手法也极尽变化之能事,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这些生肖印,构图简洁明快,洗练生动,造型多姿多彩,富有艺术想象力,有着强烈的装饰美感,它们或古朴雄奇,或浑厚苍郁,或雍容静穆,或清灵雅逸,表现出了万千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

生肖印的中兴,当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其间的代表人物,就是已故的书画篆刻家来楚生先生。来先生在传承了两汉生肖印的基础上,大胆地将秦汉瓦当、画像砖、画像石引进了方寸天地,从而大大地拓展和丰富了生肖印的表现手法。另外,来先生还借鉴了铜镜、钱币以及民间美术中的剪纸、年画等对十二生肖的处理方法,将多种生肖置于一印,表现得既从容又和谐。来先生所刻的生肖印,简练概括,粗犷古朴,形象生动,将古铸印与砖刻的浑厚同现代俊利的刀法结合得恰到好处,既有汉人遗风,又有时代气息,有继承,又有发展,故而,他的生肖印及其艺术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当代印人如韩天衡、王镛、石开诸先生,对于生肖印也颇多建树,所作亦各异其趣,或华丽,或古拙,或奇逸,从而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生肖印这一印章类型的审美境界。

丁玲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才华横溢独具个人魅力的女作家,从青春时代的《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一直到古稀之年的最后一篇《“牛棚”小品三章》,她一直坚持自己独立女性的写作身份,用一支敏锐细腻的文笔,对她情有独钟的女性主题,为我们勾勒出中国近代女性在追求个性解放中踽踽独行的命运遭际,流露出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与关切,尤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空间书写,丁玲为文学史留下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上海是一个因租界而繁荣的现代都市,在现当代文学史上,上海一直是作家们关注的焦点城市之一,许多作家都对它进行了描绘,它既是天堂,又是地狱。都市空间作为现代生存体验的基本形式,决定了都市人的生存空间体验,同时也决定着文学艺术家的生存空间体验,构成文学的内在生命意蕴。文学中的空间一大部分是城市的空间,英国学者麦克·克朗指出,小说描写城市早有悠久的传统,但城市不光是都市生活的资料库,不光是故事和情节从中展开的一个场景,不论它叙写得怎样绘声绘色,城市景观同样也表现了社会和生活的信念。“空间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的基础。空间是任何权力运作的基础。”①现代都市的建构,带给人一种区别于乡村生活的全新的生存体验,形成都市人的精神生活特征。都市中“街道纵横,经济、职业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速度和多样性,表明了城市在精神生活的感性基础上与小镇、乡村生活有着深刻的对比。城市要求人们作为敏锐的生物应当具有多种多样的不同意识,而乡村生活并没有如此的要求。……正是在这种关系中,都市精神生活的世故特点变得可以理解”②。同样,都市人的冷漠、孤独、厌世、计较等性格特征也皆是都市生活体验、调整的结果。可以说,现代都市文化镜像中的上海空间书写,反映出了中国都市进程中的种种矛盾与冲突、断裂与发展、传统与现代、屈辱与自尊、文明与罪恶。这一切又都构成了中国现代都市的奇特面貌,中西杂陈,华洋共处。

赵园在《北京:城与人》一书中,将北京与上海作为城市文化的两极进行了比较,他认为与北京相比,“文学的上海就是这样支离破碎,无从整合。不同作家笔下的北京是同—个,连空气也是一整块的,不同作家笔下的上海却俨若不同世界以至不同世纪。即使在同一位作者那里,上海也会破碎,割裂。”③如在男性作家的眼里,上海这个大都市是“冒险家的乐园”,这里演绎着种种波诡云谲的传奇故事:茅盾笔下的《子夜》展示的是金融界的风云波涛,城市的商业气息和拜金主义弥漫其间;曹禺的《日出》描绘了一个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之间布满诱惑的邪恶之地;在新感觉派作家穆时英们的眼里,上海则是一个充满着情欲诱惑的是非之地;在左翼文学那里,则是机床边肌肉紧张得绽裂的上海;在沈从文一组描写闸北贫民区的小说里又是棚户区绝望的上海……应该说,“上海自开埠以来,就一直居于中国现代化的中心地带,并在相当的程度上充当了中国现代化领头羊的角色,积聚着现代民族国家的主体意识。在现代文学创作中,对上海的书写,也就被充分地赋予整个民族热烈企盼现代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人们从‘上海书写’当中,能够更多地领会到有关民族独立、社会解放、迈向现代文明的诸多宏大的叙事价值。换言之,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学中的‘上海书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传达出了整个民族国家建构现代性的意义诉求。”④丁玲笔下的上海空间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在短篇小说《日》中,丁玲这样打量上海:

这是一个热闹的都市,一块半殖民地,一个为一些帝国主义国家,许多人种所共同管辖,共同生活的地方,所以在东方的海面上刚吐出第一线白光的时候,迥然不同的在一个青白的天空之下,放映出各种异彩。有一部分,是高耸着几十丈以上的高楼,静静的伏着,锥形的楼顶,衬于青空,仿如立体派画稿,更以烟囱中之淡烟为点缀。每间方形的房子里,刚刚灭了那艳冶的红灯,在精致的桌上,狼藉着醉人的甜酒的美杯,及残余的烟烬。……⑤

这篇短篇小说以“天亮了”为开头,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上海的都市空间印象,“这是一个热闹的都市”点染出

作 者: 徐庆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西瀛书会名誉会长,现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系。

编 辑:王朝军 zhengshi5@sina.com

猜你喜欢
都市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我去上海参加“四大”啦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车迷(2022年1期)2022-03-29 00:50:28
都市度假屋
女报(2021年7期)2021-08-04 12:24:38
上海之巅
少先队活动(2021年5期)2021-07-22 09:00:02
上海城投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穿越水上都市
琴童(2017年8期)2017-09-04 20:38:53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02:46:13